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神童,19歲便成了元朝首位漢人狀元,40年宦海生涯卻一貧如洗

小神童,19歲便成了元朝首位漢人狀元,40年宦海生涯卻一貧如洗

公元1314年(延祐元年),提倡漢化運動的元仁宗下詔恢復科舉,次年8月在全國的17處考場,舉行了鄉試,隨後又相繼在大都舉行了會試和殿試,史稱「延祐復科」。

在此次科舉考試中,有一漢人小神童力壓群雄,以19歲的年紀拔得頭籌,成為了「左榜狀元」,他便是今天的故事主人翁張起岩。需要說明下,「左榜」是元朝專為漢人、南人設立的科舉考試,難度要大於專為蒙古人、色目人設立的「右榜」。

張起岩,山東禹城人,自幼勤奮好學,嗜書如命,聰穎過人,7歲便能通讀四書五經,善詩詞。他曾對父母說:「吾寧可一日無食,不可半日無書。」16歲便學有所成,被察舉為福山縣學教諭。在他19歲那年,元代科舉首次開考,他金榜題名,考中進士第一名,不但成了元代漢人中的第一位狀元,同時也是元代唯一的山東籍狀元。

隨後,這位與元仁宗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張起岩,被授登州同知。

在他近40年的宦海生涯中,先後在地方和中央擔任過很多重要職務,歷任國子監丞、監察御史、禮部尚書、中書省參議、中書侍御史、燕南廉訪使、御史中丞等職,對元朝中期政治貢獻非常大。

他外和中剛、正色立朝,當時便有「歐陽修」之譽。任監察御史時,他敢於抗言直諫,因言辭過激而獲罪,他說: 「彈劾罪官,議論朝政,是御史的天職。如果因盡職而獲罪,則會使風紀解體,忠良寒心。 」最終皇帝被他的勇氣所折服,給他官復原職。

在擔任燕南廉度使時,他又嚴厲打擊放高利貸的富紳豪強,為平民百姓出了怨憤之氣。此外,他還抨擊封河神為侯爵的迷信活動,並疏通河道、修堤築防,博得了百姓的一片讚譽聲。

張起岩不但是個政治家,同時還是一個有著極高造詣和成就的歷史學家,他的一生有相當長的時間都在主持國史編修和遼、金、宋三史的編撰。

張起岩一生苦讀不綴,學識淵博,既熟悉金、遼典章故事、又知曉宋儒道學原委。後來,元順帝下詔撰修遼、宋、金「三史」,時任御史中丞的張起岩和翰林學士歐陽玄、侍御史呂思成為「總裁官」。歷時近三年時間,「三史」終於定稿,在此期間,張起岩殫精竭慮、一絲不苟,別人的稿子他都是一字一句地進行修改,得到了宮廷內外的一片讚譽。

三年後,元順帝又下詔撰修功臣、后妃列傳。張起岩再次成為總裁官,不辱使命,再次精益求精地完成了編撰使命。

在史書編撰過程中,張起岩不為權貴所左右,不偏袒任何一方,表現出了一名史學大家的風範,被傳為佳話。 「三史」編撰結束後,皇帝為他授勛加爵封「文穆公」。但此時的張起岩已經65歲了,於是辭官退職,告老還鄉。

張起岩雖身居高位、歷任顯職,但卻從來不忘盡孝,父母的衣食住行,事必躬親,同胞兄弟讀經習文、成家立業也都悉心指教。他雖在京城為官,但對親眷關懷備至,在故鄉十里八村傳為佳話。

張起岩生活相當節儉,一生廉潔自守,一生愛吃素食,卻時常把節省下來的俸祿用於周濟同族和師友故人。

本族的一位堂叔,家貧如洗,死後親屬無力發喪。張起岩獲知此事,從置辦壽衣、購買棺木到發喪出殯等一概包攬。本村街坊四鄰家中有難,張起岩也都儘力接濟。

到1354年,69歲的張起岩因病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廩無餘粟、宅無餘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南朝宋第一功臣,他的突然死亡,使得劉裕取得的巨大成功化為烏有
揭秘烏紗帽的歷史淵源,最初只是便帽,直到這個朝代才被定為官帽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