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第一臣諍臣死後落得墓碑被推的下場

大唐第一臣諍臣死後落得墓碑被推的下場

原標題:大唐第一臣諍臣死後落得墓碑被推的下場


古時候的皇帝但凡想要明君的稱號,就必須對諫臣十分包容。一方面廣開言路是獲取正確執政理念的途徑,另一方面史書是由史官也就是士子們撰寫的。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唐太宗與魏徵這對君臣間的故事。唐太宗之所以成為中國史上有名的明君,其中有一條就是李世民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虛心納諫,與臣子們共同創造了貞觀盛世。而對於臣子來說,青史留名是最高理想。當諫臣是青史留名最快捷的方式。不要以為諫臣會怕死,對於這些臣子來說,死於上諫途中,不僅會讓自己青史留名,而自己的子孫後代即便做乞丐上門乞討也會比別人更理直氣壯些。毫無疑問,魏徵是在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一個人。


作為臣子,想讓君主聽取自己的意見無疑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隋末大亂,魏徵最先追隨的便是當時的梟雄李密。魏徵是一位十分有才華且有眼光的人,他看到了瓦崗軍的弱點。瓦崗軍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卻後繼乏力,缺乏大義以及天下士族勢力的支持。長期對外作戰,只能是不斷地消耗自己的力量。不如徐徐圖之,積累實力,以逸待勞,待到局勢明朗之時再一鼓作氣拿下江山。魏魏徵針對這些問題給李密上了十條建議,可惜李密竟然一條也沒有採納。後李密戰敗投降,而魏徵幾經輾轉終於投入李唐的懷抱。不過,魏徵最先投入的卻是隱太子李建成的帳下。



雖然李世民麾下文武人才濟濟,但是李建成門下卻也有諸如薛萬徹的猛將、王珪魏徵這樣的文臣。魏徵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的鬥爭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比如相較於李世民,李建成戰功並不是那麼耀眼。於是,魏徵提議李建成參與對劉黑闥的戰爭。之後,李建成採納魏徵的建議,成功擊敗劉黑闥,平定山東,為自己的功績添上閃亮的一筆。但是,對太子之位威脅最大卻還是李世民,如不把其勢力削弱,太子之位危矣。將李世民調離權力中央,一步一步削弱其勢力,是最為明智的選擇。這次,李建成卻沒有採納魏徵的建議。之後,李建成潰敗於李世民勢力內外夾擊之下。


李世民登基之後,一方面為了安撫李建成舊部,另一方面魏徵確實有治世經國之才。如果說貞觀前期,朝政由房玄齡打理,那麼後期就是由魏徵撐起的。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收納魏徵這樣的賢臣有利於對其繼承皇位在史書上獲得認可,畢竟李世民皇位的繼承過於血腥。魏徵恰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在之後的漫長時間內,「肆無忌憚」的施展自己的抱負,對李世民不停的進諫。而被魏徵「罵」了二十多年的李世民,卻還得不斷誇讚獎賞魏徵,絲毫拿魏徵沒辦法。直到其去世之後,李世民終於抓住了侯君集謀反這一點,命令人將魏徵的墓前的石碑推倒。雖然後來又重新厚葬,也不過是為了遮掩自己東征高麗失敗的污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劉備的第一位軍師,曾向劉備力薦諸葛亮,委身曹魏後默默無聞
蕭何身懷帝王之才,為何卻甘居人下?難道只是害怕謀逆的罪名?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