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前後十一年,太平軍在南京究竟積聚了多少財富?

前後十一年,太平軍在南京究竟積聚了多少財富?

文 | 楊松濤

隨著張獻忠寶藏在四川眉山陸續出水之後,太平天國的寶藏也逐漸引發世人的關注。

太平天國運動與之前的農民起義一樣,也曾掠奪過財物,以供作戰和生活之需。定都南京之後更是掠遍全城,以致「金銀如海」。那麼在這前後十一年的時間裡,太平軍在南京究竟積聚了多少財富呢?

公元1853年二月初十,太平軍攻入南京城。從入城當天起,他們就四處傳言,要居民貢獻財物,到第六天開始在全城大搜查和挖掘居民埋藏的窖金,查掘到的金銀財物,全都上繳天朝「聖庫」。對於太平軍掠奪財物的情況,清代南京人的詩文筆記中多有記載,下面我們就簡單來了解下。

清代佚名《金陵被陷記》稱:「及賊(太平軍)入城,或一家搜出銀數十萬,或一家捜出銀十數缸」,這裡指的是大戶人家。

清末南京藏書家陳作霖的書稿《可園備忘錄》1853年二月二十日也有記載:「賊令金銀皆送彼處,謂之進貢。如有私匿至一兩以上者斬,合家惶急。」三月二十三日記:「聞家中復室(即暗室)破,藏物皆為賊有。」

吳家楨《金陵紀事雜詠》四十首,第十三首:「挨戶傳催進貢單,約期三日一齊完。那知刮盡金銀後,依舊沿門不放寬。」後面還小注稱:「賊假稱進貢給單即免搶掠,民爭先饋送後仍逐家抄擄。」

還有安徽當塗人謝介鶴,被太平軍擄入南京,困於城中一年多,後由漢西門逃出,他在以漢西生筆名撰寫的《金陵癸甲紀事略》一文中同樣有說:「賊間有於井中及花台得金銀者,於是凡井及花台、夾牆、仰板(天花板)悉開挖。」、「賊屢破停棺獲金銀,遂至開挖新冢。」

那麼太平軍在南京究竟積聚了多少財富呢?復旦大學文學教授潘旭瀾在其《太平雜說》一書給出了明確記載:「截至1853年底,總聖庫其他物資不說,實有銀二百六十三萬兩,銀首飾一百二十五萬兩,赤金葉、條、錠、餅、首飾十八萬四千七百餘兩,錢三百三十五萬五千串。」不過對此數目,書中並未註明出處。

有學者認為,太平天國除了有個位於水西門燈籠巷的總聖庫之外,還有一個高級聖庫,那便是洪秀全所住的天王府。這是洪秀全的私藏。天王府里私藏之巨,從兩件事便可見一斑:一是洪秀全一次賞給其二哥洪仁達的珍寶就裝了幾個罈子;二是曾國荃搜擄天王府後「獲資數千萬。」

不過到了後期,太平天國發生內訌之後,「聖庫」就已經名存實亡了。住在南京城中的各個王府成了一個個小「聖庫」。

這小「聖庫」的富有程度,從湘軍攻陷南京城之前,一些王府的千餘箱財寶要騾馬運出城外就足以說明。而在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分封的王竟然達到了2700多位,可以想像的是,1864年南京城破之前,太平天國的那些王們把不能隨身帶走的金銀珠寶都給紛紛埋入了地下。

民國南京著名文人盧前曾聽其姑丈甘貢三說:甘家大院有過一位女傭,嫁給了太平天國的一位「旅帥」,不知何緣故,女旅帥非常的富有,在南京城危急之際,他埋藏了一大筆窖金。女傭知道埋金的地點,太平天國滅亡之後,女傭又嫁給了一位裁縫,她便帶著裁縫去挖窖金,可窖金卻已不知去向。(見盧前《柴室小品》)

旅帥並不是高官,能埋一大筆窖金,那些王們埋藏的就可想而知了。而洪秀全更是「窖藏黃金十缸,白銀無數」,「埋在東花園某處」,「窖上有板,有石為記」。「窖成悉殺存土工人滅口。」

民國二年,有位七十多歲的湖南人,自稱年輕時曾參與過埋藏,且偷偷逃出。後來有人經他指點開挖,「掘地數日,果見有板石缸等物,與所言吻合,惟黃白物已不翼而飛,僅黑泥壘壘而已。」(見《新京備乘》)

那麼太平軍這十幾年來所積累的財富,最後都去了哪裡呢?都便宜了湘軍,全被他們收入了囊中。

在這場浩劫中,最慘的還是當時南京城中的百姓,不知有多少人在湘軍攻入城後傾家蕩產,屋毀人亡。而南京這座富甲東南的古城,也在連年的戰火爭奪中幾乎成了一片廢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推進了文明,卻死於野蠻勢力,他的短命也決定了元朝的短命
南朝宋第一功臣,他的突然死亡,使得劉裕取得的巨大成功化為烏有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