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消滅海盜,崇禎朝大臣提出一條建議:別讓老百姓用大船

為消滅海盜,崇禎朝大臣提出一條建議:別讓老百姓用大船

原標題:為消滅海盜,崇禎朝大臣提出一條建議:別讓老百姓用大船


近代中國經濟的沒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閉關鎖國,禁海貿易,導致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日漸減少,從而落後於世界。而早在明朝就已經有了禁海令,崇禎年間最為嚴厲。縱觀整個明朝的海岸貿易,政府並沒有從中受益,民間賺取的財富反而間接幫助了海盜。明朝實行禁海,讓百姓只局限在土地上,進一步加劇國家財政的枯竭,後來李自成率農民軍攻進北京,很大程度上就是明朝經濟崩潰的結果。


崇禎皇帝


崇禎初年,為了限制浙江、福建沿海的海盜,浙江巡撫張延登上疏請求施行禁海令,崇禎批准了張延登的禁海奏疏,因為張在奏疏中所陳述的內容深深刺痛崇禎皇帝的神經。浙江和福建民間的釣魚船出沒于山河之間,在海面上橫行無阻。浙江、福建境內的百姓,劃著大小釣魚船隻,在釣魚船上裝滿糧食,與外來的漁船進行交易,同時其中有些船隻藏匿軍需物資如硝磺等跟海盜交易,往往能獲利豐盛。這讓往日安靜的海面,在七八九月份如同鬧市一樣。那些劃釣魚船的人,往往還充當盜賊,襲擊援救明朝軍隊的軍需船。



倭寇

要想清除海上的盜賊,必須禁止釣魚船隻在海面的自由航行,但是這個做法可能會引起部分官員不滿,因為船隻航行到浦口,便會有船稅收入。如果禁止船隻自由航行,則商人無法進行貿易,就無法徵收上船稅。為此,張延登在他的奏疏中也給出了具體的辦法。


事實上,在浙江和福建的交界處有一個地方名叫沙埕,浙江和福建等地的商人都是在沙埕進行貿易往來。貨物從南方來的,如白糖、蔬菜等物品必須通過浙江的船才能運入,而從北方來的貨物,如水果、藥材等物必須通過福建的船才能運出去。朝廷實行海禁,依舊可以從沙埕這地方徵稅,同時如果有海外前來交易的船來交易,就以違反政令來重重處罰。這樣執行的話,對海盜稽查就會容易,朝廷徵收的稅收也不至於徵收不上來。



福建沙埕鎮


百姓打漁的船隻中有些大船,船槳划起來,船隻運行速度極快,對海盜資助很大。如果將所有的漁船都禁止航行,有的官員又會說,那些靠海生存的百姓,他們打魚為業,若是奪其船禁止其下海,這些百姓將如何生存?而今可以下令讓靠近海邊的縣衙有司對船隻進行編號,只允許百姓劃小船,並且只能靠近岸邊行駛。日出時,漁民出海打漁,太陽落山時則必須回來,不允許跑到離岸很遠的其他地方進行貿易。百姓駕駛的小船不能重載,在限定日期內他們也不會跑很遠。同時將政府和百姓的船隻實行顏色區別,同時進行海禁,這樣官方和民間都方便。


明朝大型漁船兼戰船


明朝的禁海,主要目的是阻止百姓與外來商人之間進行貿易。海盜產生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是海上貿易受到阻礙。依靠大海貿易生存的商人,無法通過正當途徑,獲取利益,便採取了燒殺搶掠。適當的貿易造就和平,而一味的堵則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海盜的產生。

參考文獻:《明季北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看點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崇禎皇帝: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還是個loser?
崇禎初年天災人禍,無奈人吃人,吃完以後身體發生奇怪變化

TAG:天涯看點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