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1女團圖鑑③:沒有經紀人、聘粉絲當運營的蜜蜂少女隊怎麼做女團?

101女團圖鑑③:沒有經紀人、聘粉絲當運營的蜜蜂少女隊怎麼做女團?

作者/詩欣

「所有人包括我們自己都覺得這三個人就是炮灰。」

細看蜜蜂少女隊(下稱蜜少)以前的宣傳物料就會發現,參加《創造101》的高秋梓、徐夢潔和韓丹並不是運營團隊主推的成員。蜜蜂少女這麼多,最終被挑選進入節目的是這三個,運營團隊和成員都覺得她們就是去製造綜藝效果的。

但高秋梓和徐夢潔一路殺進了決賽,前者還曾擠進過前十一名,被淘汰的韓丹因為哭相好看上了熱搜,也因此得到了出演一部院線文藝電影女主角的機會。

GIF

韓丹

事實上,相比於其他女團,蜜少從衛視的綜藝節目《蜜蜂少女隊》出來,起點本來很高,然而依然逃脫不了「女團難紅」的魔咒。那麼蜜少中間經歷了什麼?如何適應偶像元年帶來的紅利?我們和蜜蜂少女隊首席運營官吳曉禹聊了聊。

分散經紀職能,成員自己做規劃

在《創造101》的舞台上,相比於其他女孩,蜜蜂少女隊的三人確實屬於「重量級」選手。這是因為團隊在招募新人的時候,最看重的是唱跳能力,其次才是顏值。培訓過程中對於少女們的飲食和體重考核也不太嚴格。

這次《創造101》讓團隊看出了差距,才決定考慮把體重納入培訓考核的範圍。

據吳曉禹介紹,現階段,蜜蜂少女隊的人數穩定在60人左右,每年還會進行一次集中招募,並且將選出的60人和原有的60人一起再進行考核篩選。

蜜少在招募方式上也有些特別。業內基本上是通過網路公開招募、星探挖掘或者是與藝術院校合作,有的也會通過模特禮儀中介來招募新人。

蜜少則是用商務代理的方式,相當於把招募新人這部分業務外包出去,今年還計劃開闢新的代理商,與全國各地的公司合作,在全國建立一個代理網路,「有些公司正好可以拿這個合作開拓新的業務。」

比如團隊目前正在與一個內蒙古國企洽談。「他們認識大量的能歌善舞的內蒙姑娘,但這些姑娘很多都過著傳統的游牧生活。如果能把這些人招進蜜少,一方面可以發揮她們的特長,另一方面還可以回去給國企代言。目前這些少數民族國企的宣傳方式還是比較老套的,他們也需要互聯網的東西,那麼雙方的需求就能一拍即合。」

這種招募方式或許能為預算較少的公司提供新思路,既能減少支出,還能挖掘非科班人才。

在運營層面,蜜蜂少女隊沒有經紀人制度,就連單獨成團出道 的Ladybees組合也沒有專門的經紀人,這符合他們做平台的設想。

在團隊看來,經紀人的職能都能通過公司部門得到消化。對外通道這部分可以由商務部承擔,隊內管理則由教頭負責,團體的長期發展規劃直接由核心運營團隊來做。至於每一個成員的個人規劃,就需要成員們自己來考慮。網上的個人內容輸出也基本上是由成員們負責,運營團隊會不定期提建議。

「比如韓丹從101回來之後,她本人希望先通過影視領域建立知名度,再回歸到歌手身份。運營團隊收到她的信息之後就會進行討論分析,符合現實的,我們就會鋪資源給韓丹。」

可以看出,蜜蜂少女隊的成員們要負責的事情除了培訓之外,還要做個人規劃,構思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內容的輸出。這就意味著她們花在提高自身唱跳能力這方面的時間就更少。蜜蜂少女隊在招募新人上把唱跳能力放在第一位,也與這有關。女孩們必須自帶基礎,才能有時間去考慮培訓以外的事情。

但對於十幾歲最多二十齣頭的女孩子來說,她們不見得能夠對自己的發展能有成熟的規劃,儘管最後有運營團隊把關,但與其把成員的時間精力分散在各個方面,不如專心做好培訓。畢竟舞台表演能力才是藝人的根本,行業內每天培訓10個小時的女團也大有人在,有些女團除了常規的聲台形表還會有諸如化妝課、綜藝課等培養綜合能力的課程。蜜蜂少女隊儘管在唱跳方面的准入門檻很高,但也未必能一直保持優勢。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才是成熟的分工模式。

飯偶像=玩遊戲,邀請粉絲當運營

儘管蜜蜂少女隊起點很高,然而現在的情況卻是,劇場上座率不高,B站官方視頻點擊量很少能過萬,有點甚至只有幾百。這一方面是由於女團行業不完善,另一方面,在吳曉禹看來,則是過去對線上運營不夠重視。

過去整個團隊在運營上的邏輯是通過線下劇場的粉絲來撬動互聯網的關注。為了更好地模仿日系女團,他們邀請了AKB48和SNH48的飯圈中擁有豐富追星經驗的人加入運營團隊。「一方面是基於他們對飯圈的了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自帶粉絲。」

「正確的邏輯應該是先在線上聚粉,這些人更願意在網上分享和傳播,然後再吸引他們來劇場看公演,再對公演進行線上的二次傳播。」當藝人在線上積累了一定的粉絲之後,劇場應該起到承接的作用,給粉絲提供近距離接觸偶像的機會,增加粉絲黏性。

吳曉禹認為,追偶像在某種程度上和打遊戲沒有區別。買衍生品、參加握手會就相當於遊戲中的抽SR卡,都是氪金的點。但這是日本人的玩法,到了中國就未必適合。比如遊戲玩家願意為遊戲花錢,卻未必願意去劇院買票。

「中國粉絲習慣白嫖,這是(令人)很傷心的事情,讓粉絲買單太難了。因此偶像只能去拍影視劇,上綜藝,從B端賺錢。」這不僅僅是蜜少在運營上遇到的問題,整個偶像產業都還沒有形成從C端盈利的模式。

如今無論男粉女粉都氪金加入101女孩的打投戰中,也說明願意付費在線上追星的,絕不僅僅是女性。儘管粉絲群體中仍然有大部分沒有付費習慣,又有一部分是沒有消費能力的低齡追星者,但其實粉絲付費也存在二八法則,20%的深度追星者就能貢獻80%的消費力。

粉絲買單太難的背後,往往是運營者對粉絲心理的把握不夠精準。粉絲的付費需求也是一直存在的,關鍵是供給端能否滿足。

女團=互聯網產品,要將蜜少打造成平台

從綜藝節目走出來的蜜少一開始想做的就是韓系女團,但漸漸的,團員越來越多,他們也開始建劇場,模仿日系女團的運營模式。這是很多女團都會遇到的問題——定位不明。

「我們其實到現在還在摸索。」蜜蜂少女隊首席運營官吳曉禹直言,「整個中國女團市場都處於一個蠻荒期。但現在很確定的是,要把蜜蜂少女隊打造成一個廠牌,甚至說是一個孵化藝人的平台。」

吳曉禹加入蜜蜂少女隊所在的公司姊妹淘之前,做過互聯網產品。在他看來,幾十名蜜蜂少女隊成員就相當於CP(內容提供商),蜜蜂少女隊整個運營團隊就相當於SP(服務提供商),而整個互聯網就是最大的線上劇場。

「我覺得蜜少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主要管理團隊來自於互聯網,所以整體上其實不是特別像傳統經紀公司那樣來對待這件事。(運營蜜少)更多的和平台合作,然後做流量、轉化、留存。」

基於這樣的互聯網思維,團隊儘可能地在互聯網上生產內容。現階段,除了微博之外,基本上B站、抖音也都成為了很多女團的運營平台。除此之外,部分團隊成員還與大眾點評達成合作,入駐平台,並將此作為另一個曝光渠道。

此外,蜜蜂少女隊還有自己的APP和小程序,而這兩個工程都由自己的技術團隊獨立完成和維護。

「互聯網思維是符合時代的,」吳曉禹認為,現下流量才是行業內最關注的,「像當年什麼影帝、影后(現在都)不講,都講流量紅人、流量明星,說鹿晗能帶多少流量。」因此團隊需要做的就是給成員們足夠的曝光和流量,之後才會有留存和轉化。

由於目標是做平台,蜜少將大量成本投入到技術團隊中。事實上,這對於一個流量不大的團體,把技術層面的內容做得過重只會加重預算負擔,技術產生的APP和小程序在現階段也很難帶回理想的流量。

整體看來,蜜少運營團隊的互聯網思維非常明顯,有一定可借鑒之處。但在這種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似乎將技術看得太重,反而對於提高內容生產者的整體素質不夠重視。這種模式能走多遠?蜜蜂少女隊能否真如設想中實現平台化的轉身?只有時間能證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星資本論 的精彩文章:

TAG:明星資本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