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定都北方的長安,為什麼是說閩南語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唐朝定都北方的長安,為什麼是說閩南語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唐朝的普通話並不是長安本地語音,而是由陸法言等學者參考南北語音,確定下來的一套:復古漢晉洛陽音,到唐貞觀年間,官府的教育機構已經拿著《切韻》這本書作為科考教材了,要求全國各地學生寫文作詩的時候以《切韻》中的發音為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唐詩古詞等用客家話、粵語等更接近古中原的語音來讀更加順暢押韻的原因。

唐朝的普通話並不是長安本地語音,而是由陸法言等學者參考南北語音,確定下來的一套:復古漢晉洛陽音,到唐貞觀年間,官府的教育機構已經拿著《切韻》這本書作為科考教材了,要求全國各地學生寫文作詩的時候以《切韻》中的發音為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唐詩古詞等用客家話、粵語等更接近古中原的語音來讀更加順暢押韻的原因。

當時唐朝說的是中古漢語,隨著阿爾泰語系的沙陀,藏語的吐蕃人,党項,通古斯語系的契丹,女真,蒙古的入侵,長安地區的漢人遷往南方,在福建閩南,保留了中古漢語,而留在當地的人們,則因為融入了佔領者的語言,加入了大量通古斯,阿爾泰語系的發音,而變成現在的西安話了。

在中國宋朝以前,國家的統治中心多半時候在北方,關中地區、洛陽附近,那個時候廣大的閩浙、廣東等南方地區都屬於偏遠的蠻荒之地,是流放犯人或貶謫有罪官員的地方。所以,造就了現在的「客家文化」。中國歷史上的人員遷徙都和國家的政治中心變遷有關。

南宋以後,經濟重心才真正到了南方和沿海一代,南方的經濟和沿海經濟才首次超過了廣大的北方和內陸地區。

關中話自古沒有變過,秦腔為證,白居易的詩《琵琶行》中有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中蛤蟆陵是關中方言「下馬陵」的意思(可以百度下馬陵看出處),下馬陵是漢朝董仲舒的墓在此,漢武帝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崇而在此下馬,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也為中國人提供了信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華美 的精彩文章:

抗日神劇中的手榴彈威力到底有多大?來看看

TAG:時代華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