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隋朝雙體船模型

文物介紹——隋朝雙體船模型

原標題:文物介紹——隋朝雙體船模型


中國的舟船文化至少可追溯到一萬年前,歷史上中國創造了古代世界最豐富多樣的船型,曾為人類造船與航海業的發展奉獻過許許多多偉大的發明。船是水路主要運輸工具。船的起源國尚無定論。早在公元前6000年,人類已在水上活動。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一根木頭,人們試著騎到水中漂浮的較大的木頭上,從而想到了造船。


一、浮具:浮具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水上工具。古人一般將三、四個葫蘆串接起來,縛在腰間,入水後人半沉半浮,利用手腳划水前進,古代稱這種浮具為腰舟。


二、筏子:筏子的製作材料多為樹榦、竹竿、蘆葦等長條形的物體,把它們橫向排列,然後用野藤、草繩、皮條捆紮起來。後來,人們又將樹榦或竹竿紮成長方形框架,在框內縛上其他具有浮力的物體,如皮囊、葫蘆、陶器等,以製成不同材料的浮筏。



三、獨木舟:獨木舟最遲在大約七千年前就已經出現,初時的獨木舟結構極為簡單,一般是撈取一段槽狀朽木並將其內部稍加整理,或者將一段樹榦砍挖成槽,然後削去外面的旁枝和樹杈。

四、木板船:早期的木板船是比較簡單的,而且還保留著獨木舟的某些痕迹。1979年上海市川沙縣出土的唐代木船,其船底就是由三根獨木舟前後連接而成,中間挖空成槽,兩側再加舷板,先彎成弧形,再將它釘在船底上。這條古船雖然在不同部位保留著獨木舟的特點,但顯然已經是獨木與板材複合組裝的木板船。



西安發現中國最早木板船(漢代)


五、舫:舫就是兩船並列。中國早在西周時就有舫,漢代也常使用。舫的船行速度較慢,但航行時相對地平穩,古代皇室、貴族們往往加以裝飾,乘坐游幸,稱為畫舫。雙體畫舫的圖像資料很缺乏,目前所見最早者是東晉顧愷之所繪《洛神賦圖》。圖中畫舫有兩條並列的船身,船上重樓高閣,裝飾華美。可見,東晉時雙體船的製造技術已經十分成熟。


兩船並聯之後,甲板面積擴大了一倍以上,加之有兩組船底艙,大大增加了承載能力;由於船體加寬,提高了穩定性,航行時更加安全。古人一般利用雙體船載客、運貨,它是交通運輸工具,而不是戰船。



中國山東省平度澤河東岸出土的隋代雙體木船。兩個船體各寬1米左右,均用3段整楓香樹木刳制、銜接而成。船體之間用20餘根橫樑連接,橫樑兩頭分別穿過船身,再以鐵釘固定。上鋪甲板,一端有篷廬等建築的遺迹。體側還附加「翼形」板。此船殘長 20.24米,兩船體結合後寬約 2.8米,載重量23噸左右。當時可能是作為躉船使用的。



在中國,商代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較大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造船業。其中尤以地處長江中下游的楚、吳、越三國及雄踞山東半島的齊國最為發達。吳、越兩國的造船基地都有相當規模的造船能力。


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唐代,李皋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划行的車船、槳划行的車船。宋代,船普遍使用羅盤針,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15世紀,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雙體船佔據了民用和軍用船舶市場。它們新穎的外觀、獨特的綜合性能受到世界各國的矚目。據外電報道,美國海軍新近欲按計劃接收一艘高速雙體船:「海上鬥士」號,此消息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雙體船的關注。



人類最早使用雙體船是由於發現將兩艘船橫向連接在一起,可以從內河到海上航行而不容易翻船,早期曾將這種方法用在帆船上,建造了雙體帆船,這種帆船在海上可以承受較大的風浪。在此基礎上,人們又發現雙體船與同樣噸位的單體船相比,具有更大的甲板面積和艙容,因此而被用於貨船。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海上高速客運的迅速發展,高速雙體船由於有寬大的甲板面積、空間和便於豪華裝飾而被普遍看好,成為近幾十年來高性能船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種。


典型的高速雙體船由兩個瘦長的單體船(稱為片體)組成,上部用甲板橋連接,體內設置動力裝置、電站等設備,甲板橋上部安置上層建築,內設客艙、生活設施等。高速雙體船由於把單一船體分成兩個片體,使每個片體更瘦長,從而減小了興波阻力,使其具有較高的航速,目前其航速已普遍達到35-40節;由於雙體船的寬度比單體船大得多,其穩定性明顯優於單體船,且具有承受較大風浪的能力;雙體船不僅具有良好的操縱性,而且還具有阻力峰不明顯、裝載量大等特點,因而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于軍用和民用船舶。



為進一步改善高速雙體船的綜合性能,人們在高速雙體船的基礎上派生了若干新型的雙體船型,主要著名的有小水線面雙體船和穿浪雙體船等。所謂小水線面雙體船,是由潛沒於水中的魚雷狀下體、高於水面的平台(上體)和穿越水面聯接上下體的支柱三部分組成,其優點在於水線面面積較小,受波浪干擾力較小,在波浪中具有優越的耐波性。另外,還具有寬闊的甲板面和充裕的使用空間。但也存在船體結構複雜,對重量分布較為敏感等問題。



穿浪雙體船是在高速雙體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將小水線面和深V型船在波浪中的優良航行性能、雙體船的結構形式及水翼船弧形支柱等優點複合在一起的產物,具有良好的適航性,而且繼承了雙體船寬甲板的特點。目前,雙體船為滿足使用要求大都在逐步向大型化發展,並為改善快速性和耐波性嘗試向複合船型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672年6月9日,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誕生。
歷史故事——殺死自己親爹的匈奴王冒頓單于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