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相信直覺就不夠理性?其實直覺並非毫無根據

相信直覺就不夠理性?其實直覺並非毫無根據

相信直覺就不夠理性?其實直覺並非毫無根據

對於情緒和直覺(intuition),多數人的看法都非常兩極,有些人會將其視為理性、分析思維的反面,在困難的決策情境選擇避開兩者。確實,邏輯性的思維絕對是必備的,然而情緒和直覺真的有如此不堪嗎?

BBC 報導指出,過去幾十年西方國家持續推崇分析思維的情況下,許多人開始認為,人們應該從依賴原始、神奇和宗教性的思維轉往科學、邏輯性的思考,這使情緒和直覺連帶視為影響判斷力的主因,甚至是異想天開。

但英國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神經學家 Valerie van Mulukom 認為,情緒並不是愚蠢的反應,也不是全都需要被理性忽視甚至「糾正」。因為情緒實際上是大腦對你剛剛經歷或思考事情的評估,因此也可視為大腦處理資訊的形式,而直覺也是一樣的。

研究指出,大腦其實就是一台大型預測機器,每個當下接收到感官資訊與體驗同時,透過自動且潛意識的不斷與儲存知識及經驗比較,進而預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種行為科學家稱之為「預測處理框架」(predictive processing framework)。

一旦情況不如原先預測,大腦便會更新認知模型,這種能力可確保大腦始終做好準備,更新資訊應對當前情況。當大腦在認知模型和當前經驗之間找到明顯相似或不相似性時,直覺就會出現,但這些分析都還沒有達到你的意識。

這就像當你在沒有路燈的道路開車時,聽著廣播音樂,突然間有種直覺應該開往旁邊的車道,當你改變車道後繼續開車時,才發現原本行駛的路上有巨大的坑洞,而你剛好「錯過」了它。

許多人應該都有類似經驗,而有些人可能會將這種情形歸於幸運或神明保佑。事實上,這很有可能是前面遠方的汽車因熟知路況出現類似小轉彎,而你在無意識下複製了同樣的行為。無論原因為何,相信多數人都會非常感謝直覺此時出現。

Mulukom 指出,當你在某個領域擁有許多經驗,大腦便會有更多資訊與現在情況比較,這也將使你的直覺更可靠,就像繪畫或雕刻需要的創造力一樣,「直覺」實際上可隨著經驗增加而改善。

多數文章中,直覺都被描述為自動、快速和潛意識,而分析思維則是緩慢、邏輯、有意識,許多人因為其中的相異處,便認定兩者處理模式完全相反。但最近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兩者不僅通常不相關,也很有可能同時產生──畢竟直覺的本質總在無意識時出現。

雖然人們在許多情況下,經常感覺分析性思維更優於直覺判斷,但這兩種思考方式其實是可以協同工作的,而我們也比想像中更常一起使用它們,像是一些開創性的科學研究,也可能會以直覺知識開始,在科學家基於此制定創新想法和假設後,再透過嚴格的測試和分析驗證。

當然,直覺並非全然可信。由於它仰賴本能、自動和快速的處理,自然也容易會被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誤導,這種長久年代累積的經驗偶爾也會有些「過時」。就像是甜點或零食一樣,雖然我們總是會受吸引去享用,但生活中可能並不需要這麼大量的熱量與脂肪──然而在狩獵採集時代,無論何時,儲備能量都會是明智的選擇。

但同樣的,邏輯性的分析思維也是有缺點。研究顯示,過度考慮會嚴重阻礙我們的決策過程,在一些情況中,分析思維還可能只是將直覺的決策合理化──當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作出這項決定時,便會開始用分析替決定找理由。

因此在下決定時,不妨試著思考以下幾點:這是一個全新的情況嗎?涉及認知偏差嗎?在這種情況下你有經驗或專業知識嗎?如果涉及認知偏差、你也不具專業知識,那麼分析性思維就必須,但如果是與以往相同的情況,請隨時相信你的直覺。

這並非比較何者是更好的工具,而是說,這兩種能力其實互相彌補:直覺可提供快速、自動、潛意識的參考結果,分析思維則可透過邏輯性思考讓我們試圖理解全新的事物。

往後面對困難的決策情境,不要再強迫自己得在兩者中擇其一,試著將兩種決定相互權衡,或許便能得出更好的結果。

(首圖來源:Pixabay)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Technews科技新報

因緣際會下進了媒體業,只是塵世中一個迷途小書僮。 喜歡新奇的事物,希望讀者看了自己的報導覺得有趣。 每天都會在寫稿讀稿中多學到一些東西。

Latest posts by Nana Ho

未經許可,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 的精彩文章:

高通蘋果專利案將結束,蘋果或將支付 45 億美元?
網飛傳進軍串流遊戲、高盛喊買,股價創歷史新高

TAG:Tech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