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看到紫砂壺製作,你還在相信廉價的紫砂壺是全手工的嗎?

看到紫砂壺製作,你還在相信廉價的紫砂壺是全手工的嗎?

每天學習紫砂基礎知識(泥料、壺型、工藝)。

常言道,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這話一點也沒錯,古往今來,所以的經典都是要經過時間的打磨的。

曹雪芹拼盡一生才創作出了《紅樓夢》,司馬遷反覆修改三十多年才完成了《史記》,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想要名垂千史,可能一輩子也只能做一件事。

對於紫砂這個行業來說也是如此,很多人會對紫砂抱有偏見,認為這個東西可以靠機器批量打造,不出半天就能製作出一把壺來。

對於真正懂壺的人來說,這簡直很可笑。

五十年代的時候,徐漢棠正在為一家老小的衣食犯愁,他跟著高庄教授學了石膏翻模,自己摸索出來了用模型規整身筒,一天做16小時,做了16把壺在廠里「放衛星」,結果被顧老看見了批評一頓。幾十年後,徐老感嘆,那樣的紫砂並不能稱之為紫砂,那個時候迫於生計,只能靠數量來養家糊口。

按照現在對於紫砂壺的評鑒來說,那最多是個能盛茶的工具,並不能稱為紫砂壺。

七老藝人王寅春是公認的「手最快」的藝人,六十年代王老每天上班到單位7點鐘上泥凳,5點半下班可以做兩把仿古,這是紫砂廠的佳話,也是當時老藝人裡面唯一能做這麼快的。

一天做兩把仿古,其實懂壺的人都知道,仿古並不算紫砂壺裡面最難的,相對來說工序比較簡單,但是王寅春這樣的快手也只能做兩把。

而在廠里交給他做裙花提梁時,他整整做了兩個月!

一把壺做兩個月,出自王寅春之手尚且需要這麼久的時間,更何況其他的紫砂工藝者?

要想做的好,時間必不可少。

紫砂工藝大師顧景舟是出了名的「慢工出細活」,他的作品少而精,唯一的一次量多的接了100把,顧老沒辦法,親點沈孝鹿做助手,兩人合作這批壺,日夜趕工,歷時三十多天兩人最終做了110把壺,100把交給銀行,5把送給徐祖純,另外5把送給生意介紹人周先生。

兩個蜀山絕頂高手三十多天,日夜趕製了110把仿古壺,平均一人一天不到2把,因此可見前面所述王寅春一天做兩把仿古在老藝人立面是頂尖的快手。這是顧景舟此生最大量集中創作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

而現在,懂壺的人越來越多,對於壺的品質和精美度也越來越嚴格,這就不得不要求紫砂工藝者能更加用心,更加細緻。

在某種程度上,產出越高的,越沒有收藏價值,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耗費時間精力來打造的。

欲速則不達,一味主觀地求急圖快,違背了客觀規律,後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一個人只有擺脫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積極努力,步步為營,才能達成自己的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購的紫砂壺都是假的,這是怎麼了?
原礦泥料這些不懂,還敢說自己懂壺嗎?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