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親節時說父親:為在外打拚的父親正名

父親節時說父親:為在外打拚的父親正名

爸爸在身邊,不等於陪伴就有質量;爸爸不在身邊,並不等於爸爸就真的不在位。

作者:焦璨



今天就是父親節。

父親節與端午節趕在了一起,也是好事。娃爸回來既過了傳統的中國佳節,又可以利用這個洋節日對娃作適當引導,以消減娃爸不在位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謂一舉兩得。

這可不是開玩笑。

因為工作和身體的原因,我和先生分居兩地。孩子今年四歲。先生一兩個月回來一次,每次也就呆個三五天,長也不過十天。

總有人勸我們儘快調到一起,理由千奇百怪,但概括起來無非兩條:一是不至於彼此太辛苦,二是有利於孩子成長,尤其對男孩子來說,父親的影響似乎更大。

這個道理我們又何嘗不懂。作為趨利避害的生物,我相信大部分夫妻都願意選擇在一起,盡情享受天倫之樂。

可生活總是有太多的偶然,太多的陰差陽錯,太多的不完美。也許某個機緣錯過了,你就算花上一輩子去追尋,也不見得能找回。

父親節時說父親:為在外打拚的父親正名

當年老公博士畢業,本可以留在廣州工作。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老公決定放棄廣州去北京發展。

我很不開心,因為當時老公已積聚一定的人脈,在廣州的工作前景也不錯,我們的幸福小日子近在咫尺,指日可期。

我甚至讓老公在畢業前就考了駕照。在辦畢業手續的過程中,我已著手為我們未來的小家籌買傢具。我清楚地記得,一張漂亮的玻璃桌子和四把精緻的椅子,早已迫不及待地暫時安置在了我們的宿舍里。

可這個去北京發展的機會,完全打亂了我的安排和計劃,也讓我們的未來變得不可期,但想到男子漢大丈夫總該以事業為重,於是我很快調整心態,轉而堅定地支持老公北上,還幫著老公說服了兩邊的父母。

我當時想得簡單,認為無非是老公提前兩年去北京而已。

可我萬萬沒想到我的身體根本適應不了北京的天氣,等到發現時老公已在北京工作了小半年。

這時候再讓老公回廣東工作已不現實。他工作認真、努力,很快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等到兩年後我畢業時,在要團聚還是要命之間,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於是我留在了南方工作,來到了氣候宜人的深圳。

轉眼間十年已過去。

年近不惑的我們,早已學會接納生活的種種不完美。

記得剛工作那會,就有人包括我的父母,就勸我們早點要孩子,說趁著他們年紀還不大,可以幫我們帶孩子。

但我和老公考慮的是,我們剛工作,事業才起步,經濟上也很拮据,與其兩不得靠,不如等事業和經濟條件稍好時再要孩子。

事實證明我們的考慮是對的。

父親節時說父親:為在外打拚的父親正名

那幾年,我們一邊為事業打拚,一邊利用難得的相聚享受著二人世界。等到事業稍微穩定、經濟上有點基礎時,我們心智也走向了成熟,有自己的孩子便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而孩子也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他一直身體健康,發育平穩,達到了同齡孩子的上中水平。

那天我帶孩子去MUJI買牙刷套。

小小的一個玩意兒,有點小貴。本想著給他一個人買就好。他問我這個牙刷套是幹什麼的。我告訴他把牙刷放在杯子里,水不能瀝干,會滋生細菌,用了牙刷套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他拿起一個米黃色的,說這是給末末的,拿起一個粉色的,說這是給媽媽的,拿起一個綠色的,說這是給外婆的,拿起一個藍色的,說是給外公的。

因為家裡平日就我們四人,我以為他就此作罷,沒想到他又拿起一個灰色的,說這是給爸爸的。

那一刻,我很是感動。

在MUJI買筆記本的時候,他隨手蓋了幾顆愛心。指著愛心對我說,這個給外婆,這個給爺爺,這個給媽媽,這個給末末,這個給爸爸。

臨走的時候,他告訴我回家要把這些愛心剪下來,送給大家。

回家後,我倒是忘了這件事。他一個人在客廳里剪愛心。不一會兒,哭喪著臉來找我,說把給爸爸和外公的愛心剪爛了,想要重新畫一個。我們一起重新畫了兩顆愛心,他剪好,沾上膠水,把愛心貼到每一個人的床頭。

我在微信上給末爸留言,告訴他真是個成功的爸爸,很受兒子待見。他樂開了懷。

看到孩子父親那麼高興,我想,我們的育兒實踐,或許就是對這幾年網路上、媒體上那些頻頻指摘父親言論的最好回擊。

父親節時說父親:為在外打拚的父親正名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父親的陪伴當然重要,心理學早已有關於父親在位對孩子成長的意義的相關研究。但那些呼籲父親陪伴至上的人們,往往忘記了父親這個角色在我們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擔負的沉甸甸責任。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仍然是男人當道的時代。社會賦予男人的責任,也因此與女人不可同日而語。

男人賺錢養家,那是天經地義,而女人再怎麼能賺錢,也不是必要的分內的責任。對男人而言,他一手要托起家庭經濟的半邊天,另一手還要在輿論的壓力下,不得不頂起家庭情感的半邊天。

可再強大的男人畢竟還是人,是由血肉堆積起來的、一天只有24小時的普通人。一味地給男人施壓,要求他們在工作以外還花很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真未必有好的效果。

爸爸在身邊,不等於陪伴就有質量;爸爸不在身邊,並不等於爸爸就真的不在位。

有的爸爸在社會和家庭的壓力下,工作勞頓之餘還在勉強陪伴子女,但心力不濟、心不在焉的陪伴,還不如一個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工作的時候工作,在心有餘力的情況下能給子女提供較高陪伴質量的父親所起到的作用大。

而那些工作上不積極努力、沒有責任心,從而不能承擔起家庭責任的父親,那些自身修養較差,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道德自律精神的父親,就算有再多的時間陪在孩子身邊,也不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正向引導。

在我們家,只要老公不出差,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視頻,經常一起玩遊戲。前段時間,我們仨特別喜歡玩點豆豆的遊戲。孩子把在幼兒園新學的點豆豆童謠,改編成「點呀點+名詞」的遊戲,如「點呀點西瓜」、「點呀點外婆」,等等。我們三人輪流點,且不可以重複前面說過的詞兒,違反規則的就得教大家唱首歌或背首詩。透過這樣的遊戲,拉近了孩子和父親的距離,讓空間的懸遠不再成為問題。

通過視頻,娃爸還教會了孩子三十多首唐詩。當然,這些唐詩大多是比較易背的五言絕句。不像有些父母,我們教娃背唐詩沒有採取灌輸、逼迫的方式,而是在視頻時由娃爸教我背,我適時假裝不會請教娃的方式,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我們還通過玩點豆豆的遊戲,不斷溫習前面學過的唐詩。

我們教娃背唐詩,說到底並不在意他究竟能學會多少,而是讓唐詩成為了娃爸和娃感情交流的橋樑,讓孩子覺得他的爸爸是個能背好多好多唐詩的很有學問的人。

這段時間孩子對認知水果很感興趣。那天他在玩香蕉,忽然問我:媽媽,有什麼詩是說香蕉的嗎?

媽媽不知道哦,不過你可以問爸爸。

父親節時說父親:為在外打拚的父親正名

聽娃爸回答他說沒有什麼描寫香蕉的詩句,沒想到他忽然來了一句:爸爸,那你自己寫一首吧。

我吃了一驚,娃爸也吃了一驚,然而欣然受命,很快做了一首《詠香蕉》的五言絕句:

黃皮覆白瓤,簇擁掛枝上。

剝開吞入喉,滑溜潤胃腸。

有點打油詩的感覺,不過便於理解,正適合這麼大的孩子背。孩子也很喜歡,很快就學會了,後來玩西瓜時又要娃爸做了一首關於西瓜的五言絕句。

日常的視頻交流畢竟代替不了面對面的肌膚相親,而只要娃爸回到深圳,就會放下手上的工作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前天,孩子知道娃爸晚上就要回到家陪他玩了,很是高興。小區里一起玩耍的小夥伴跟他告別:末末,明天咱們還下來一起玩吧。

不了不了,娃頻頻搖手,明天我要和爸爸一起玩。

這次娃爸回來,到家時已是凌晨一點多。簡單休息了一下,早上7點多娃一起床就開始帶著玩。這一整天,他帶著孩子玩遊戲、逛商場、上樂高課,一起瘋,一起鬧。孩子玩累了,撒嬌要他抱,他也很慣著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一邊還用自己的鬍子假裝要扎孩子,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父親節時說父親:為在外打拚的父親正名

育兒雞湯文里頻頻點名批評的喪偶式育兒,往往混淆父親不在身邊與不在位的差別。就我們的例子來看,雖然娃爸不在身邊,但已較好地避免了爸爸不在位的問題。所以,育兒雞湯文錯誤觀念所造成的誤導,真的不可輕沽,真的需要扭轉。寫雞湯文的作者不明白,做父親首要在做人,只有做一個好人,才有可能做個好父親。

過去有段時間,類似喪偶式育兒這樣的雞湯文,我是不發給老公看的,甚至內心裡害怕他看到,徒增他的焦慮,但後來我就會發給他,與他一起探討其中涉及的教育理念和育兒心理,因為我深知,我的孩子的父親,不僅是一位很有責任感的父親,而且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還是一位有愛的、會寫文章的英雄般的父親。



作者簡介:心理學教授,一個4歲男孩的媽媽。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