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林子:華語電影第一次出現未來的中文世界

張林子:華語電影第一次出現未來的中文世界

《鏡像人·明日青春》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公布本次電影節入圍名單,由新銳導演張林子編劇並執導,李程彬、郭姝彤、顏卓靈、周遊、劉雅瑟領銜主演,段博文友情出演,王柏傑、黃又南特別出演的電影《鏡像人·明日青春》入選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張林子入圍最佳編劇提名。

同時影片還入圍傳媒大獎單元。並於6月19日於上海電影節首映。

因此,林贊專訪了導演張林子,以下為專訪文字整理:

Q

1、《鏡像人·明日青春》入選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您入圍最佳編劇提名,同時影片還入圍傳媒大獎單元。作為國內首部以未來為藍本的青春片,您覺得《鏡像人》有什麼自己的特點及優勢?為什麼會想到將科幻與青春兩個類型融合在一起?

張林子

這部電影的導演、攝影、演員方面都不符合亞新獎的報名資格(須為前兩部作品),因此我們只報名了亞新獎的編劇獎項。能被提名,我首先要謝謝我們的原著作者小托,能提供給我們一本憂傷又美好的小說《鏡像人之末世如你》。

竊以為我們這部片子還是比較新穎的吧。在視聽語言、造型風格、世界觀設定上,以及故事的類型化敘事、文本層面的表達上,我們力求做出新意,這在金馬奇幻影展展映後,台灣方面得到的反饋可以印證。同時電影也堅守了我一貫的情感表達。我希望這是華語電影第一次出現未來的中文世界。你能想像你在早餐攤上吃著肉龍,手裡拿著田字格顯示的五筆輸入法手機,頭頂上飛過巡邏飛船嗎?我們電影里就有這樣的場景。

我認為我們並不是一部科幻片,而是帶有軟科幻元素的劇情片。而寫年輕人的劇情片,自然就是青春片了。軟科幻元素可以賦予故事較強的戲劇性前提。

Q

2、《鏡像人》強調的不是過去的青春,是有著熱血反叛,充滿哲學思辨性質的「未來青春」。您如何看待當下的青春電影,以及您覺得自己的「未來青春」什麼樣?

張林子

當下的青春電影大多比較主旋律,是給正值青春的人看的,可能很難觸及到生命的本質。青春是生命的一個必經階段,它絢爛而殘忍,青春的逝去基本是生命的衰竭過程的一個縮影。但每個人能從短暫的青春里收穫什麼,如何面對未來的命運,這個問題同樣也會在人死亡前回首一生時被提出。我們這部未來的青春片,不只是拍給年輕人看的,也是給年輕過的人看的。死亡是每個人的共同命運,面對不可能改變的命運,如何評價我們窮盡一生的追逐與願望,是我電影的主題,也是我的觀念。

我已經不再年輕了,但如果總結我自己的青春,那就是從不留退路。

Q

3、演員中幾乎集結了兩岸三地最適合演青春片、同時極富新鮮感的年輕面孔。在人設方面您是怎麼把控的?在選擇演員上您是會根據劇本尋找合適的角色呢?還是會根據市場的考量來定演員?

張林子

我們完全是看演員的狀態和精神氣質來進行選角,並沒有太多市場的考量,所以要感謝投資方對我的信任。

這部電影中,我的方法是根據演員本身的味道來調整劇本中的角色。讓演員發光,角色才能活起來。

Q

4、您拍攝《鏡像人》之前做了哪些準備?拍攝歷時多久?拍攝期間遇到過什麼困難?科幻片除了想像力之外,還需要一些特殊的構圖或者用光來加強導演想表達的思想嗎,有沒有可以分享的心得呢?

張林子

我拍戲都是先選景後寫劇本,因為空間本身的氛圍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拍攝共53個拍攝日,分兩個階段,因為中間為了等演員而停工了二十多天。要說最大的困難,還是時間太緊張了,如果有更寬裕的時間,我們可以把劇本做得更紮實一些。

大體上我不會因為有科幻元素而改變拍攝的思維,我覺得那是好萊塢的方式——展示世界觀,然後進入。我們沒有那樣的預算和條件。這部電影中,我採取的方法是不在開篇交代世界觀,而是將世界觀作為一個既定事實來處理,不解釋,碎片化的一點點釋放信息,比如我不特意展示和介紹空間,而是隨著情節發展由人物將視角帶入這裡,讓大家觀察,由觀眾漸漸拼湊出一個完整的世界來。因此在拍攝手段上,方式反而是較為樸實的。就像我前面說的,吃著早餐攤,頭頂過飛船。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意關閉了一些全知視角。

Q

5、每一個作品都是靠細節取勝的,可能某些細節是觀眾都感知不到的,但是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觀眾。您能舉例《鏡像人》跟大家分享一下,原本劇本里沒有,後來您在導演過程里加入的一些細節嗎?

張林子

這方面我們做了特別多的努力,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在看第二遍第三遍時都能發現一些以前發現不了的細節,從而有另一個層次的愉悅。

很多東西都是拍攝和後期製作過程中漸漸的加上去的。舉例來說,全息影像通話這個東西其實並不稀奇,但為什麼片中日本人可以和說中文的人直接溝通?這是因為我們設計的通話界面上有實時翻譯的功能,日本話一說出來,日本文字就噼里啪啦翻滾成中文漢字。這些細節我覺得是觀眾信任這個世界的關鍵。

Q

6、科幻電影創作不易,首先體現在劇本上。您在《鏡像人》劇本創作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您又是怎麼樣通過小成本拍出了優秀的科幻電影?《鏡像人》會不會未來國產科幻電影的新思路?

張林子

劇本創作非常的艱難,時間又很緊,我和我的顧問,戲劇導演顧雷常常徹夜不眠的修改討論。如何找到三個故事各自的核心戲劇性,並且還要統一在整個電影的主題表達里,是最大的困難。至於被台灣媒體反覆詢問的結構,反而是我剛拿到小說時就已經想好了的。

小成本的影片就像我說的,導演需要關閉一些視角,改變一些敘述方式。這看起來是藏拙的手段,但它實質上也構成一種風格。這部電影是不是未來華語科幻的新思路我不知道,但我努力做到當時我能力範圍內的最好。作品做出來,自會有它的命運和評價,我無法左右它在未來電影討論中的位置,我只是帶著我全部的生命熱忱去做好它。

Q

7、在拍攝過程中,您覺得什麼樣的科幻片才是如今國內需要的?如何寫出本土化的科幻片?您怎麼看待當下的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

張林子

您其實自己已經回答了,國內真正需要的就是本土化的科幻片。

但本土化是最難的,因為中國的工業發展是斷裂突進的,沒有幾百年的沿革與自然演變,也沒有相應的科學認知積累和審美經驗積累。因此我覺得國產科幻需要更多從我們觸手可及的歷史脈絡里去尋找譜系,建立一個可追溯也可發展的系統。

所有科幻作品,電影,遊戲,文學,背後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它來自於我們自己的成長脈絡。如果我們自己是斷層的,它就會是斷層的。

Q

8、編劇過程中,在人物塑造上,您有沒有什麼好的訣竅跟大家分享一下的?您的團隊在創作一個作品時,是怎麼分工合作的呢?

張林子

我們不寫人物小傳,而是進入到故事後,去猜測關鍵點上人物會做什麼,再倒推回去去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做的危險是,容易反覆,因為不同的行動之間可能會有人設的衝突。這時候就要取捨,哪一個行動是你一定想保留的,就選擇遵從哪一種人設。因為主題是靠人物的行動和選擇揭示的。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跳出來說這樣不對,一定是人物在先動作在後。但事實上在很多項目漫長的劇本打磨期內,人設何嘗不是經常被推倒重構的呢?我們還是很重視人物的行動背後所對應的現實映射是什麼,人物的表面目的和內心渴望之間的衝突是什麼,這其實才是人設的關鍵。我和團隊的合作,是互相建立一個「提供方案+提供評價」的體系,這個體系中的分工是可以輪換的,因此配合非常默契。

Q

9、您童年接觸過科幻作品嗎?印象深刻的是哪些?您後面的創作,有沒有穩定的計劃,特別是,有沒有創作新的科幻長片的計劃?

張林子

童年看過的科幻片印象最深就是《霹靂貝貝》與《終結者》,但似乎真正落實到創作上,幫助最大的還是凡爾納的那些科幻小說。

雖然以前從沒想過會拍科幻片,但我已經在構思一個關於未來的新故事了,也許是從這次的創作中得到的樂趣和益處讓我這麼選擇。

我下一部電影的故事是講未來的黑社會。

Q

10、對於剛剛起步想從事科幻片創作的同學們,您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應該一步步從何做起?需要怎樣的素質和能力呢?

張林子

1.別得罪基本盤,考慮好你的世界觀系統的源頭和傳承是什麼,考慮好你的片子主要是給誰看的。

2.靠才能,尤其是視覺上系統的構建能力,和你用有限資源去做出別人做不出的效果的技術控制能力。你需要懂得怎樣調動團隊發揮他們的潛能,讓你的東西儘可能的與眾不同,甚至讓別人無從猜測你是怎麼做到的。好的商業片導演都有這個特點,我自己也在努力。

3.最重要的創作素材,還是源自生活中對人的觀察,以及自己的價值系統。沒有這個,故事寫不到人心裡去,也拍不出來。

導演是一個每天要面臨很多問題很多選擇的職業。要解決那麼多問題,你必須內心足夠強大堅定,同時還得保持感性與敏感,既堅硬又柔軟。

? end ?

文字 | 林贊

編輯 | 小太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贊說 的精彩文章:

TAG:林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