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日蟬亂,一壺烏龍伴斜陽

夏日蟬亂,一壺烏龍伴斜陽

作者:曹雅欣

烏龍茶又稱青茶,比之清清一杯的綠茶,一個「青」字的悄悄改換,就多了一重厚實、濃郁的滋味。

「青」也正是它的外衣。烏龍茶的干茶成品多呈深綠色、青褐色,如仲夏的庭滿幕蔭,不再是綠茶嫩嫩的春芽細景。

這樣的茶,像盛夏里的萬物一樣,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烏龍概述

烏龍茶,是正好介乎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品質,綜合著綠茶與紅茶的製法,處於綠茶的不發酵和紅茶的全發酵之間,是半發酵茶,六大茶類中的特種茶。

這使它既有綠茶的香芬,又有紅茶的醇厚,兼美之下,形成了烏龍茶出類拔萃的優質個性——經沖泡後,茶底「綠葉紅鑲邊」、品相獨特,湯色橙黃明亮、燦爛如金,香氣濃郁持久、沁人心脾,滋味蕩氣迴腸、回甘悠長。

在春和秋的靜美之間,夏是一首悠長的調子,如同午後的蟬歌無休著長鳴,夏日是一年中慵懶停駐的久客,佔據著四季里漫長的時日,暑氣經久不散。

烏龍茶從干茶品相、到茶湯成色、再到茶質脾性,都有著夏的格調。

烏龍茶一旦遇水,就有著夏季里明媚耀眼的日照般的光澤,茶湯金燦燦漂亮得像要淌出蜜來,愉快地閃著誘人的鮮艷。

烏龍的茶色最是明快喜人,而較之其他茶類經過多次沖泡就明顯淡化了的湯色,烏龍茶的色澤又最是恆久,堪受多次的沸水澆注。這樣水深火熱的衝擊,都不改它金子般的內質。

這緣於烏龍茶的製作過程。它在十多道加工程序里,經歷了殺青、揉捻、烘焙等諸多不甚溫柔的相待,層層的錘鍊,使它出落得飽滿厚實。以致於,當它入水,能夠在滾燙的高溫中承受住時間的考驗,任憑一泡一泡地砸打,而展現出長久散發內質的能力。

所以在烏龍茶中,影響最為廣泛的鐵觀音,就素有著「七泡有餘香」的驕傲。七泡過後,香氣依然馥郁,這是烏龍茶長於其他茶類的一大本領,堪比夏季的久盛不衰,久久佔據著一年中最為黃金的時段。

在「中國十大名茶」的排行中,烏龍茶家族成員所坐的交椅,是排名第八的安溪鐵觀音和排名第九的鳳凰水仙,一產自福建,一產自廣東。

除此以外,另一種絕不可忽略的烏龍茶,便是極度受到市場追捧和茶友尊崇的福建岩茶——大紅袍。

稱之為岩茶,是因為它的茶樹生長於岩縫之中,以其「岩骨花香」的岩韻著稱。這種來自武夷山的岩茶,它的名貴絕不僅僅是市場的炒作熱捧能成就的,其岩韻獨特、香氣高醇,不但位居武夷岩茶之首,更有「茶王之王」的美譽。三杯飲下,輕汗微發,毛孔酣張,氣韻回甘。

烏龍茶鮮明的特徵、不凡的品類,主要是靠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培育而成的,其他地區絕少有烏龍茶產出,不像綠茶的種植,幾乎遍及了我國中南地區每一個省份。

春,像是一個任性走過人間的孩子,一陣凌亂的腳步嬉鬧而去;在春日誕生的綠茶也如美人一笑,千金買得只有燦然一瞬。而烏龍茶繼承了盛夏般的持久長健,從茶樹的生長上就耐力十足。生長於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地帶的烏龍茶,一年甚至可採摘四至五季,即穀雨前後的春茶、夏至前後的夏茶、立秋前後的暑茶、秋分前後的秋茶,以及霜降之後的冬片。

烏龍茶跨越了漫長的時節,把芳香從不吝惜地對人間開放,如夏日的驕陽,大方送給我們一個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烏龍品飲

雖然,春到秋都是產茶的好時節,但剛剛製成的烏龍免不了滿口火氣,不如晾放時日,再盛來時剛好綠卷如翠,滋味中正。像夏日裡枝椏裹上的團綠,不再有輕寒抖動中的草澀味道。

沖泡和品飲烏龍的過程,俗稱「工夫茶」,是一種極為講究的行茶法。要味道需存工夫,有工夫乃有閑心。

這第一需要工夫之處,就在挑揀和布置環境上。前人多在茶室中點香、掛畫、奏樂、插花,用種種藝術為茶先行,如彩雲迎得仙子到,絲桐引得鳳凰來,佳茗似佳人,需以美靜候,以美靜心。

泡茶,其實就是水與火的交融、水火與草木的搭配,所以煮水是行茶的重點。古代茶師可僅靠聽覺來判斷水沸的程度,掌握住火候,從而有了「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的詩句,就是在形容水逐漸沸騰的變化過程。

煮水的步驟,因此可喚作「活沸甘泉」或「臨泉松風」。

其次是溫壺。用煮好的水將壺燙熱,以免在稍後泡茶時壺內冷熱懸殊。因為明代工藝大師惠孟臣制有孟臣壺,是工夫茶的名壺,所以這一個步驟也叫「孟臣溫暖」。

很多人泡茶都忽略了溫壺這一步,乃至欲速則不達。讓壺用溫暖的懷抱來迎接茶的起舞,能使茶質釋放得更加充分自然。

溫壺過後,可進行賞茶和置茶。未經沖泡的干茶雖不及水中的茶葉那般舒展了腰身、明媚可觀,卻如含苞的花骨朵,欲放先含、欲說還休,有著自己的風采,值得賞鑒與品評,而且還可以從干茶中分辨茶的等級。

賞茶後,將干茶置於壺中,這一步叫做「佳茗入宮」,好似請得佳人入堂,滿室生香。

稍後進行的是「溫潤泡」,俗稱洗茶。將熱水注入壺中再快速倒在公道杯里,既是洗去了茶中的不潔之塵,又能滋潤茶葉,以便茶中內質更好地溢出。

這一步,溫潤茶葉,泡松茶球,是為「潤澤香茗」。

把公道杯中的茶水一一倒入聞香杯、品茗杯里,然後再把這頭茶倒掉。這樣的步驟使茶具既得到了清潔,又提高了溫度。如此溫杯燙盞,可形象地稱之為「沐淋甌杯」。

壺中的茶葉既已泡松,便可提水沖茶,開始實在的泡茶。烏龍茶的沖泡,需要水急而熱,因此須懸壺高沖。沖水手法根據各自的不同,分別有著「鳳凰三點頭」、「旋律高雅」等等的美名。

待茶泡好,便是「茶熟香溫」的步驟,也就是將壺中的茶湯倒入公道杯里。味已熟,香已至,此時,茶海飄香。

而後再逐一斟茶入各人的聞香杯里。用公道杯分茶,可使每一杯香茗都保持濃淡均勻,茶量相等,公道杯又名茶海,故而這一步驟稱為「茶海慈航」, 大有如觀音普渡、視眾生平等之感。

再將這高口的聞香杯里的茶湯倒入低口的品茗杯里,手持空著的聞香杯,嗅其內里,獲尋隨餘溫變化而形成的高溫香、中溫香和冷香,仿若在空谷覓幽蘭。

這樣倒茶和聞香的兩個步驟,分別叫做「熱湯過橋」和「幽谷芬芳」。

最後便是品茶入口的過程了。品茗杯很小,用三根手指以「三龍護鼎」的手勢執杯,先觀賞茶色,再嗅聞茶香,然後分三口以上細細品啜,就是「品字三個口」細緻入微的精神。

飲盡後,也不要草率放下這來之不易的一杯邂逅,還可以再嗅尋杯底余香,再憶及與這一盅茶、剛剛那一期一會的緣分。

因此,小小一隻品茗杯,當端起它,就不覺經歷了「杯里觀色」、「嗅聞茶香」、「品味再三」、「再賞餘韻」和「靜坐回味」這一趟短暫又漫長的旅程。

烏龍茶當然極其適合以紫砂壺來沖泡,紫砂散熱慢、保溫效果好,這種材質的尤為珍貴處就在於可以吸附茶汁、蓄儲茶味,茶人也由此興起了「養壺」的意趣。

經年久用的紫砂老壺,甚至只是倒入熱水,便可自然散出茶味,品出茶香。

此外,白瓷做的茶具,典雅簡潔,適宜觀賞湯色,不會浪費了烏龍茶靚麗的表達,因而也是沖泡烏龍的佳伴。

尤其是有著「中國白」之稱的德化白瓷,雖產自偏安一隅的福建,卻是瓷中的上品,正好與鐵觀音、大紅袍等極品烏龍都是同鄉。

一把精心對待的壺,往往都蘊藏著芬芳滿口的累累往事,所以有人說,一把好壺就是一首詩。但這工夫茶的壺無論取用何種材質,都應遵循「茶具以小為上」的原則,如此方可用心品鑒,專註投入,視茶為禮,珍視莫負。

在烏龍透明的琥珀色茶汁中,盈盈閃動的絕不僅是華而不實的浮色。烏龍茶飽含的有機化學成分明顯高於其他茶類,使它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減少血液粘稠度、抑制血栓形成的藥理功效,還有抗衰老、減少皮下脂肪的美容功效。

茶功如神,如古人所說: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茹之利,其功如神。

當紫泥與春草相遇,烏龍茶在壺中捲起翠濤,始知,這夏日降火的良飲,不僅僅是可有可無的入口過客,而是攜帶著對人體無限的關懷,撫過塵囂世間。

碧玉妝成碧玉心,黃金水中黃金質。

烏龍品性

夏季燠熱,容易惹人心浮氣躁。而烏龍入水最是賞心悅目,湯色明黃璀璨,澄澈冰心,雖有夏的燦爛,卻戒暑的喧騰。

此時看烏龍茶從壺嘴徐徐傾出,盪在公道杯里的緩歌縵舞,像一首唐詩,悠悠地念著,用華貴的辭藻,說一段披著金衣的盛世歌謠。

「七泡有餘香」的烏龍茶,一泡又一泡,在盛夏的暑氣里,尤顯悠然長調。

所以烏龍最適合待客,談性濃處,三五小時的光陰都在漫談清飲下飛快而過,烏龍茶後勁十足的茶性就能在不知不覺中,供應多人的長時間品飲。

高談闊論、機鋒往來之中,要靜心品味茶中的淡遠滋味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綠茶的過於清柔,就在此時顯得似有若無,頗存遺憾。烏龍茶卻能從視覺到味覺,都讓人明顯可感:

映入眼帘即見亮澤,送到口中即知香滑,且長時間保持美麗不衰退。主人拿它與眾分享,體面大方,貴而矜持。

烏龍茶不僅是最得體的待客良飲,也是最解意的獨酌小調。

午後蟬亂,正是一日中最閑長粘膩的時光,或惹人懶散無神,或引人寂寞空蕩。此時,莫若喚來烏龍茶的相陪,「品字三個口」,捏一小杯香茗,分三口以上細細飲下,咂摸每一泡饒有興緻的變化,如同感受天光一寸寸地轉移。

用茶把心落回大地,能悠悠體會到夏日午後的慵懶里日光點滴走過的痕迹。

一壺烏龍,淡送驕陽下西山。

到了愛喝烏龍茶的年歲,往往便是一個人的成熟華年,是中年以後的平穩、堅定、內里燦然、後力無窮。

這最受中年群體廣泛喜愛的烏龍茶,以它清亮的茶色、香醇的滋味、悠長的回甘,教人們同時學會享受熱鬧與孤獨,如它的聞來沁脾,滋味萬千,杯底留香,回蕩齒間。

烏龍茶,「清水高峰,出雲吐霧」,「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它不遠千里來到我們身邊,陪我們一起感受煙雲山水滋潤而得的精華,陪我們共度都市繁華里的眾生喧鬧與獨自沉靜。

可同步關注新號「國學是活的BY雅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是活的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是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