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還提出這一重大口號

除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還提出這一重大口號

文|閻濱

在近代史上,歐美得國際外交風氣之先而一枝獨秀。因此,國際外交的重要原則基本都是歐美國家提出,從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到1919年威爾遜「十四點精神」、1941年《大西洋憲章》,概莫能外。直到二戰後,隨著亞非前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國際舞台上才有了歐美之外國家的聲音。1953年,在中國總理周恩來大力倡導下,中國、印度、緬甸共同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經周恩來折衝樽俎,亞非各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提出了以「團結一致、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為主題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即世人所說的「萬隆精神」。在萬隆會議上除了流傳甚廣的十項原則外,當時還提出另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口號——「不結盟」。

除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還提出這一重大口號

萬隆會議時的周總理

二戰後,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相繼掌握核武器並開始了瘋狂的核軍備競賽,很多剛從舊殖民枷鎖中獲得獨立的亞非國家在核戰爭陰影籠罩全球的背景下,不得不面臨選邊站隊的難題。這些國家大多對特定意識形態沒有興趣,不願因加入特定軍事政治集團而得罪另一方,只關心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事業,並希望儘快發展本國經濟,這就是美蘇兩大集團之外的「中間勢力」存在的廣闊地帶。

「不結盟」最早是1954年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錫蘭(今斯里蘭卡)一次演說中提出的。在萬隆會議上,29個亞非國家作為獨立於歐美和蘇聯、東歐陣營外的一個整體,集體發聲,響亮表達出新生國家在追求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自主、消除貧窮和經濟發展的同時,不願捲入美蘇之間冷戰的願望。

正是在萬隆會議上,自視亞洲新生國家代表及發展中國家代言人的尼赫魯,會見了來自非洲的埃及總統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印度和埃及兩國擁有地區大國的類似地位,在各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不結盟口號對兩國都有強烈吸引力,這一口號深深打動了納賽爾,讓他和尼赫魯建立起良好的私人關係,萬隆會議因此成為不結盟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除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還提出這一重大口號

1956年,納賽爾、尼赫魯和鐵托(從左至右)合影。三國領導人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島舉行會談,提出不結盟

1956年,納賽爾、尼赫魯和鐵托(從左至右)合影。三國領導人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島舉行會談,提出不結盟

1956年,尼赫魯、納賽爾和南斯拉夫總統保羅·布羅茨·鐵托舉行會談,三國領導人共同發表宣言,反對把「世界分成強有力的國家集團」,共同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表達了中小國家不願捲入美蘇兩極對峙的訴求。1960年的第1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三位領導人與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迦納總統恩克魯瑪一起在紐約會晤,商議如何團結美蘇之外代表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第三方政治勢力。

1961年9月,在鐵托的努力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尼、阿富汗五國發起的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共有25個國家的首腦參加了會議,通過了《不結盟國家的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確立了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提出反對 「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反對不公平的國際經濟、貿易秩序,呼籲國際性裁軍,支持各國民族解放運動,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等主張。這次會議標誌著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從不結盟運動的主張來看,相似的追求目標使該組織無疑成為中國的天然朋友,但是不結盟運動最重要的三個發起國中,南斯拉夫與中國存在著一波三折、無比微妙的黨際、國際關係,中國與印度、埃及的交往雖然沒有中南關係那麼複雜敏感,但也不乏坎坷與波折。處理與這兩國的外交關係,曾構成周恩來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蘇聯「原子坦克」真的能在核爆中心作戰嗎?防禦近乎完美
日本「one man」政治:鳩山由紀夫的爺爺曾「讓賢」首相卻遭打壓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