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樓市問題累積給中國社會埋下重大隱患

樓市問題累積給中國社會埋下重大隱患

端午節期間,幾家人來惠州玩,身處雅居樂佔地1.6萬畝的超級大樓盤之中,很自然地就把話題集中到房子上。環顧周邊各色人等,財務狀況比較好的似乎都有來自房子的貢獻,而投資組合中最重要的資產也是房子。房子不僅是超發貨幣的蓄水池,而且也是國民個人財富的重要來源與載體。

這真是一個極富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談及當今樓市,可以說沒有幾個人認為是正常的,不管他是專家學者還是平頭老百姓;也不管他是用各種數據和理論進行的理性分析,還是僅僅靠自己的直觀感覺。

樓市不正常在哪?閉著眼睛都可以列出許多方面,如炒房成風,房子成了重要投資品; 樓市空置率高企,房子居住功能未能充分發揮; 調控政策不斷出台,樓市變成政策市; 居民主要資產與債務高度集中於房子之上; 銀行貸款中住房貸款佔比明顯高於其他國家; 房子由人的基本生存問題變成讓民眾集體焦慮的痛點; 樓市一方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另一方面又為未來社會埋下巨大隱患; 等等。

環顧全球,中國經濟的發展路徑獨一無二,同樣,中國樓市的發展模式在世界上也沒有第二個國家可相比較。因此,中國樓市的喜與憂都只有中國人自己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正是因為國外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先例,所以中國樓市的這些問題未來會演變成何種結局,無人可知,不確定性極大: 也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運繼續; 也許會陷入萬丈深淵,噩運來臨。

樓市問題由來已久,各級政府部門似乎也一直在努力解決。可為什麼總是收效不佳?一方面,是因為政府系樓市「興旺」的最大受益者,它們根本沒有動力給虛火旺盛的樓市「釜底抽薪",所以很多政策都是「隔靴搔癢」。真正起作用的硬措施,如開徵房產稅、收取空置費等就是「千呼萬喚不出來」。另一方面,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滿足於眼前的繁榮,一味地把問題往後推。

後推的問題會隨著時間的流失慢慢消解嗎? 不會! 不僅不會,而且隨著問題的累積還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正如人挑擔子: 開始時人挑得輕鬆,隨著擔子的加重,慢慢就變得吃力了,一旦加到一定地步,挑擔子的人必將會無力支撐、頹然倒下。

樓市發展20年來累積了一系列問題,這些重擔政府還能繼續挑下去嗎?

有人拿日本作先例,認為中國樓市遲早會崩潰。如果我們現在還認為樓市表現很正常,政府也繼續在那「隔靴搔癢」。那麼,這種結局的出現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中國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非日本亦非世界任何其他國家可比,樓市的各種亂象也早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所以上述結局應該可以避免。

問題是經濟發展自有其本身規律,而政府揮舞「有形之手」時未必能契合這一規律。一旦兩者不合拍甚至於完全背離,就必將對社會經濟運行造成巨大傷害。

樓市問題積累到現在,政府可謂已騎虎難下: 如果痛下狠手,市場預期就有可能逆轉,一旦投資客爭相出逃,房價大跌,不僅居民個人財富大幅縮水,銀行房貸風險也會集中爆發,如此,社會、經濟混亂局面就有可能出現。這是政府不能承受之重; 如果仍然在現有路徑上繼續前行,不做方向性的改變,那麼,樓市畸形發展局面就難以扭轉,各種市場亂象也仍會反覆出現。

調控方式的創新成了當下必由之路。深圳在此方面率先邁出了步伐,不愧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不過其新政最終效果如何尚需觀察。各地政府也應該象深圳這樣,敢於打破現有觀念的束縛,努力拓展解決問題的想像空間。中國人充滿智慧,中國政府一定可以在現有路徑之外,找到一條能夠讓泡沫濃郁、功能異化的中國樓市平穩落地的全新道路。

留給政府選擇的時間已越來越少。我們真誠地企盼中國樓市能早日實現「脫虛向實」,由金融投資品「返樸歸真」,恢復生活必需品的本來面目! 如此,中國社會的巨大隱患才算得到徹底排除!

作者系證券時報編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華為要造車,或許只差任正非點頭!
2018陸家嘴論壇,易綱、郭樹清、方星海說的最關鍵的三句話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