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上古國——頓國,先投陳國被打一頓,後抱楚國打一頓,不負國名

淮上古國——頓國,先投陳國被打一頓,後抱楚國打一頓,不負國名

頓國,姬姓,西周初封子爵國,據考證,其始封地在今河南商水縣境內,與陳、項、沈等國為鄰。商水縣地處淮水中上游段,是前朝殷商之地,周建立後,為了監管殷商舊民,武王分封了許多姬姓子爵國,集中在淮水流域,包括頓、沈、項、息、番、蔡、道、蔣、曾、唐等等。春秋中期頓國由於陳國所迫,向南遷徙,至今河南項城南頓鎮,歷史上稱為南頓。

「頓」字由來,「頓」字由「屯」和「頁」組成,「屯」的甲骨文看上去就像一粒嫩芽,下有根須,上面一橫表示大地,故「屯」的造字本義就是從地面上冒出一粒幼芽,所以《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四卦便是以「屯」命名,表示事物的起始階段。而「頁」的甲骨文看上去就像一個人跪著的狀態,《說文解字》釋義:「頁,頭也。」「屯」和「頁」聯起來就是屈膝跪地,將頭低下去。即「頓首」,古代「頓首」是一種高級禮儀,無論在祭祀或接待上司等高級場合都是必須的,《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很有可能,頓國的「頓」字就是因此而來。

西周時期,周王室威望尚高,各地諸侯還能相互並存,頓國當時依附比其強盛的姒姓陳國,兩國關係還不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河南商水縣出土春秋早期青銅器「原仲簠」,其銘文記載:「惟正月初吉丁亥,原仲作淪仲媯家母媵簠(fǔ)。用祈眉壽,萬年無疆,永壽之。」從銘文可以看出,陳國大夫原仲將女兒仲媯嫁往頓國,「原仲簠」是作為陪嫁物隨往頓國的,是陳頓政治聯姻的一個佐證。

那為何後來陳頓兩國會反目?這就要關係到當時複雜的列國格局了。春秋初期,楚國在雄主楚武王的治理下逐漸強盛。當時陳國的地緣位置被南北兩大強國夾持著,北為鄭國,南為楚國,陳國只好懷柔身邊一系列小國來鞏固自己的實力,頓國大概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與陳國聯姻的。但是好景不長,隨著南邊楚國北上圖霸的日益逼迫,淮上一縱小國惶惶不安,為保自安,只得見風使舵,紛紛開始倒向楚國,頓國也沒有堅持住,棄陳國而去,投靠了楚大哥。陳國大怒,發兵攻打頓國,頓國應該是在這個時候被迫開始南遷的。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取焦、夷,城頓而還。」說得是,公元前637年秋季,楚國令尹成得臣帥師討伐陳國,理由是陳國傾向於宋國,得了陳國的焦(見姜姓焦國篇)、夷之地,在頓地築城後回國。《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記載:「楚人圍陳,納頓子於頓。」說得是,公元前635年,楚國包圍陳國,然後將頓國國君頓子護送到新邑,使頓國復國。不過這個時候的頓國已經不在原址上,據上述「(楚人)城頓而還」來看,頓國原來的都城成了楚地了。很顯然,頓國背叛陳國,陳國討伐頓國,頓國被迫南遷,後來楚國藉此出面干預攻打陳國,將頓國故地據為己有,然後安排逃亡到楚國的頓子南遷另建頓國。

據清代《春秋大事年表》記載:「頓子迫於陳,南奔楚,自頓南徙,故曰南頓。」南遷後的頓國到了項城縣(今項城市)境內。南頓國實際上是楚國扶立的,之後南頓國事事唯楚大哥馬首是瞻,春秋後期,頓國經常跟著楚大哥鞍前馬後,只要楚國跟他國發生戰爭,小頓的身影必會出現。《左傳·襄公四年》記載:「楚人使頓間陳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說得是公元前568年,楚國教唆頓國占空子去打陳國,因此陳軍包圍了頓國。

《左傳·昭公四年》記載:「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鬍子、沈子、淮夷伐吳。」說得是公元前538年,楚國率領一班淮上小國討伐吳國,其中就包括頓國。頓國本就弱小,再經連經兵亂折騰,可憐的小頓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到了《左傳·定公十四年》:「頓子牂(zāng)欲事晉,背楚而絕陳好。二月,楚滅頓。」公元前496年,頓國國君牂想要事奉晉國,背叛楚國以及斷絕與陳國的友好,二月,楚國滅亡頓國,國土劃入楚國版圖。

頓國亡國後,國人以國名為氏,但頓姓人極為少見。

文/堰風

更多方國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周 的精彩文章:

戰國名將吳起愛兵如子,但一生的污點就是殺愛妻求功名
孔子的徒孫,戰國第一名將!才兼文武,死前布局殺了害死他的人

TAG:西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