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說話不算數:康熙年間的那場民主推舉為何流產了?

皇帝說話不算數:康熙年間的那場民主推舉為何流產了?

原標題:皇帝說話不算數:康熙年間的那場民主推舉為何流產了?


康熙末年,儲位問題成了康熙的一塊心病,令其神情沮喪,猜忌無常。這時,他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重臣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出生於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福建安溪人,是唐宋後不多見的理學名臣。


李光地從小就聰穎過人,勤奮好學,他於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進翰林,並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李光地入京師就職,並一度兼任過太子胤礽的師傅。

李光地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都在康熙最輝煌的時期,而康熙與李光地的關係也是相當融洽,好到可以用「情雖君臣,義同朋友」來形容。


康熙末年,李光地屢次以年老乞休時,康熙都不肯讓他走,作為一國之君,他甚至用急切而帶著央求的口氣說,你難道就不願意再陪陪我這個老頭子了嗎?


(按:李光地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病逝時,康熙嘆息道,這世上沒有人比我更知道李光地,此後也沒有比李光地更知道我的人了。)



在極為苦惱之時,康熙在乾清宮單獨召見了李光地,並向他訴說了大阿哥胤褆的不孝、太子胤礽的不仁。


沉默片刻後,康熙問,是不是可以將兩人誅殺?


李光地沉吟半響,說,廢黷太子和囚禁大阿哥,這都沒什麼不可以;但是,誅殺自己的親生兒子,是大不祥的事情,萬不可為。


康熙又說,如今儲位未定,阿哥們一個個蠢蠢欲動,朝中大臣們也乘機結黨附和,以謀求將來之榮祿。人心思變,不立儲不行;


但是,要立儲的話,現在也看不到滿意的人選,又能立誰呢?


李光地對此沉默不語。

說老實話,李光地在這種事情上是不敢隨便說話的,萬一像索額圖一樣站錯了隊,那將是禍及後代、遺患無窮哪!


見李光地不吭聲,康熙只好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他說,這次廢太子,一來是因為胤礽見自己的親弟弟死了,麻木不仁,毫無憂戚之色;


二來也是因為太子最近暴戾不堪,喪心病狂。


但是,現在問題已經查明,都是大阿哥胤褆在後面搞的鬼,他派人施了邪魔之法,才會導致胤礽悖逆荒謬,舉止失常。


其言外之意,是想原諒胤礽一次。



對於胤礽「中邪」的解釋,李光地頗不以為然。


他說,我現在有幸身居高位,鬼物尚不敢近身,何況是太子這樣的尊貴之身呢?邪魔之說,斷不可信。


見康熙默不作聲,李光地又解釋說,關鍵的問題是,人一旦地位尊榮,就容易驕狂;一旦安逸,則容易放縱;

驕狂安逸久了,人的神智也就開始昏昧,聽不得任何逆耳忠言,這都是人之常情。


而且,人一旦沉湎其中,狂妄自大,就會以善為惡,以惡為善,看上去的確像是鬼物纏身,但根本問題還是在人的本性。


李光地的意思很明白,太子的墮落,根本原因是由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所導致的,如換成現代語言的話,那就是:「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康熙仍不死心,又問李光地,太子的病是否有救?


有一段時間,李光地曾做過胤礽的師傅,對這個學生還是比較了解的。


他說,要想二阿哥恢復理性,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清心寡欲,杜絕聲色的誘惑,平日里令其凝神靜氣,久而久之,其心日漸平淡,他的本性也就會逐漸恢復。


康熙聽後,說自己想復立胤礽做太子,以結束現在皇子間明爭暗鬥的狀態。李光地不好直接反對,只說對太子的病需要慢慢調治,不可操之過急。


康熙這次召見李光地,其實是想通過李光地把自己復立太子的信息傳遞下去,讓大臣們主動提出,這樣自己才不會丟面子。


但是,李光地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加上自己又不認同康熙的想法,所以並沒有向其他人透露這一信息。


當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將朝中主要的滿漢文武大臣召集到暢春園,他說:

「最近我感到身體不適,情緒不佳,精神萎頓。主要是廢黷太子後,沒有人來幫我分擔點政務,才使得我如此勞累。」


說完這段開場白後,康熙清了清嗓子,道:「現在我讓你們在我的這些阿哥裡面舉薦一個人來做皇太子,你們選中誰,我就讓誰做」。


話音剛落,康熙又特別補了一句:「大阿哥除外,大學士馬齊不得參與。」


言罷,康熙便轉身回了寢宮。



康熙把大阿哥胤褆排除在外,這很好理解,當時的胤褆已被永久圈禁,形同廢人,但康熙為什麼要禁止大學士馬齊參加推舉呢?這裡要稍加解釋。


馬齊姓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富察氏在整個清代都是顯赫家族,馬齊的父親米斯翰在康熙前期做過內務府總管、議政大臣和戶部尚書,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立下大功;


馬齊也做過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理藩院尚書和議政大臣等重要職位,當時在朝廷中威望很高。


康熙之所以要禁止馬齊參與,主要是聽說他和八阿哥胤禩關係甚好,隱然是「八王黨」的領袖,在廢太子後,他一直在為胤禩奪取儲位而積極活動,所以康熙特意將之排除在外。


眾大臣聽了康熙的命令後,一個個驚詫莫名。

他們心裡開始犯嘀咕了,康熙不久前召見廢太子胤礽後,還特意跟大家說:


「有人猜測朕召見廢皇太子必有原因,想獻殷勤上疏保奏廢皇太子,大錯了。凡事皆在朕定奪。其附廢皇太子的人不必喜,其不附廢皇太子的人也不必憂,朕自有定見。」


雖說滿人有推舉新君的政治習俗,但這早在皇太極時就已經成為歷史了。


眾人心想,康熙當年在胤礽兩歲不到就急急把他立為太子,如今太子被廢,卻又想起老祖宗「以臣選君」的老辦法,不知道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正當群臣疑惑時,胤禩的支持者們卻興奮了起來,他們立刻派人去給馬齊通風報信,商議對策。


而馬齊則假裝自己不知道康熙禁止他討論這事,第二天一大早便興沖沖地跑到內閣,來參加大臣們對推薦太子的表決。


胤禩的支持者們如王鴻緒、阿靈阿和揆敘等人更是不像話,他們見人就在自己手心默寫一個「八」字給人看,暗中鼓動大家推舉八阿哥胤禩,形同串聯拉票。


最後決議時,大學士張玉書問:「誰最合適?」


馬齊搶先說:「大家都推舉皇八子」,其他人也都附和說:「皇八子好」。


李光地則在一邊默不作聲。

內閣於是將立八阿哥胤禩為太子的公推結果報了上去。康熙見後,目瞪口呆,大感意外。


他心想,李光地這是怎麼回事,怎麼會弄出這樣的結果來?



但是,因自己有言在先,康熙也只得按捺自己的怒火,給眾大臣回諭說:


「立皇太子的事情關係甚大,你們要各自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經歷政務,近又罹罪,而且其母家出身微賤,你們再好好想想。」


大臣們聽後面面相覷:皇帝金口玉言,原來說話也不作數的!


既然康熙都這麼說了,那大臣們還能怎麼樣,於是公推皇太子一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令人叫絕的是,老百姓都知道「天子無戲言」,可在這事上,一代英主康熙最後卻出爾反爾,頗為可嘆。


也許,康熙當時雖然有些臉紅,但他心一橫:我是皇帝我作主,我說話就不算數了,奈何?


由此看來,贏得眾人之心不頂用,關鍵還得皇帝點頭才行!

您說是不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文精品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要殺楊宇霆,日本人為何主動給他遞刀?
二戰後這個小國脾氣特別大 向日本索賠80億 一言不合就要撕票

TAG:史文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