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今天帶大家一起扒一扒端午節的風俗!

今天帶大家一起扒一扒端午節的風俗!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作為我國重大的傳統節日盛行於民間,流傳著許多民風民俗,今天帶大家一起扒一扒端午節的風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其實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後,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此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演變至今,粽子早已花色各異,品種繁多。

掛菖蒲

清代已有此俗。這天,人們將菖蒲(或艾葉扎在一起)掛於門兩邊用來驅邪。掛菖蒲、艾蒿早已是南北城鄉的習俗。

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節這天家家門前懸掛蒜頭、石榴花。以期"趕鬼除菌"。

掛鐘馗像

鍾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鍾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階梯而死。後鍾馗被附會成專門捉鬼的鬼王,並且成為人們在歲末時張掛的門神。由於五月瘟疫易於流行,死者眾多,人們想起專門捉鬼的鐘馗,於是就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了。此習俗在中國的江浙一帶比較普遍。

飲雄黃酒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虎辟邪。

另據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加熱後可以變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因此,在科學知識大為普及的今天,我們應該正確看待雄黃酒的功效並慎重加以應用,興利陳弊,以確保安全、快樂地歡度節日,維護身體健康。

佩香囊

香囊又叫 香袋、 香包、 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 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游百病

游百病流行甚廣,在四川、陝西、貴州等地都有較大的影響力。是通過遊覽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項健身運動,多在婦女、老人、小孩或體弱多病者中間進行。游百病在貴州地區屬於端午習俗。當天晚上,人們用花草水洗澡,因此又稱「洗百病」。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而成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巴願與您一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你的家鄉還有哪些端午習俗,歡迎留言與小巴一起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民航飛機上不配備降落傘?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