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融入中國-從一個中文名字開始

融入中國-從一個中文名字開始

廣袤山河,富饒人口,悠久歷史,燦爛文化,良好秩序,平和富足,美輪美奐…......東方中國,直到今天,在很多異邦人士心裡,依然抱有著神秘氣息

中國像萬花筒,什麼都有,什麼花樣組合都能變得出來

中國歷史像變魔術,可以把一切想像變成真實,又可以把一切真實變成幻象;」假作真時真亦假「 「說是就是不是也是,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中國文化傳統玄之又玄,陰陽變化,萬象歸一;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

中國人有著對自己民族的深深自信,它來自於「中國人民享有的幾千年優越的文化傳統」 (尼克松 語);這種自信,「對自己文化和哲學的絕對優勢堅信不疑」, 在某些階段會轉化為 自大傲慢孤芳自賞, 而在另一些階段會因深深受挫而轉化為認真的自省,自我批評和反思並進而迎頭趕上

融入這樣深厚的文化背景,起一個好的中文名字就特別重要 ( 反過來,中國人到美國起個當地的名字,如Michael, Jason, Tom, Jerry 其內涵就沒有這麼深刻,其重要性其意義就沒這麼大)

從16世紀末第一位來自西方的耶穌會傳道士,直到如今,任何一個希望真正融入中國社會( fit into Chinese society ) 的外國人,都會起一個中國式的名字

外國人起中國名字的基本原則:

兼顧 讀音 和 意義 , 既要反映出 其本名之讀音,又能反映出其價值觀、性格特點或者他試圖帶給中國的一些影響

It should reflect in some way the sound of this European name as well as something of the values and commitments he brings to China.

《1688 A Global History》 John E. Wills

具體要怎麼樣取呢?

盡量遵循中文 「連姓帶名、姓前名後」原則

從音:原外國人 姓(family name)的第一個音節轉化為一個姓,名(given name) 轉化為一個音近且好聽的中文名

選字精雕細緻,要有實際意義;反映性格,愛好,推崇的價值觀,中國元素, 盡量體現文化層次 (經典詩詞文章)

「 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安、正、毅、德、明、…..."

不要太生僻 ,筆畫數也不要太多

最終聽起來看起來 像中國人的名字,若中國歷史上有重名的也好,真正既典雅又貼近中國

老外的中文名字,在一個側面說明老外中國朋友圈的水平^_^

因為老外往往都是托中國朋友給起名字的;你看史景遷 南懷仁 費正清這些名字,都是中國頂級知識分子給起的…

(公子為你整理如下...)

如果老外的中文名字起成如下這樣, 在中國估計很難順風順水平步青雲吧

Simon Lee —>李世民(口氣太大了吧.. )

Russ Lee —>李淵(李世民他爹啊 )

O·Brien —>鰲拜(音是有了 , 這意 太嚇人了)

曾有客戶總經理法國人,給自己中文起為 —>愛美人印製在名片上

(該說你浪漫呢,還是說你好色呢 ^_^)

我給朋友起的兩個名字

Benedict Kothe 德國人,30歲,擔任中國區管理工作,喜歡政治縱論天下 最喜圍繞每期《明鏡周刊》里的話題與我辯論,給他起名 「孔 邦定」 姓Kothe 名Benedict ,在中國參加各種社交場合輕鬆贏得頗多尊重,至今雖人在德國還保留著這個中文名字

Daniel Moreno 瑞士人,年輕小伙26歲,到中國來實習,財務專業 轉去體驗 銷售工作; 我給他起名 「莫等閑」, 每次根本不用暖場,客戶一看名片直接就笑了,敞開心扉與他談

--------------------------------

「入鄉隨俗」,司空見慣的四個字,卻內涵豐富;起個中文名字,學習中文說話,交往當地朋友,飲食起居不必完全一樣但是顯示某種程度的「客隨主便」 (筷子要會用,白酒要能喝,能來三中全會則更是贏得喝彩) , 贏得文化上的尊重,乃至在中國結婚定居,在中國任職領取薪俸處理具體事務, 扎的越深 體會越多...

「入鄉隨俗」,中國人融入世界,外國人融入中國,其理相通;當年張騫初始西域被截留時間太長,曾娶當地女人為妻,史稱「胡妻」... 你看看這深入當地文化的程度.....

融入中國,從一個好的中文名字開始 !

GIF

------

公子說書 為您呈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子說書 的精彩文章:

TAG:公子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