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戰場上,還有時間踢足球賽?

在戰場上,還有時間踢足球賽?

在戰場上,還有時間踢足球賽?

以下文字內容為音頻節選

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點擊音頻收聽!

播講:田洋

節目編輯:程蕊民 程涵

小劇場配音:陳光 徐冉音匣老鬼

戰場上的握手言和

昨天咱們的推送說到的東京玫瑰不知道您是否還有印象?其實在戰爭中,到底誰是敵人、誰是叛國者,在很多時候界限都是模糊的。比如說,二戰時的德國,一天晚上——幾個德國士兵在在森林裡遇到了大風雪,不得已跑來林中的小屋打算借宿一宿:

德國士兵:「您好,我們是路過的軍隊。跟大部隊走散了,能在這裡休息一下嗎?」

女主人: 「當然可以,正好我們準備開飯了!不過.....」

德國士兵:「怎麼了?不太方便嗎?」

女主人:「屋子裡還有三位客人,你們也許不會把他們當朋友,但我們要過節,不許在這裡開槍。」

德國士兵:「屋子裡的不會是美國人吧?」

女主人:「聽著,你們,還有裡邊的幾個,都跟我兒子差不多大,今天晚上,我可以把你們都當成我的孩子,但是條件是你們要和平相處。「

德國士兵:「這個...行吧,就今天。」

女主人:「進來吧,把槍放到角落裡,然後坐下來吃飯,咱們一起過節。」

聽到這兒您可能還是一頭霧水,這是個什麼情況?原來就在1944年的12月24日,三個入德作戰的美國士兵在森林裡迷了路,受到了德國好心人的收留,結果遇上了同樣來借宿的德軍士兵,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為了避免交火,雙方達成了暫時休戰的共識。但是,德國士兵真的會放這三個美國人嗎?

世界大戰爆發後,按說交戰國之間應該勢同水火,但是兩方陣營的士兵和百姓有時也會不得已做出一些「叛國行為」,比如昨天推送中提到的東京玫瑰。

第一次世界大戰

再比如德國百姓有的會窩藏美國士兵、法國姑娘會愛上德國士兵、甚至還會有重大節日休戰的情況出現。比如1914年的12月24日,在這個對於西方人來說十分重要的日子裡,德軍和英軍不顧戰爭形勢,在比利時戰場上就舉辦了一場友誼足球賽。

這場比賽其實純屬偶然,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德軍的成分複雜,這是一支雜牌兒軍隊,他們中的大多數不是職業軍人,而是臨時被抓來的壯丁,搞笑的是,大部分壯丁戰前都生活在英國,他們有的在英國打工,有的還在英國安了家。

結果沒成想,一戰爆發後,德國和英國居然成為了敵對國,這些在英國的德國人不得已被召回國。轉眼間,戰爭已經打了5個月,雙方都已經出現了「厭戰」情緒。恰巧又到了過節的日子,根本沒人願意打仗,於是雙方遵循著「敵不動我不動」的原則,各自躲在戰壕里據守不出,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最後是德軍士兵受不了了、率先發難,不過他不是開槍,而是朝著英軍陣地吹了一聲口哨,這聲口哨穿透力極強,一下子打破了戰場上的寂靜。所有人都愣住了,誰也沒想到有人會在這麼嚴肅的時候吹口哨,緊接著沒過幾秒,對面的英國陣地也傳來了一聲口哨。

這就好像是兩個傳令兵在傳遞暗號:「嘿!今天不開戰行不?」「好主意!」,意見達成一致後,雙方士兵也都放開了,紛紛吹起了口哨,一時間,戰場上的口哨聲此起彼伏。

在第一階段的接觸完美達成之後,德軍有了更進一步的行動,他們派了一個士兵跟對面的英軍隔空喊話,此人長年生活在英國,會說英語,而且還操著一口純正的倫敦口音,他用喊話的方式,正式跟英軍提出「休戰」的提議。

結果雙方一拍即合,戰場上的氣氛更加熱烈了起來。幾個大膽的士兵甚至從各自的戰壕里爬出來,走向兩方陣地間的「無人地帶」,相互握手言和,祝對方節日快樂。

事已至此,雙方僵持緊張的氣氛也終於緩和下來了。他們收起武器,紛紛向對面走去,然後就發生了有趣的一幕:

英國士兵:「誒?你不是倫敦大本鐘旁邊那家餐廳的服務員嗎?」

德國士兵:「托馬斯先生,原來是您!您可是我們店裡的常客呢!」

英國士兵:「我說後來怎麼沒看見你了,原來回國參軍了啊!」

德國士兵:「是啊,沒辦法...」

雙方這才發現,原來五個月來拼個你死我活的敵人,居然是早就認識的故人。

節日休戰是怎麼來的

英軍和德軍戰士相談甚歡,最後甚至在戰場上辦起了足球比賽。但是,戰場上哪兒來的足球呢?他們這種行為又是否合規矩呢?

對於這兩個足球強國來說,只要是圓的東西,都可以上去踢兩腳。所以沒有足球的話也沒關係,可以找東西代替嘛!比如用干稻草揉一個啊、用足球大小的紙盒子啊,反正是長得差不多的東西,都能當成足球來用。雙方在戰場上激戰了幾個小時,就像沒人管的熊孩子一樣歡呼奔跑,直到累得爬不起來為止。

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節日休戰,在和平年代看來,這段故事可以被當作佳話了,但是在當時,這種擅自休戰的行為絕對算得上是叛國罪了,不過這仍然沒能阻止大家對和平的渴望,哪怕只有一天。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那是1944年的12月24日,此時的德國正值寒冬,幾個掉隊的美國士兵在森林裡迷了路。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跟德軍激戰了好幾天,其中一個士兵還身受重傷,只能讓另外兩個人抬著。

他們在森林裡走了很久也沒能找到大路,三個人又累又餓,心想估計要交代在這兒了。但是,就在他們準備放棄的時候,發現林子不遠處有一棟小木屋,屋頂的煙囪正往外冒著白煙兒,三個人像見到了救命稻草一樣,趕緊跑過去敲門。

不一會兒,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女人打開了門,然後愣住了。也是,眼前的這三個傢伙渾身是傷,穿著破破爛爛的美式軍服,一看就是落單的敵軍。美國大兵也很尷尬,但是還是硬著頭皮跟女主人問好。

然後問題就來了,美國人不會說德語,德國人又聽不懂英語,雙方沒法兒交流啊!只能肢體語言,美國大兵費了好大勁,連說帶比劃,終於讓對方明白,自己是向想找地方歇歇腳,補充體力。

說實在的,美國士兵一開始也沒抱太大希望,畢竟不是同一陣營的,對方見死不救也很合理,結果沒想到,女主人沖他們笑了笑,然後禮貌地點了點頭,把這三個狼狽的美國大兵領進了屋,然後拿出了自己過冬的食物,熱情地款待了他們,氣氛意外地十分融洽。但是,還不等美國大兵們啃完一個麵包,門外就又有響起了敲門聲。

女主人其實很緊張,因為如果被發現的話,她肯定會被扣上窩藏敵軍的罪名,屋裡的三個美國人也把手按在了槍上,女主人回過頭,對美國大兵們搖了搖頭,示意他們別動。

然後自己拉開了一條門縫,開始跟德軍交涉,這就有了咱們前邊小劇場的那一幕。德國人進屋後就把武器放到角落裡,然後跟美國人一起圍坐在了餐桌旁,雙方自顧自地埋頭吃飯,誰也不說話。

一首歌讓狙擊手放下了槍

雖然達成了共識,但是還是對對方有戒心,屋子裡的氣氛是緊張又尷尬。突然,地上的美國人突然發出了一聲大喊,嚇得德國人一下站了起來,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呢?

原來躺在地上的美國士兵因為傷口裂開,痛苦地發出了幾聲呻吟,離他最近的德國士兵遲疑了幾秒,但還是蹲下來幫美國士兵查看傷勢,他掏出自己隨身的繃帶和藥品,開始幫美國人處理傷口。

另外兩個德軍見狀,也都過來幫忙,雙方漸漸放鬆了警惕,幾天前還在戰場上廝殺的敵人彷彿一下子變成了好朋友。那一夜,雙方和平共處,無事發生。第二天早上各自出發尋找自己的部隊。這件事也成為了二戰中一段和平的小插曲。

但是,短暫的和平過後,是更長久的戰役,1944年6月,盟軍集結了三百萬軍隊,向法國諾曼底進攻,史稱「諾曼底登陸」。在這場戰役中,盟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據當時參戰的美國老兵傑克後來回憶,那段時間,也發生了一件令他終身難忘的事。

那一天的諾曼底下著小雨,天灰濛濛的。在美國營地待命的傑克心情糟透了,他拿出喇叭,剛要往嘴上放,就被旁邊的指揮官攔住了。指揮官告訴他,對方有狙擊手,只要傑克一出聲,對方馬上就能鎖定他的位置。

傑克很害怕,但同時又覺得壓力太大無法排解,他思來想去,忽然有了一個奇怪的想法:對方的狙擊手一定跟自己一樣,孤單又害怕,如果能吹一首充滿愛的曲子給對方聽就好了。然後他就真的拿起喇叭,吹了起來。

這是一首悠揚的抒情歌,節奏舒緩,聽起來就像春風一樣溫暖。一曲終了,什麼也沒發生,對方的狙擊手也沒有開槍,傑克舒了一口氣,低頭看了眼時間,然後收拾東西回營地休息了。

傑克本以為這件事就這麼結束了,結果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就有一輛載著德軍士兵的吉普車趕來營地,車上全是德軍投降的戰俘,車子還沒停穩,一個德軍小哥就從上邊蹦了下來,見著人就用他那蹩腳的英語激動地問:「誰是昨天晚上那個吹喇叭的人??」傑克愣了一下,然後應聲說是自己。

德軍小哥激動地握住傑克的手,解釋說因為傑克的喇叭聲,讓他想起了遠在德國的未婚妻,還有父母兄弟,這些想法讓他沒有辦法向傑克開槍。原來他就是對方的那個狙擊手,傑克沒想到,自己居然用一首曲子感化了敵人,撫慰了德軍小哥因為戰爭而支離破碎的心。

他放過了受傷的敵機

在二戰中,因為人性而放對手一馬的事情並不少見,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德國王牌飛行員身上,他做了什麼呢?

這個王牌飛行員叫弗朗茨·斯蒂格勒。這一天,他在地面加油,突然收到指令:一架美軍轟炸機闖入德國領空,弗朗茨馬上跳上飛機,攆著美軍轟炸機就追了上去,按說美軍的目的很明顯,一看就是來執行轟炸任務的。

弗朗茨·斯蒂格勒

按說這個時候,弗朗茨應該當機立斷,直接把轟炸機擊落,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弗朗茨不但沒下殺手,反而護送這家轟炸機回到了基地。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當弗朗茨追上轟炸機之後,他才發現,這架飛機已經在被其他德國戰機攻擊過了,包括機長在內的10名機組成員是死的死、傷的傷,看來是執行任務失敗,正準備返航,結果被地面的觀察站抓了個正著兒。

對弗朗茨來說,這是個「補刀」的好機會,結果沒想到,弗朗茨不但沒有「痛打落水狗」,反而向他們打手勢。但是美國人並沒能理解弗朗茨的意思,以防萬一,他們把機關槍對準了弗朗茨的飛機,準備跟對方死戰到底,大不了同歸於盡。

弗朗茨也很尷尬,他沒有再做什麼,只是默默地跟在美軍轟炸機的後邊。這時候美軍才開始意識到,對方好像是在保護自己。最後,在弗朗茨的護送下,美軍飛機終於安全地離開了德國領空。弗朗茨向他們行了個禮,然後掉頭離開。

這位「化險為夷」的美軍機長,名叫布朗,在德國的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戰爭結束後很多年,布朗都想不通,這位德國飛行員為什麼會幫自己?為了找到這個答案,他在各大報刊媒體上刊登廣告,直到1990年,他終於收到了一封來自加拿大的信,那是弗朗茨寄給他的。二個人時隔半個世紀,終於又重逢了。這時候布朗才真正明白,弗朗斯當時打手勢的真正用意。

原來,在德國軍人看來,戰爭法則是很重要的。「殺俘虜、殺醫療兵、殺跳傘的逃難者、使用生化武器、對俘虜使用酷刑」這些不人道的做法都是不被允許的。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德國軍人都會像納粹黨衛軍一樣喜歡屠殺,還是有很多傳統的軍人一直遵循著老派的戰爭原則,弗朗茨就是一個。所以他當時打手勢的意思,就是讓布朗在德國境內迫降,或者降落在中立國瑞士。但是很可惜對方並沒有明白,所以弗朗茨只能一路護送他們離開德國境內。

一場足球賽,一頓節日晚餐,一首老歌,一次護送,這些故事總是會讓人產生這樣的疑惑:到底什麼是對是錯?誰又是敵人?我們普通百姓,或許很難在親歷一個重大事件時做出對全局的評判,但是有一個標準卻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那就是:聽從自己的良心。

編輯:趙安

素材來源:網路

註:本文及其音頻版權歸屬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未經授權不得挪作他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039聽天下 的精彩文章:

清政府竟然把一個列強逼到過絕境!

TAG:1039聽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