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皇帝的聖旨,到底是咋回事兒

古代皇帝的聖旨,到底是咋回事兒

聖旨這個東西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也就是說這個聖旨如果誕生的比較晚的話那麼是不是在之前這種橋段就不符合歷史事實了呢?您還別說,還真是這樣的,因為聖旨的這個詞是出現在北宋的,也就是說當時並不是直接把聖旨作為最關鍵的一個傳令工具,在當時皇帝說的話基本上都是政,令等類型的。

在古代,真正的聖旨外貌多樣,並不都是金黃色的一卷布,它們可能是金屬、石頭、竹片或者紙張;聖旨寫作格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規規矩矩按格式寫,也有的隨意洒脫想到什麼寫什麼;就連聖旨的叫法,在很多朝代也不是「聖旨」。此外,聖旨上的話在斷句上也有很大的錯誤,而且在所用的時代上也有出入。

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聖旨大觀》一書中有這樣的表述:相傳炎帝見嘉禾而作「穗書」,黃帝見景雲而作「雲書」,少昊作「龍鳳書」,帝堯作「龜書」,皆可視為「聖旨」的雛形。春秋戰國時期聖旨按其類別被稱為「命」「令」「政」。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們才開始通稱帝令為「聖旨」。元朝戲曲繁榮,帝王故事、歷史演義屢屢被搬上舞台,「聖旨」也隨之成為了婦孺皆知的詞語。

不過最早可以檢索到 「聖旨」一詞是在漢朝蔡邕的《陳政事七要疏》:「臣伏讀聖旨,雖周成 遇風,訊諸執事, 宣王 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

現在我們先看看各朝各代聖旨的開頭:

秦始皇統一天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於是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漢代最為重要的一類詔書的開頭應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

魏晉南北朝時的詔令與漢代相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存這一時期的皇帝即位詔書中多有「應天順時,受茲明命」一語。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當時朝代更替頻繁,做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強調其統治乃天命所歸,他人不得竊奪罷了。

唐代詔令一般由中書省(多為中書舍人)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門下省的審核頒行有嚴格的規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覆奏而請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由於是門下省審核頒行,故而其所頒行的聖旨正文開頭往往是「門下」兩字,例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的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

皇帝本人則大多喜歡用天命所歸之類的字眼作為聖旨的開頭,,如德宗即位冊文有「昊天有命,皇王受之」。肅宗即位敕稱:「朕聞聖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時……」其效果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宋代皇帝的詔令,不論事情大小,「非經二府者,不得施行」。二府指中書門下和樞密院。詔令起草工作都是由中書門下議,而後命學士為之。故許多重要詔令開頭與唐代一樣,都是門下二字。

到了元代,以蒙古語為國語,用蒙古文下達的旨意稱為「聖旨」,用漢文下達的旨意稱為「詔書」。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長生天」,所以元代不論是「聖旨」還是「詔書」,開頭都會寫上一句「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聖旨」作為固定開頭。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沒錯我們在之前看到漢朝的那些說皇帝要下旨什麼什麼的只是我們天真的一種猜測,而事實上在當時聖旨還沒有出現。怎麼會有這樣的話語呢?聖旨真正用來當做皇帝的命令其實就是在南宋末期,不過沒有大範圍的使用,聖旨這個東西在明清兩朝的時候是用的最多的。

並且我們經常聽到聖旨的前八個字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聽上去一點問題都沒有。你們知道這句話的來源嗎?這句話是朱元璋創造出來的。也就是說明國的開朝皇帝雖然沒有太多的文化知識但是還是把這種有文化的開頭語創造出來了,不過很可惜的是朱元璋當時創造的並不是這麼讀的。

我們經常聽到的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意思就是皇帝的這個命令不是自己的是聽從上天的旨意來做的。然而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八個字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也就是剛開始的意思是皇帝是根據上天的意思封的,然後後面的這些話不是上天的意思是皇帝的意思。那麼如果這八個字是這麼讀的話雖然說沒有前面的讀法順口但是在意思上會更明白,只不過在一代代的口口相傳之後這八個字被人們都讀錯了。

聖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

聖旨的材料看上去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十分富麗堂皇。聖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聖旨的顏色也很有講究: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的官銜越高。根據明清的定製,給五品以上官員的聖旨顏色相對比較豐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的,五品以下的顏色一般為單一的純白綾。

在2015年5月24號北京際華拍賣會上,一件明代嘉靖年的七彩一品聖旨水墨絹本以1127萬成交,創聖旨交易最高價。而在2016年7月3號在上海博古齋拍賣會上一件明萬曆八年的聖旨以71.3萬成交。由於聖旨保留下來是很困難的,所以,現在能見到的聖旨真本是非常少的,一有出現,必是精品。

在「奉天承運」這個詞當中,「奉」的意思是遵照,遵從天意,也就是說,我(皇帝)是受命於天。而所謂的「承運」是說要繼承新生的氣運,也就是說是老天爺叫我這麼做得。是中國古代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起源於秦朝,而從明朝才開始正式使用。

聖旨因所說的內容,或是所針對的對象不同,措詞也不完全一樣,主要有以下三種措詞:一、詔曰、二、制曰、三、敕曰。

所謂"詔曰」,是皇帝要告訴天下的黎民蒼生,一些重大的政事,相當於現代的布告、通告之類的文件。

"制曰"主要是皇帝在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才使用的。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制曰"宣示的對象是文武百官,傳達不到普通百姓這一階層。

敕曰"含有告誡、勉勵的意思。主要是皇帝在給官員封官許願的時候用的,意思就是我給你個官當,你要好好聽我的話之類的,告誡文武大臣,一定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之類。

至於聖旨結束時說得「欽此」兩個字,說白了就是說"我(皇帝)決定就這樣辦了"。在過去對皇帝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前面加上「欽」字,以示崇高或尊敬。欽此,即欽定此文,是皇上定的事。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皇帝同意這樣辦"的意思。

因為過去的聖旨不是由皇帝自己親自寫的,而是由大臣代擬,然後再經過皇帝「御覽」後,同意了再發下去,所以說"欽此"並不是聖旨的內容,而是說明這是皇上定的。如果皇帝當面下旨,就沒有"欽此"這兩個字了。如果是欽差宣旨時必須加上"欽此"兩個字。

最浪漫的聖旨

西漢出現了很多非常有名的賢君,有的統一了西漢的江山,有的開創了文景之治,有的開創了漢武盛世、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另外一位,漢宣帝劉詢,而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即位前坐過牢的皇帝。

這還要說到他還是嬰兒的時候,那是漢武帝後期,發生了巫蠱之禍的慘案,數十萬人受到牽連,而還是嬰兒的劉詢也被判入獄,幸而得到丙吉等人的保護,得以長大,5歲出獄後就被寄養在民間祖母家。

公元前74年,劉賀在霍光的擁護下即位,然後在短短二十七天就做了上千件荒唐事,霍光就廢了劉賀的帝位,聽取了丙吉的建議,接劉詢回宮,立他為帝,17歲的劉詢就這樣成了一國之君。

劉詢從小不是生活在監獄就是在民間,性格也變的穩重,成熟,又體會到了民間疾苦,因而立志要做一位明君。

然而即位之初,朝政把控在霍光手上,劉詢自知目前還沒辦法和他硬碰硬,就非常隱忍,表面上給霍光更大的禮遇,消除霍光對其的猜忌。而後又為武帝立廟,來表示對先帝的孝心和自己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等到霍光死後,劉詢採取行動,重新奪回在霍家手上的權力,霍氏意圖造反不成,被判滅族。

最後劉詢確定了他皇帝的威望,就開始施行仁政,整頓吏治,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經濟,開創了「孝宣中興」。

而這樣的一位明君,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妻子的呢?

劉詢即位後,立皇后也是頭等大事,霍光想劉詢立他女兒為後,但是皇帝卻有了心中最佳人選,也就是和他共患難的妻子許平君。然而許平君只是位普通女子,如果強行讓她當皇后,不止霍光,其他的大臣也會反對。

劉詢就不敢明說,但是又不捨得丟棄自己的妻子,隨後就發了第一道聖旨:朕在貧困潦倒之時,只有一把很舊的劍陪伴在朕身邊,即使朕現在已經成了皇上,但是仍然懷念這把劍,眾愛卿是否可以幫朕找回來?聖旨上沒有明說,但是非常真摯感人,其他大臣聽後深受感動,很多都流下了眼淚,因而就一起上奏,要劉詢立許平君為皇后。這個故事也就被稱為「故劍情深」。

然後身在爾虞我詐的皇室,劉詢最後還是保護不了許平君,最後許平君被霍光的妻子毒死,而霍光難逃干係。

而漢宣帝劉詢死後就和許平君一起葬在了「南園」,也就是在西安東南方向的杜陵,他們之間感人肺腑的故事也被叫做「南園遺愛」。

下面小便給大家介紹下史上最搞笑聖旨——朱元璋的聖旨,眾所周知,朱元璋小時候家貧,靠給人放牛解決溫飽問題,肯定沒上幾天學,所以一般他的聖旨也很多用的大白話,非常可樂,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

明太祖朱元璋

第一份聖旨

說與戶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戶口不明白俚,教中書省置天下戶口的勘合文簿、戶帖。你每戶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將他所管的應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寫著他家人口多少。寫的真著,與那百姓一個戶帖,上用半印勘合,都取勘來了。我這大軍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縣裡下著繞地里去點戶比勘合,比著的便是好百姓,比不著的便拿來做軍。比到其間有官吏隱瞞了的,將那有司官吏處斬。百姓每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過,拿來做軍。欽此。

大體意思,天下太平,原來南征北戰的軍隊現在正好閑著無事,分發到各州縣,挨門逐戶去核對。核對不上的,是百姓隱瞞的就治罪充軍,是官員隱瞞的就處斬殺頭。

第二道聖旨,某群島有倭寇來犯,地方官吏問咋辦,朱元璋一道聖旨說:「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這個不用解釋了吧,

朱元璋雖然聖旨寫的很搞笑,沒水平,但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諫如流,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前所未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的精彩文章:

長垣夜話漫談二:夢遇長垣歷史名人蘧伯玉
清朝滅亡後,王爺太監宮女都很慘,為何這一種職業卻很吃香

TAG: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