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天黑殺人夜,為什麼專門選在漆黑的夜晚發動突襲?

天黑殺人夜,為什麼專門選在漆黑的夜晚發動突襲?

原標題:天黑殺人夜,為什麼專門選在漆黑的夜晚發動突襲?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深夜,戴著眼鏡上戰場

古往今來,在戰爭中,一般都是日出而戰,日落而休,夜幕就像一個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屏障,很自然地將廝殺中的交戰雙方暫時隔開,待次日黎明再決一死戰。漆黑的夜晚,為了獲得戰術上的突然性,有時也冒險出擊,但很難分清敵我。傳統的識別方式是統一口令和密碼,或者在臂膀上扎一條白毛巾,以示區別。當時的所謂夜戰,實際上是憑個人的勇敢和視力的強弱在夜間進行的規模很小的體能格鬥或近距離戰鬥。



兩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化學能和電能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夜間照明手段,如探照燈、照明彈等,由於其耗費能量大,難以對整個戰役或戰區提供照明支援,所以仍然局限在戰術範圍之內,真正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夜戰還沒有形成。戰後以來,從50年代開始,隨著光學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征服黑夜不僅逐步成為可能,而且已成為現代局部戰爭的主要樣式。從過去的日出而戰,日落而休發展到日出而休,日落而戰。


風高險情多,天黑殺人夜。為什麼專門選在漆黑的夜晚發動戰爭或進行突然襲擊呢?這主要決定於武器裝備的水平和質量。當夜幕對交戰雙方都是平等的時候,誰都害怕夜間作戰,因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連自己人都難以相認,更不要說展開武器進行作戰了。如今,交戰一方可以在幾百米、甚至幾千米之外清楚地觀察戰場和目標,而且能夠在夜幕中不用開燈就可駕駛直升機、飛機和坦克、裝甲車輛在戰場上馳騁和機動,而另一方,則仍處在黑幕的屏障之中,無法進行有效的機動,甚至連躲藏和掩蔽也難以奏效。



這種巨大的技術差決定了佔有技術優勢一方決心發動夜戰的必然性,因為夜戰具有更大的取勝把握,而且損失較小。這樣的夜戰就象競技場上的拳擊和決鬥,一方是明眼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動作自然利索敏捷;另一方卻是盲人,看不見,聽不著,有勁使不上。這樣的拳擊和決鬥在先決條件上就不公平,所以,盲人的技術再高、力量再大,也難以獲勝。


在夜間作戰主要以來哪些夜視手段呢?目前,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利用月光、星光等夜間的天光等微弱光線,通過放大之後,清晰地觀察目標的設備,稱為微光夜視儀和微光電視;另一類是利用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對目標和背景所散發的溫度進行對比,並根據溫差進行成象,再使用熱成象照相機或攝像機把目標的熱圖像拍攝下來,以便對目標進行準確的定位和攻擊,這種方式稱為紅外熱成象和紅外電視探測。


二次大戰中和戰後初期,飛機在對地面目標區進行夜間偵察時,一般都採用發射照明彈和使用探照燈等人造光源來照亮戰場。越南戰爭期間,美國採用了兩種機載照明系統,一種可從3500米高空,以4倍全月光的亮度照明3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另一種可從6000米高空,用相當於全月光的亮度照明200平方公里地區,時間可持續12小時。在這期間,可對地面目標進行照相偵察,也可進行投彈攻擊或機槍掃射。



地面防空部隊在夜間偵察和探測來襲的敵機,則使用大功率探照燈連續掃描當面空域,一旦發現敵機,便用探照燈死死罩住,再使用高射炮進行瞄準和攻擊。這些人造光源雖然在當時的夜戰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由於採用的都是主動光源,所以很容易暴露自己。飛機在投放照明彈照亮夜空的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地面防空部隊在使用探照燈的同時也把自己的防空陣地暴露無遺,所以很容易遭受對方攻擊。能不能利用夜間天空月光、星光和其他天光等微弱的自然光線,對目標進行偵察和照相呢?



1962年,美國研製出第一代微光管,它是一種圖像增強器件,在微光下可使亮度增加30-50倍。儘管如此,要想在夜晚看清物體還比較困難,因為人眼在微光條件下需要有5萬倍的亮度增益才能夠看清物體。所以,美國在當時就採用三級微光管逐級相連和逐級放大並提高增益的方法,使亮度增益提高到5萬倍,從而達到了人眼在微光條件下識別目標的要求,並於60年代中期形成一種新的軍用裝備-微光夜視儀,正式裝備部隊使用。


第一代微光夜視儀雖然在微光放大和亮度增益方面達到了要求,在夜晚能夠利用月光或星光等自然光源看清物體,但距離太近,觀察人員的距離只有1500米,觀察坦克可達3000米,在遇到敵方炮火或其他強光時圖像模糊,所以無法用來進行武器瞄準。80年代以後,微光夜視儀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步兵觀察監視用的微光夜視眼鏡視距最大為300米,手持微光夜視儀的視距最大為2000米,遠距微光觀察儀則可達到4000-6000米,放大倍率在7倍以上。輕武器夜間瞄具的作用距離為400-600米,重機槍、反坦克炮等夜間瞄具最遠達2000米,坦克上使用的微光瞄準鏡可達3000米。



如果眼睛近視,戴上近視眼鏡就會提高視力。同樣,在漆黑的夜晚,士兵們戴上特製的微光夜視眼鏡,其視力如同白晝。頭戴夜視眼鏡的步兵分隊可在夜間進行急行軍,或潛入敵後進行偵察監視、布設地雷、騷擾破壞或突擊要害目標,發現敵人後還可使用武器進行夜間瞄準和精確射擊。飛行員和坦克車輛駕駛員戴上這種眼鏡和特製的頭盔,可駕駛飛機或坦克在戰場上自由馳騁和機動,也可以像白天那樣搜索、監視、識別和攻擊目標。


這種夜視眼鏡如果配上紅外發光二極體,則可在夜間查閱地圖、維修車輛和進行戰地救護等。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精銳步兵基本都配發了夜視眼鏡,有500多輛坦克裝上了微光夜視儀,阿帕奇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的飛行員也都裝備了第三代微光夜視眼鏡和裝有貓眼型夜視裝置的飛行員頭盔。


美國海軍A-6入侵者艦載攻擊機的飛行員,在頭盔上安裝了貓眼型夜視鏡,它能把來自外界景物的微光進行增強和放大,使飛行員在夜間良好氣候條件下的能見度達到11公里,而且可以在距離地面61米的超低空安全飛行,這一高度比機載雷達所限定的的最低飛行高度降低了90-183米。



微光夜視儀是一種通過目標反射的微弱光線進行直接觀察的夜視設備,無論是做成夜視眼鏡還是觀瞄儀器,一般只能供單兵或單個駕駛員、飛行員使用。隨著電視攝像和像增強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微光夜視儀的基礎上開始研究微光電視設備,希望能夠把攝像和顯像分開,人員不必直接到戰場上去拍攝,可以把攝像機設在敵方陣地前沿,裝在無人機或直升機上,或者裝在坦克裝甲車或水面艦艇上,對敵方特定目標區進行夜間遙控攝像,並把所獲影像實時傳輸到指揮部供更多的指揮員和參謀人員觀看戰場實況。



從70年代以來,微光攝像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微光攝像管在星光條件下可在5000米距離上拍攝坦克和裝甲車輛,如果在月光下拍攝,距離可達到6000-7000米,有的則能夠達到10公里。要是拍攝人員等較小的目標,距離一般在1000米左右。微光電視系統可將圖像傳輸到50公里以外的地區。今後,隨著戰場數字化和固體成象器件的發展,微光電視通過數字信息網路,將能夠把戰場拍攝的彩色影像實時傳輸到任何需要的場所和戰位。



微光夜視和微光電視設備由於採用被動工作方式,所以隱蔽性好,不易暴露,體積小、重量輕,消耗能源也少,是目前裝備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的一種夜視器材。由於微光夜視裝置是通過放大微弱的夜光來觀察目標的,所以在陰天和漆黑無光或煙霧條件下,很難發揮作用,這時就需要借用紅外和熱成象等觀察方式進行探測。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二部:C4ISR。第8章:光學監視與偵察。P121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朝鮮銷毀核武器的錢誰出?日韓成了冤大頭!
關注中國芯:晶元的奧秘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