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小點科普·嬰兒恐懼實驗

原小點科普·嬰兒恐懼實驗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派祖師,美國人約翰·B·華生在1918年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嬰兒「恐懼實驗」。在當時來說,也算得上冒天下之大不韙,這一做法招來了許多道德上的譴責。不過對於華生來說都無所謂了,因為最後實驗大獲成功,行為主義心理學也獲得了一個極大的賣點。

實驗是這樣的:

華生找了一個叫「艾爾伯特」的嬰兒,他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只有九個月大。華生首先讓他看毛茸茸可愛的小白鼠、猴子、狗以及白色羊絨棉,嬰兒沒有任何恐懼心理,要摸小白鼠,華生就在後面哐當敲鐵棒,巨大的響聲把孩子嚇哭了;又放白鼠,還想摸,哐當敲鐵棒,又哭了;連續幾次,一見白鼠就哭了。

就這樣,華生給嬰兒建立了一個「小白鼠等於恐懼」的條件反射,就算沒有巨響,嬰兒也會害怕小白鼠。隨後,華生又把小白鼠換成了猴子、狗以及白色羊絨棉,同樣,可憐的小嬰兒對這些東西也產生了恐懼。過了一個月之後,華生再次把這些東西拿給嬰兒看,他依然恐懼。

這個實驗又被稱為「艾爾伯特恐懼形成實驗」,它證明恐懼是嬰兒從生活環境當中學來的。比較讓人難過的是,在實驗結束之後,華生並沒有試圖消除小艾爾伯特被訓練出來的恐懼心理,而是放任這個孩子帶著恐懼離開了實驗室。這也是真實世界裡心理學家和某些雞湯故事裡的心理學家的不同之處。

既然華生的行為主義心理學這麼離經叛道,為什麼它能存活下來呢?原因很簡單,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才是自然科學研究的正道。

自然科學研究離不開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觀察、實驗、總結三步法,然而行為主義之前的心理學流派,所謂的實驗還是要依賴於並不怎麼客觀的內省法。到了行為主義這裡,內省法才真正被拋棄了,每一個過程都真正客觀化了,這對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化」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八卦心理學》

作者:安曉良

圖片來源:網路

編輯:茶水

滴水科學

公眾號ID:ydreadtup

關注

滴水科學,點滴時間學科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能對血液中鐵起反應的磁鐵,實驗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紙花也能開!帶孩子做個簡單又神奇的小實驗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