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AT大佬的父親們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BAT大佬的父親們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作 者 | 小 芳

編 輯 | 江 岳

李彥宏考進山西省陽泉晉劇團這件事,激怒了父親李貴富,他一反常態吼了自己的獨子:「不上大學,能找什麼好工作!」

李貴富雖然讀過私塾,熟讀四書五經,也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最後卻當了鍋爐工人。顯然,他不希望自己的命運在兒子身上重複。

在這位老實人看來,讀書才是聖賢事。

李彥宏的兩個姐姐如父所願:大姐在恢復高考不久就考上了大學,三姐更是以陽泉狀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學,成為當地父母嘴裡「別人家的孩子」。後者曾經告訴李彥宏:「其實外面的世界很美麗,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走出陽泉。」

圖:李彥宏與父親李貴富

李彥宏最終也走上了「正道」。他成為了三姐的北大校友,就讀圖書館情報專業。不過,進入學校後他才發現這個專業和自己設想的並不一樣,課程簡單枯燥,這個初到北京的山西孩子開始厭學。

李貴富再次發揮了父親的作用。他用來自生活的智慧教育家裡的這位天之驕子:把後者短期扔進社會,體驗謀生不易。

於是,在1988年的那個夏天,北大高材生李彥宏成為了在火車站汗流浹背的冰糕小販一員。

方法雖糙卻很有效,結束火車站賣冰棍生涯的李彥宏回到燕園後決定再次努力學習。1991年秋天,他第一次坐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行李箱里裝著含獎學金的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專業錄取書。

中國家庭的父子關係總是含蓄而內斂,在沒有朋友圈曬父愛的年代,更是如此。老一輩的智慧往往會通過關鍵時刻的寥寥幾句告誡來傳達,於是,當李彥宏的百度在2005年風光上市時,這位老父親的建議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圖:2005年百度在美國上市

在小城呆了一輩子的李貴富生活儉樸。即使在李彥宏成為福布斯內地首富的2011年,李貴富依然住在山西陽泉單位集資修建的房子里,房間里兩樣東西最多:書、李彥宏從各地買回來的特產包裝盒。

西班牙詩人塞萬提斯曾說過「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或許是從小跟著父親學習古詩文、練習毛筆字的緣故,雖然搞的是技術生意,但李彥宏身上一直有書生氣,這位熱愛養花弄草的CEO在圈子裡也一直以脾氣溫和著稱,高盛公司前總裁曾經在清華大學與他會面時說:

「Robin,看你的性格和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或者說企業家很不一樣,因為你的性格很柔和,沒有那麼強硬。」

跟李貴富一樣成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還有浙江的馬來法。

這位文藝界人士是浙江省曲藝家協會第四、五屆主席,發掘過眾多曲藝演員,但他最為人所知的「作品」是馬雲。

圖:馬雲的父親馬來法

馬雲小時候很淘,來自家庭的藝術熏陶沒能讓他安分,這位瘦小男孩最愛的事情是打架。馬來法拿出了拯救瀕危曲藝的勁頭來教育兒子。他把自己比喻為鐵鍬,決定「一天一小鏟,盡量挖出他(馬雲)的閃光點,再用閃光點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這把鋒利的鐵鍬後來成為馬雲考上大學的重要激勵。因為嚴重偏科,馬雲兩次參加高考都落榜了,他開始意志消沉,馬來法給出的刺激方法和李富貴有點像,只不過他沒讓馬雲去賣冰棍,而是蹬著三輪車去給雜誌社送書。

「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來回都不累,為何不能重走一遍高考路?」

這套方法也管用了。馬雲第三次走進了高考考場,最終拿到杭州師範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才有了後來創建阿里的故事。

如果沒有考取大學,李彥宏和馬雲是否就會碌碌無為?這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可以確認的是,兩位父親用傳統方式把兒子按在學習路上,最終驗證了國人世代信奉的那句老話:讀書改變命運。

互聯網圈不缺富二代。

福建龍岩有位水泥廠老闆王苗,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一組公開數據是:2011年這家工廠預計銷售額7億,差不多相當於當年龍岩全市財政總收入的1/30。

商而優則仕。這位老闆混上了龍岩市人大代表、永定縣政協常委。與苦哈哈奮鬥在北上廣的創業者不同,王苗很會享受生活,他很早就依山而建了一幢佔地800平米、高四層的別墅,出入開寶馬或賓士,手腕上經常戴著價值5萬多港幣的EBEL手錶。

不過,王苗還真不是暴發戶類型的商人,他很注意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家裡有很多書。在他看來「很多有錢人,家裡啥子豪華傢具、家電、車都有,但就是沒有報刊、雜誌,沒有書,很糟糕。」

王興後來愛掉書袋子的習慣大概由此而來。

「富二代」王興被整個家族寄予了厚望。王苗的父親也就是王興的爺爺曾是龍岩歌劇團編劇,母親則是廈門大學經濟系會計專業的高材生。王苗自己因為十年動蕩而錯失讀書機會,所以,他希望王興能夠回歸到上一輩的路徑,最好像陳景潤一樣搞科研。

王興很順從地走進了父親的期望里。

圖:王興姐弟和來探望的父母在清華園合影

從清華本科畢業後他去了美國,後來在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攻讀博士,導師是第一位獲得MIT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的內地學者高光榮。

但父親的商人基因還是流淌在了王興的血液里。這位大學就加入清華科技創業者協會的閩商之子,最終選擇在2004年中斷學業回國創業——那是2005年互聯網創業潮的前夜。

王苗對兒子的教育一向寬鬆民主。多年後他回憶起兒子的抉擇時刻:

「王興創業的方向,他自己決定,以前我和兩個小孩子說過,不指望你們賺多少錢,如果你們願意搞科研,對國家做點貢獻,我可以資金支持你們,讓你們不至於生活太清貧。」

但王苗的夙願其實還是讓兒子搞科研,所以,當2007年王興創業失敗把校內網賣給陳一舟時,王苗還問過他是否要回美國讀完博士。

嘗過互聯網經商刺激的王興顯然無心再回校園,他又折騰起了飯否、海內、美團,只有最後一個才算真正成功,一度被稱為「史上最倒霉連環創業客」。當他在北京的深夜獨自舔舐失敗傷口時,遠在龍岩的父親大概是他內心最深處的堅定靠山。

無巧不成書,曾經在外賣戰場上與王興短兵相接的張旭豪,也是有錢人家的孩子。

與王苗誤入商場心系文藝不同,張旭豪的父親張志平是位典型商人。這與家庭環境有關:張志平的父親張韶華是上海灘有名的「紐扣大王」,兄弟則是「軸承大王」,很自然,張志平走上了這條路。

於是,張旭豪從小就聽財經頻道,股票、生意經構築了他的課外世界。

他在富養的環境中長大。12歲那年,父親張志平送了他一輛一千多塊的元禧瑪諾自行車,這比當時上海普通職工一個月的工資(952元)還多。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香港回歸那天直接給100元讓張旭豪去買紀念章,張旭豪讀研究生時,張志平則一次性地給了10萬塊錢。

在商人張志平看來,「我的小孩要學會用錢,再學會賺錢,給他這麼多錢,就是要他自己有自控和自理的能力,自己來管理錢。」

雖然捨得花錢,但48歲中年得子張志平對張旭豪並不嬌慣。他鼓勵兒子在外面野,上海夏季很悶熱,當家裡的女性長輩主張張旭豪乖乖在家吹空調時,張志平總把兒子轟出去打球。

被這樣教出來的張旭豪很自信,性格直率又靈活。他喜歡看《古惑仔》,一度把頭髮染黃,打籃球時還把挑釁的對手揍倒在地。鄰居老太太總對他媽媽念叨:你家兒子了不得,紅軍白軍都吃得開。

等到創業做餓了么時,張旭豪一端是用戶,一端是餐館老闆。這是一個常年在工商稅務衛生甚至各種底層夾縫中生存的群體,老油條扎堆,在年輕的互聯網人面前,有人賴賬,有人挑事,張旭豪的應對是硬碰硬,砸杯子、砸手機,在士氣上威懾住了對方。

後來,餓了么資深副總裁閔婕感慨創業初期的那段艱難:「我們那時候能收上錢,主要靠張旭豪。」而在張旭豪的底氣來源里,父親張志平顯然功不可沒。

當馬化騰在深圳租下那間還掛著歌舞廳彩燈的辦公室準備創業時,父親馬陳術是他的合伙人之一。

圖: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母親黃惠卿

這位曾在鹽田港上市公司任董事的專業人士對資本運作很熟悉,開著賓士跑來給兒子做賬,是他在騰訊帝國最初的出場方式。

「騰訊」這個名字也出自他之手,意為「萬馬奔騰的信息時代」。當時一起作為備選的帶「騰」的名字總共有4個,可惜其他三個都被人搶注了,最終馬陳術以註冊公司的最低門檻50萬元,註冊了「騰訊公司」。

關於馬陳術對騰訊的貢獻,《中國證券報》曾經引用一段未經證實的坊間傳言:

「馬陳術是潮汕人,是李嘉誠的鄉黨。所服務的鹽田港又是李嘉誠最喜歡的業務形態之一,加上第一次給騰訊做風險投資者中出現過香港盈科的身影,因此很多人都在猜測馬化騰的父親與李嘉誠之間是不是有很多交往,而這種交往給馬化騰以很多幫助。」

再往前看,早在馬化騰作為「馬站」站長時,馬陳術就發揮了實際作用。為了運行個人網站,馬化騰用開發股霸卡賺來的第一桶金買了5部電話和8台電腦,但當時安裝一部電話就要4000多,馬陳術找了在電話公司工作的女兒和親戚,最終為馬化騰申請到了半價優惠。

事實上,父愛的形式有很多種,但最核心的關鍵詞只有一個:全力以赴。很多父親甘願成為夢想支持者,能為孩子提供創業基金並見證後者成功,或許是比個人成就更值得驕傲的事情。

於是,首富王健林給王思聰5個億練手投資,成就了後者在電競、娛樂等行業的地位。剛開始,他還說王思聰」不會看眼色說話,在海外長大,怎麼想就怎麼說。他比較聰明,我允許他失敗兩次,第三次再失敗,就回萬達上班」,15個月後,這位父親對兒子的評價就變成了「後生可畏」。

圖:王健林與王思聰

低調總裁王衛的創業啟動資金也來自父親。後者是位俄語翻譯。

王衛高中畢業後在順德做印染,來往廣東和香港時看到了貨運商機。當王衛提出需要借10萬港元時,父親欣然許諾,這才有了王衛「快遞王國」在香港太子蘭街的第一個站點。

不過,父子征戰商場的跌宕故事畢竟是少數,更多人的父親只是普通人——

當你搬出冰啤酒準備熬夜看世界盃,他們會提醒你早睡覺;當你墜入低谷舉步維艱,他們會說「撐不住就回家」;當你心愿達成功成名就,他們還是那句:注意身體。

而總有一天,他們會老去,眉眼低垂;會跟不上時代,在你生活的城市找不到北。

不過父愛不會因此而消退。它就是如此:在日常中的存在感不強,但總能帶給你前行的力量。

龍應台曾經在《目送》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終會遠離,直至永別。

今天的節日屬於大佬父親們,也屬於你的父親。如果還有機會,請好好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人物觀 的精彩文章:

TAG:首席人物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