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崢: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羅崢: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關注「Amelie注目深圳」,將文藝進行到底

. ~..

車站

 我是歌手 2015巔峰會

李健 

00:00/05:30

點 擊 音 頻 收 聽

車窗外戀人相擁

還在難捨難離

汽笛聲突然響起

那姑娘滿眼焦急

不覺中下起雨來

在黃昏的站台

她終於上了列車

卻一直望向窗外

......

李健《車站》

1、詩與遠方

在法國薇姿小鎮的火車站等火車回巴黎時,羅崢情不自禁地用手機播放李健的《車站》,嘴角上揚,心境愉悅。

她剛剛從被稱為「大自然的畫師」的法國著名女藝術家Claire Basler的波伏瓦城堡離開,這是一座建於13世紀的古老的城堡,有3000平米,40多個房間,坐落於人煙稀少的法國中部的大自然中。

女藝術家將之打造成法式園林,並在其中畫畫、創作、養狗、過日子。植物與鮮花既在生活中,也在畫布上,如童話。

2014年,Claire Basler將自己打造的這座城堡正式對外開放,如一座動態的,永不落幕的展覽。這一年,羅崢去法國出差,特意抽出一天,尋找這座此前只在報道中讀過的城堡——這是大部分女生心目中的「詩與遠方」。

她和助理一起,並不知道具體地址,從巴黎坐火車到了薇姿小鎮,然後,邊走邊問,居然一路摸索著找到了。

那驚喜,真是猝不及防。

沒有偶遇畫家本人,但看看她的古老的房子,房子里的畫,畫里的鮮花與植物,感受著小鎮的微風和微風裡的花香,這令人沉醉的時光,足夠長久地餵養心情。

是的,這是四年前的往事。

在華僑城創意園南區,羅崢坐在我的對面,回憶汩汩而來,溫暖又溫馨。窗外黃色的傘面上,夏日陽光灑下的影子,輕輕地跳躍著。落地玻璃門外,被濃密的綠色覆蓋著,白蘭花香似有若無。

屋子裡,透明玻璃瓶內的百合花靜靜盛放,掛在衣架上的飄逸的裙子,在眼前如軟雕塑般排列。我們一刻不停地聊了三個鍾,空氣里循環播放著李健、朴樹、王若琳、小娟,都是我們共同喜歡的歌和人。

我們大約十年沒有約見,卻在十年後讓彼此的記憶再次溫暖對接:她第一次站在北京時裝周T台上,贏得「全國十佳設計師」時,我是南方都市報的時尚記者,在FASHION SHOW的第一排站著,注目了這一榮耀時刻。她於十多年前在東湖賓館舉辦的最浪漫的婚禮上,我看到過她嫁給愛情最為幸福的樣子。

時間如水流淌,羅崢依然是那個浪漫到骨子裡的女生。與女藝術家Claire Basler在精神氣質上有些共通的是,她一直走在自己喜歡的節奏里,設計和創意是她的最愛,22年前創建了「歐柏蘭奴」如今在不同城市遍地開花般生長了200家店。4年前,把自己心目中的「詩與遠方」,化作包含鮮花、香氛、咖啡、植物與衣服共生的理想國——「羅一花園」,並讓它開放在自己心目中最為浪漫的城市裡,比如廈門、杭州、青島、成都、大連……

她一直覺得,有河流、湖水、海洋的地方,就有靈性,有歲月沉澱,有真正骨子裡熱愛生活的人。

如今,她再創"Luozheng"這個新的有藝術感的品牌,讓衣服與身體彼此相生,彼此自由而放鬆,這是她的又一個理想。

通過衣服,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柔情、善意與愛,找到性情相投的人,找到氣場相似的人,這是某種美好的召喚,如同神諭。

2、能量的流動

樹葉不知不覺變了顏色,桂花靜悄悄的散發著暗香,杜鵑花在樹梢安靜地綻放,綠色的濃度淡了又密了,冬與夏,春與秋,季節的界限感並不那麼稜角分明。

這是南方。

但大自然有自己的節奏,多年來,我喜歡行走在山間、草地上、樹林里,聽知了聲、蟬聲、蛙聲、鳥與蟲鳴,聽山音。獨自在大自然里,總是會想到侯孝賢的電影《聶隱娘》,舒淇「一個人,沒有同類」的行走,聽覺變得特別敏感,大自然變幻著的奏鳴曲,令人沉醉。

羅崢也是,她住在華僑城,從家裡到辦公室,會穿過一條綠色的長廊。「我走過這個長廊,我每天都會習慣性觀察植物生長的姿態,哪棵樹又長高了,哪盆花又開了,香味從哪裡散發出來……花花草草按照生命本來的節奏、最好的樣子生長著,會讓我覺得自己處在一個好的能量場里。」羅崢說。

這種感受,是她在這兩年慢慢悟出來的。每當需要處理特別激烈的事情或者特別需要投入做出判斷時,她會逆向思維,會跳出來另一個我,看當下的那個自己,如同上帝視角。

「如果10年後再看,我是否願意做這樣的選擇,這是不是我喜歡做的事?」羅崢慢悠悠地對著我說:「我一直努力做的就是不違心,在取捨或者看問題時,都是順其自然,沒有特彆強的功利心。在處理事情時,會放在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空間來考量。」

除了設計之外,她帶領企業,還需要做各種決策,千頭萬緒時。她總會把自己置身在大自然中,會給自己做能量補充。「我認為大自然有很多能量的流動,比如光影的變化,色彩的變化,植物的變化,香味的變化,微風吹來的感覺,都會給到人每個細胞回饋一些能量。」

她在說到這一點時,我立刻就get到了。那種細微的、瑣碎的、一點一點地被大自然撫慰的感覺,只有你曾經感受過,才能體會到那種不可替代的治癒系。

「每個人可能都不太一樣,有的人喜歡傾訴,有的人喜歡大吃一頓,還有人喜歡SPA、看書,或者一個人靜靜地待著,一定要找到時候自己的方式,及時地做能量補充。不能每天都做焦慮的事情,事情永遠做不完,再忙再累,都要給自己一段放空的時間,換思維,換頻道,換空間」。如果有些事特別難做,羅崢的辦法是:「交給時間,讓時間解決一切。」她說,一定要在忙裡抽出閑來,時時要有閑適的心態。

白天的時間,常常被切割,她是深夜常常醒著的那個人,晚上2點睡覺是常態,「手邊經常有紙和筆,有想法隨時會畫出來」。一天喝四五杯咖啡,晚上喝咖啡也能「倒頭就睡」,清晨也沒有太大的時間感,往往是第一杯咖啡喝完,才自然地清醒,然後投入工作。

去過全世界上百個國家,無數個小鎮,旅行是另一種能量的補給。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她喜歡東方美學,於她而言,日本是東方美學生活化運用得特別好的一個國家。

櫻花開的時候會看,楓葉紅的時候會看,六月份,她讓公司幾乎所有的高管都去東京旅行。羅崢說,說萬千遍,不如親身體驗一便,環境的教育即「境育」,比什麼都重要。讓整個人沐浴在美中,那種體驗是真實的,鮮活的,生動的。

我感受到了她把自己甩在東京的古老、靜謐與慢中。

3、遇到對的人

據說,古希臘愛神如果給予一對戀人水晶蘋果,就說明他們的愛情像水晶一樣純潔,也將得到愛神賦予這段美好愛情以永恆……木村拓哉與松隆子的經典日劇《戀愛世紀》捧紅了水晶蘋果,吸引了萬千中國女生。

是的,羅崢也中了「日劇的毒」。

2004年,我參加了她和先生在湖邊草地上的盛大婚禮,用樹做帷幔,漂亮的蛋糕塔,穿著婚紗的的羅小姐美極了——嫁給愛情的幸福模樣。

是的,我也收到了愛情信物——刻著Robin和Cindy名字的水晶蘋果。

我們一起回憶這美妙的moment,時間雖然流走了十多年,但美好的畫面,依然定格在腦海中。

回望戀愛初見,羅崢眼神里的甜蜜無處躲藏——那一年,她和姐姐一起去米蘭旅行,當時她是打算接著去巴黎,姐姐準備去威尼斯,一個好朋友說Robin可以幫她們買票。大家約好了在米蘭大教堂門口的台階上見面,結果Robin的手機忘記帶了,一直聯繫不上。

喝了一口咖啡,羅崢回憶到那個場景,禁不住笑起來。

「其實正常人見到對方都會很有禮貌,我見了他特別自然地埋怨:你怎麼才來啊?」第一印象,特別不好。接著,她叫上姐姐一起回酒店換衣服,Robin約好晚上請她們吃飯,「結果等我們換完衣服化完妝出來,發現他在大堂的沙發上睡著了,眼神迷迷糊糊的,好像認不出換了衣服的我們姐妹兩個,哈哈,特別好玩」。

後來,Robin的表現讓羅崢的印象不斷加分。先是去了一家有名的義大利餐廳,情調和氛圍都特別浪漫。他的知識非常淵博,藝術、建築、文學都很懂,講起義大利的種種,都是娓娓道來,非常有趣。「我們其實都不知道對方是幹什麼的,我一直以為他以前做過導遊。」羅崢笑道。

有意思的是,當羅崢說要去巴黎玩時,Robin馬上說剛好有表弟在那邊讀書,剛好要去巴黎看他。「那天他還戴了一頂帽子,拿了一本小說,我們坐在火車的一個餐吧里,當時那個餐吧剛好有一個長條的桌子,面對的就是車窗,窗外有流動的風景。」日劇的「深度中毒患者」羅崢回憶到這個畫面,覺得特別美,如電影一般。

有意思的是,那班列車的列車長錯把Robin認成日本球星中田英壽,不僅讓他簽名,還對他說:「你不用擔心,我不會告訴別人的」。Robin多次否認,這位列車長還以為是大明星故意低調呢,對他們分外照顧。這個在列車上偶遇的插曲,也是如電影有趣。

A Waltz for a Night

 愛在黎明破曉前 電影原聲帶 Before Sunset and Before Sunrise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s)

Julie Delpy 

00:00/03:31

巴黎果然是催生愛情的地方,《愛在日落黃昏時》是羅崢分外喜歡的一部愛情電影,她和Robin的戀愛時光,如同這部電影畫面般迷人:他們兩人在塞納河邊漫步,在奧賽博物館看展覽,逛巴黎聖母院……「他還轉著圈給我拍了一段小視頻,特別浪漫。」羅崢說,在巴黎的相處中,讓兩個人的感情迅速升溫。

之後,她要去倫敦玩,而Robin則要回米蘭上班。分別前一夜,本來他是要請他吃一頓大餐鄭重告別的,結果錢包被小偷偷走了。最後,在香榭麗大街上的那頓晚餐,是羅崢買單的,「之前他很緊張,服務員拿酒來,他說不喝酒,人家一說到海鮮,他趕緊說要半份……我很淡定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很從容的買了單,哈哈」。

等到羅崢剛到倫敦的酒店,就收到了Robin傳真來的「一張長長的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了倫敦好玩的、好吃的、她有可能感興趣的博物館或者畫廊。這一切,如此打動人心,愛情的小火苗就這樣被點燃了。彼時,兩個人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份,「到那年8月,他剛好休年假回國,而深圳剛好有時裝周,他直到那個時候才知道我具體是做什麼工作的」。

接著,兩人一起回到Robin的家鄉青島,見了他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遇到對的人,一切剛剛好的感覺,特別自然。以前遇到不對的人,總是有糾結。」羅崢說。

那段時間,剛好她的工作沒那麼忙,跟著Robin飛去米蘭,感受他的工作與生活。「他經常帶我去特別美的小鎮,他剛好去見客戶,我就在小鎮晃悠著,泡咖啡館,逛各種有藝術感的小店。」他工作,她等她,真是一段漫長的有趣的戀愛時光。

「在義大利南部,Robin有兩個朋友,他們的父輩就是拍檔,到了這一輩依然是合作夥伴和好友,感覺特別踏實,有信任感。」羅崢說,正是通過這兩個朋友,讓她感受到了義大利人滲透骨子裡的那種時尚與文化,「接待我們的時候,他們早上、中午、晚上都換不同的衣服,香水也換,衣服的細節都特別講究,比如白襯衫的扣子的縫法,我們一般要麼交叉要麼十字,他是做成一個箭頭。」

回憶往事,羅崢眼睛裡含著光。

十多年婚姻生活,她和Robin既保持獨立,又精神共享。Robin做男裝高級定製、中意時尚與文化交流,而她依然做著自己喜歡的服裝品牌。一到假期,兩個人就帶著女兒外出旅行。

「他喜歡運動,非常自律,自我管理很好。總是用欣賞的姿態激勵我,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羅崢說,Robin是那種特別陽光正面的人,「我相對情緒化一些,一會兒豪情萬丈,一會兒又會低迷,他總是說: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做你喜歡的事兒,把每天過好」。

談及Robin,羅崢語氣里的欣賞無處不在。她說:「好的婚姻,就是遇到對的人,彼此都能激發出對方好的一面,不需要為對方改變自己,也不用刻意遷就對方。」

4、女兒與媽媽

和所有的媽媽一樣,說到女兒Odilla,羅崢的語氣多了一份溫柔。她自言算不上好媽媽,女兒經常拿「別人家的媽媽」跟她做對比,她也很好奇其他媽媽「怎麼那麼有時間陪孩子上這個課那個興趣班,還上學放學接送」,幾乎把大部分時間都投注在孩子身上。

羅崢不是,她更在意自己的感覺。除了管理企業和做服裝設計之外,她還要聽音樂會、泡咖啡館、看話劇、看畫展……「我把自己每周喜歡的事情先寫下來,然後讓秘書把工作穿插在其中。

其實這個日程表和之前先安排好工作再穿插興趣幾乎完全一樣,但羅崢覺得這種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心理暗示特別棒,就像吃葡萄一樣,「如果你先吃好的葡萄,結果感覺上就覺得自己一直吃的是好的葡萄,而那些壞的普通就剩下了。」

她更願意先做好自己,然後給孩子看到媽媽的樣子。

10歲的Odilla獨立性超級強,她的同學和朋友都喜歡去她們家玩,「我們家比較自由,沒有太多規矩,氛圍很好,所以小朋友特別羨慕我女兒」。周末的時候,羅崢帶著女兒去泡益田假日廣場的西西弗書店,孩子在看書,她在旁邊喝咖啡。「我們彼此都很自由和放鬆,有時候她和同學一起來書店,我會送每個人一本書一個小禮物,指定在什麼價格之內,讓孩子們自己挑選,大家都特別開心」,她說。

幸福的一家三口。

女兒Odilla並沒有長成她期待的樣子,和她小時候一樣,非常反叛。「比如我希望她穿公主裙,結果她喜歡中性打扮。」羅崢笑道:「她還特別喜歡做飯,蒸饅頭、擀麵條、做蛋糕,都會。經常是我們兩口子坐在沙發上,等著女兒做好吃的給我們,哈哈。」

不過,她並沒有為此焦慮,反而還很放鬆。「我小時候就是一個反叛的孩子,10歲就自己設計衣服,然後拿去海鷗服裝店定製。從初中開始,就一個人背著包全中國旅行了。我還是我們學校第一個穿發白牛仔褲的那個女孩。」羅崢說,她並沒有長成母親期待的樣子,甚至連自己都沒有預設過。

羅崢的女兒,可愛的Odilla

羅崢高中時代隨父母到深圳生活,高二開始在紅嶺中學讀書,接著在深圳大學讀國際貿易。深圳有一個名叫「經典故事」的服裝品牌,是羅崢在深大的師姐創辦的,她受此影響於1996年創辦「歐柏蘭奴」。「那個時候特別喜歡看小說《簡愛》《呼嘯山莊》這類書,所以衣服也多少受英國文化的影響。」

羅崢說,當時在設計公司上班,與甲方在進行商業溝通時,如果自己的想法對方不認可,特別有心理障礙。她當時決定做自己的品牌,通過這個載體把自己的觀念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以物化的形式表達出來,「誰願意買就買,沒有太多功利的訴求,也沒有什麼謀略。不知不覺,到2018年,這個品牌就22年了」。

人生之路果然無法事先設計,走著走著,就走了另一條路。

羅崢從來沒有想過會成為今天的樣子,她自稱是那種比較自由散漫的人,企業越做越大並不是她預想中的。「很多事情會找到我,有一些是願意做,有些是應該做的,有些是不得不做的……基本上,我做選擇時不是太違心的,無論多大利益,如果讓我不舒服,我就放棄,不太強求。我追求完美,但不強求完美。」

小時候夢想的是在海邊有一所白房子,週遊世界,與各地的人交流、寫遊記……當然,這些都實現了,從98開始,羅崢每年都去兩三個國家。

「有沒有人生贏家的感覺?」我好奇地問她。

「人生贏家並不是你賺了多少錢,不是外界認可的所謂名利與成功,而是你始終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按照自己的心愿去生活。」羅崢回答道。

她的觀點是,人生如拼圖,每一步都在調整,不是按照領導、父母或者別人期待的樣子,而是問問自己的內心,無論別人怎樣要求,都不重要,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願望生活。

「不違心」三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一旦你傷害了自己的內心,其實那個損耗是巨大的,不是後期可以滋養的。」

媽媽、姐姐和羅崢,都十分優雅。

2017年,她報讀了香港科技大學的EMBA班,同學都是全世界各地的學霸,有跨國公司高管、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合伙人、有企業家。「真的是終身學習,學無止境,他們都很優秀,但依然在學習。」

每個月有封閉式的連續5天高密度的學習,學完就考試。大家從全球各地飛來,有不少同學是一下飛機就拉著行李箱直奔教室,羅崢笑稱:「有些西半球的同學飛十幾個小時,很多都是夜班機,非常辛苦,簡直是用生命在上課。」她自己每次從學校回到家,背著很沉的書包,課件上寫得密密麻麻的。「我們的老師都是全世界最頂級的教授,治學非常嚴謹,讓自己歸零後再次學習,覺得腦洞特別不夠。每次考完試,臉都通紅,真的很緊張,特別怕考不好。」

重新進入校園,對羅崢而言,的確是覺得有學習的「饑渴感」,需要換另一種方式思考問題。

我問她,在人生跨入4字頭之後,是否怕過「老」這個字。她立刻接上一句:「人說四十不惑,我可能得到五十歲以後。」說完,我們兩個都禁不住放聲大笑。

讓生命迸發更多的可能性,羅崢一直懷著好奇心,走在不斷探索自我邊界的路上。

Amelie與羅崢在她的辦公室。

圖片由羅崢提供

Claire Basler圖片來自網路

特別鳴謝!

本期作者

尹維穎

「Amelie注目深圳」創始人,資深媒體人。畢業於武漢大學人文學院,先後在《南方都市報》、《晶報》擔任記者、編輯。著有《注目:一位文藝記者的職場遇見》一書,熱愛寫作與旅行,希望找到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melie注目 的精彩文章:

TAG:Amelie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