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軾、薛季宣與雁盪山

蘇軾、薛季宣與雁盪山

雁盪山系列文章(之五)

雲霧雁盪山(陳林全攝)

蘇軾、薛季宣與雁盪山

王志成

雁盪山靈岩一角(謝軍攝)

錢塘(今杭州市)人周邠,字開祖,精通詩文書畫,蘇軾曾以「錦繡」稱讚他的詩。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二十歲得殿試第二名。蘇軾以龍圖閣學士任杭州知府,政聲口碑極佳,今日西湖蘇堤就是為紀念蘇軾而命名的。蘇軾詩文雄健豪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東坡集》《東坡樂府》等傳世。蘇軾也擅長書畫,書法為宋朝四大家之一。周邠在杭州時跟蘇軾有舊交情,蘇軾得知周邠任樂清縣令時,已經在山東密州(今山東省諸城)任上,說過「脫湖北之行而得樂清,是舍魚而取熊掌也」之類讚許的話(見蘇軾《與周開祖書》)。周邠曾經給蘇軾寄《雁盪山圖》一幅,蘇軾為周邠所寄《雁盪山圖》題詩《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二首(見《山海風》第194頁,選自永樂《樂清縣誌》),其一為:

指點先憑採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

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嚼雪風。

二華行觀雄陝右,九仙今已壓京東。

此生的有尋山份,已覺溫台落手中。

丹青是畫國畫的顏料,詩中指《雁盪山圖》。「大槐宮」語出唐朝李公佐所作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淳于棼到了大槐宮(大槐安國),娶公主,任南柯太守,享盡榮華富貴,後來公主死去,棼於棼失寵,被送歸。「南柯之夢」醒,才知道大槐宮其實只是庭院前大槐樹下的一處螞蟻洞。「眼明小閣浮煙翠」是「小閣浮煙翠(使)眼明」的倒裝。這首詩前四句給予雁盪山和《雁盪山圖》以很高的評價。後四句中,「二華」指太華、少華兩座山,語出西漢張衡《西京賦》。晉朝干寶《搜神記》引古代神話說,二華本來是一座山,因為它擋住黃河水流,河神巨靈用手劈開它的上方,用腳踹開它的下方,河水就不用繞道了。陝右指陝東,在今河南省陝縣之東。九仙指九仙山,在今山東諸城縣西南。蘇軾有《登常山絕頂廣麗亭》詩句「南望九仙山,北望空塵埃」,指的就是這座山。九仙也指道家所立九種仙人的名目,另有福建、江西、廣東等省六處九仙山,本詩無此義。京東是宋朝路名(「路」,指比州、縣高一級的行政單位),管轄八州一軍三十七縣,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黃河以南、河南省開封拓城以東及江蘇省西北部。頸聯寫詩人遊覽名山的興緻之高。尾聯說觀圖如觀雁盪山,似乎已到雁盪山一游,表神往之情。但是,蘇軾終其一生,也未能如願來雁盪一游,引得清朝詩人阮元為此惋惜不已(選自《清詩選》,另見光緒《樂清縣誌》):

坡公游山份,生平頗自仗。惟以詩酬圖,未足供跌宕。

從蘇軾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推知,雁盪山在北宋時已經名聲遠播,樂清也不像晉唐時那麼貧窮荒涼,樂清對外界已經有了相當強的吸引力了。後來周邠曾在雁盪山雙峰資深堂住過,紹興年間,南宋大賢王十朋有《題雙峰資深堂》詩,其中第五首:

堂名石刻兩俱在,令我深為舊長官。

學道資深更深處,居安能使庶民安。

詩中「舊長官」指周邠。

雖然歲月磨洗,周邠的《雁盪山圖》我們沒有眼福看到;但是,我們看到了,從謝靈運行田白石,孟浩然、張子容唱和樂清,到蘇軾、周邠詩畫雁盪山,雁盪山的人文底蘊越來越厚實了。

(以上見《樂清人文史話》第64頁,有修改)

靈岩秀色(謝軍攝)

溫州市學者周夢江《薛季宣、葉適與雁盪山》記載薛季宣和葉適游雁盪山,部分文字如下:

薛季宣、葉適是我國南宋時期永嘉事功學派的著名學者,薛創其始,葉集其成。《宋史·儒林》均有傳記。他們兩人都游過雁盪山,並留有詩賦,對雁盪山的山川、人物記述,有所闡明。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龍,並作士隆,學者稱艮齋先生。溫州永嘉縣(今鹿城區)人。官至湖州知州,改任常州知州,未赴任,在家病故。薛氏出身世代官僚家庭,六歲時因父母雙亡,為三伯父薛弼收養,長期從弼宦遊大江南北。十七歲往依其岳父荊湖北路安撫使孫汝翼,抄寫機密文字,因得從著名學者袁溉受學,主張事功學說。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南下侵略,他堅守湖北武昌(今鄂城縣),成績卓著。隆興元年(1163)任滿攜眷回家,在家教授生徒,溫州學者陳傅良、徐元德、薛叔似等人先後受學,形成永嘉事功學派。這年,他到南來首都臨安(今杭州市)選調,特地取道樂清赴杭,順便一游雁山。他在《雁盪山賦·序言》中說:「走家東甌,有祠祭田在雁盪山下。行年三十,而未之到。隆興初赴調,因取途焉。」他暢遊了雁山後,到臨安選得婺州(今金華市)司理參軍,又回家候缺。

薛氏一向注重史地之學,為了考明雁山的歷史地理,設法搜集許多圖籍,「得建炎間郡丞謝君升俊山圖石本,字多漫滅;已而得樂清洪丞蕆所鑱新圖並賦。歲正月望,始得皇祐校書郎章君望之《雁盪山記》。又假舊圖於葉氏,以補圖缺,於是圖籍大備。」(見《浪語集·雁盪山賦》)他閱讀這些資料後,加上實地考察,寫成《雁盪山賦》。並在賦中對雁山的歷史、地理、寺院、奇峰等詳加註解,特別是對雁山的開山史敘述甚詳,使後人可以據而補正《夢溪筆談》、《乾隆溫州府志》等書的疏誤。

《乾隆溫州府志》卷四《山川》謂宋僧全了結庵芙蓉,是開山之祖。而薛賦中則有「唐僧之詠」,說明唐代就有和尚結庵於雁山了。該志所記宋代開山者僅有全了、文吉二僧,而薛賦之注,引章望之《雁盪山記》說:「太平興國二年丁丑(977),僧全了始居山之淺者,曰芙蓉,今承天寺是也。至己卯(太平興國四年),僧行亮、神昭居山之深者,今靈岩寺安禪谷是也。天聖九年辛未(1031),僧文吉得山之盡東而居者,曰碧霄庵,今靈峰院是也。於是有民居矣。皇祐元年己丑(1049),縣尉甄昂乃發盪陰山水,南閣地是也。」薛賦之注所記雁山的宋代開山者,在全了、文吉之外,尚有行亮、神昭、甄昂三人,這補充是重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海游吟 的精彩文章:

TAG:心海游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