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種處事方法,越過越順,越混越好!

人到中年,學會這四種處事方法,越過越順,越混越好!

人到中年,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都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不再是意氣風發,身手矯健,也不再是機智過人,思維敏捷。所以如果再用之前的想法、方法做事,便會迎來很多挑戰、困難,其實這個時候已經不再適用以前的那種拚命衝刺的方式了。

《憨豆特工》里有一段話:「我已不再年輕,但歲月教給了我智慧。」人到中年,是一個需要用智慧來做事的時候了。

《菜根譚》中有一段話,人到中年,一定要看,一定要懂,學會以退為進,才是真正中年處世的大智慧。


一、藏巧於拙

人在年輕的時候,心裡總會一種表現欲,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讚揚,所以會特意做一些顯示自己才能的事,讓別人知道。

但是人到中年後,要切記「藏巧於拙」,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刻意地表現自己,避免自己太過鋒芒畢露,這對於自己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已經過去了年少輕狂的年紀,別人不會有太多包容對你,反而會覺得你太愛搶風頭,產生不滿。

所以在這個時候,可以讓自己表現得更樸實,更謙虛,大智若愚,這樣反而會收到別人的尊敬和愛戴。


二、用晦而明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隨著年紀的增長,其實更多地需要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實知己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定要了解自己,特別是自己的不足。

所以「用晦而明」的關鍵在於「在自己的缺陷、不足上不斷地審查、改正。」在自己的短處下苦功夫,為的是有朝一日,時機成熟時的「一鳴驚人」,從自己的「晦處」用功,從而達到「明」的結果。


三、寓清於濁

社會就像是一個大染缸,所以往往大多數人在踏入社會以後,都會被各種各樣的誘惑吸引,從而失去本心,忘記了自己純真、純粹的一面,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種高貴的品質。

但是為什麼要寓清於濁?因為人只要生活在社會上,就避免不了與人打交道,為人處世都是必備的技能,年輕時有個性,初生牛犢不怕虎都是常事,但是人到中年,如果還有一副自命清高的態度,必定被人疏遠,被人詬病。

所以要學會為人隨和一些,懂得隨遇而安才是大智慧,將自己清高、高雅的姿態放在心裡,藏在濁世中,才算有手段,既有自己的追求、操守,同時又能很好地處理與人的關係,自然越過越好。


四、以曲為直

先前便說到,人到中年,已經不再適合拚命蠻幹的方式了,懂得「以曲為直」。

往往有的時候,兩點之間,並不是直線最短,彎曲反而有奇效。就好比在一座高山開一條上山的路,是筆直地向上開嗎?那樣恐怕沒有什麼車能夠上去,反而是盤山公路最適合,彎著向上。

所以有時候要轉變思維,學會以曲為伸,就像說話一樣,說直話往往不被人接受,因為太過直接、不加修飾的話太容易傷人,所以需要加一些修飾、彎繞,這反而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和關照。

【聞塵】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塵 的精彩文章:

真正厲害的人,為人處世,都做到了這四個「冷」字

TAG:聞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