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定軍山人詩語

定軍山人詩語

定軍山人詩語

●關於微詩

微詩,怎麼看都不像詩,單薄,缺乏張力。我認為,一首詩字數的多少,是由這首詩應該有的內涵,張力,立意所需要來決定的,而不是作者。

所以,微詩是本末倒置,鬧著玩的東西。徐志摩微詩大賽,也看到了這個問題,才打破了三句,規定不超過四句。看似多了一句,大不一樣了。

詩,和畫畫一樣,是需要層次的。三句的空間很小,沒有轉折的餘地和空間。我們寫詩,不是要寫多少字,多少行,而是要寫出有足夠張力,內涵豐富,層次分明的作品,這才是關鍵。如果偶爾寫出了三句的詩並且很棒,那隻能說,這首詩寫了三句就已經完成,而不是相反。那麼,我們看微詩,就像把鞋做好了,不管腳的大小。

——定軍山人2017-10-27-23點40分

●中國,為什麼會出現新詩?

現代詩,是從國外學來的,可一旦到了中國就迅速被中國的詩人們接受,為什麼?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歌的出現,比其他國家都早。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是四言。然後,是後來的五言,然後七言,然後,長短句,然後,是現代詩(新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進化過程呢?

從生物學角度講,一個物種的進化,是這個物種為了適應它自己生存的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的自身改變。這就是進化。那麼,中國的詩歌呢?詩歌,為了適應中國社會的發展,而選擇了自由詩,這是中國詩歌的進化。

今天的社會生活的多層次,繁複,信息量史無前例的巨大,是古代任何一個時期無法比擬的,所以,必然要求詩歌的空間性的同步增大,自由,減少不必要的約束,讓其能夠容納今天社會生活的發展而帶給人們的全新的、紛繁複雜的物質生活變化和精神生活變化。這就是新詩出現的必然。

——定軍山人2017-10-28-0點01分

●好師父的標準

好師父,德高為范,學高為師。也就是說,他必須首先是個品德高尚的人,然後是個博學的人,一個思想者,有過人的天賦與才華並光彩照人。他不僅僅只是簡單地教會徒兒們做什麼,而是首先告訴徒兒們,先做人後作文,一輩子修鍊內心境界、品德、人格,並像一個拓荒者一樣盡量拓寬他們,讓他們忘記有形無形的羈絆,站在生命的更高處,胸懷遼闊,心存悲憫,懷揣大愛,思想深刻,內心陽光快樂,感悟不一樣的生命精彩,並隨時用自己獨一無二的方式,為自己獨一無二的精彩發現命名。

——定軍山人2017-8月

●人生語錄

今天對生命對人生的很多深刻、飽含疼痛的感悟,誰能說不是來自以前某一次的深刻記憶與經歷?

人生,人的內心,就是這樣一次次被刺痛,被撕扯,才變得柔軟而純凈,並飽含淚水。並像有一雙手,在冥冥之中一直緊跟著我們,一點點給我們疼痛與絕望的歷練,讓我們一點點接近生命的本真和純粹。看似一點點小事,其實藏著生命的大海。細想起來,有那麼多層次的內涵、外延,以及人生中豐富多彩而深邃的哲學命題。

純粹的人,經歷越多,到後來,越是單純而靜美,清澈而安靜,正所謂深刻到單純,遼闊到微不足道。

所以,其實人與人的相識,本身就是一種緣分,也許這緣分,是多少個前世修鍊而來的。我們除了珍惜,和貼心珍藏,還能做什麼?

人與人之間,就像天上的星星,看似很近,其實不知道隔著多少光年的距離。

相識,就是兩顆星的對望,疼痛著,守望著,幸福著。

——定軍山人論人生2018-3-23

●什麼是詩?

詩,就是詩人用盡量少的文字,營造一個特定的氛圍、畫面、場景,並用這些形象所連帶的一切可能性,暗示出詩人最終要表達的主題,也同時暗示給讀者與這個主題相關聯的一切可能引起的聯想。它有清晰的中心卻永遠都沒有清晰的邊沿。它的多意性,歧義性,和詩意邊沿的模糊性,是詩最重要的特徵。

一首詩要表達詩人內心那麼多感受,但有限的字數,不許詩人婆婆媽媽,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給讀者關鍵詞關鍵線索,讓讀者去通過這些線索,找到這首詩的中心,和大致的邊沿的模糊輪廓。一首好詩,是一個你永遠都無法看清其邊沿的無限遼闊的世界。

——定軍山人2018-4-23-7點38分

●好詩的標準:

1: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

2:完美的藝術表達:

3:深邃的人生生命感悟。

——定軍山人2014-5-22

●詩是什麼?

作者的內心世界與現實世界某種事物在特定的某一刻所產生的主動性碰撞,這碰撞是稍縱即逝的,是真實的而又是依賴於作者精神深處的某個想像之後的虛幻的願望。這虛幻,是對這一刻所發生的精神的、現實的、存在的一種形而上的篩選和再強調,而文字,僅僅作為載體,記錄下來而已。當然了,這記錄不是客觀的謄寫,而是依附於作者主管感受特性的,包括感受的角度,色彩,方式,手法。

那麼,它一旦成為文字的存在,也只是那個感受之後的許多選項的其中一個。這一個,也就不是唯一的結論,而是帶著這首詩出來之前的許多選項有可能帶給讀者的無限的聯想空間、聯想可能。這就是為什麼一首詩,很多時候有可能存在很多解釋和價值指向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因為這些錯綜複雜的內心活動,真實的、最初發現的事物的性狀已遠去乃至越來越模糊,而經過作者主觀的再呈現,那個現實中的事物所象徵和指代的哲學的,宗教的、文化的、民族價值取向的特徵,越來越清晰起來。這清晰,是形而上的,而非文字將要呈現的客觀的清晰。而恰恰是這不清晰,就必然要求作者在選字詞句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清楚這些字詞句所有的可能性,可塑性,暗示性,彈性。因為,任何一個字,都會在整首詩里,承擔獨一無二的角色,都有可能帶著無限遼闊的內涵,和無法言說的美感。

——定軍山人,2017-9-302點00分

●詩的風格

鮮明的個人風格,其實不僅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作者尋找到了那個真實的自己,並用真實的、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語言文字,書寫出了文字背後的那個一直都在的真實的自己對人生、生命獨一無二的感悟與思考,以及獨一無二的表達方式。

沒有個人風格,其實就是一種模仿(記憶模仿),那麼,這樣的作者,就沒法說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聲音,而沒有自己的聲音,就只能是重複自己閱讀過的作品或者作者,並受制於這些作者作品影子的束縛。

尋找到真實的自己的那一刻起,作者才能真正進入創造性勞動,作品,才可能是全新的、獨一無二的,帶著鮮明的個人風格的。

——定軍山人論詩人的個人風格。2017年

●放下

有時候卻要放下,不練習。十幾天不寫,也是很重要的。這十幾天,用來審視自己。這,可能比寫還重要。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否定自己的過程。否定,本身就是成長。否定自己,也是需要功力的。反之,當自己感覺自己還可以的時候,就要警惕了。橫向和別人比,也許真的可以。但問題是,縱向和自己比呢?如果我們依然還是個不斷進步的自己,那麼,曾經的自己,永遠都比不過明天的自己。當世界上已經沒有對手的時候,曾經的我們,和未來的我們,就是唯一的對手,從此,我們永遠都是第二。因為,那個明天的自己總是走在前面讓今天的我們無法追趕上。

——定軍山人2017-12-23-22點50分

●修行

掃地是修行,喝茶是修行,練武是修行,念經是修行,挑水是修行,做飯是修行。這就是佛家講的「菩提」。菩提——成佛的路徑。

記得朵兒的另一個師父真嚴法師說過一段話:信佛,不是讓大家成為一個奇怪的人,而是讓大家成為老師菩薩,生意人菩薩,醫生菩薩,公務員菩薩,農民菩薩,等等。也就是說,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就是佛。這才是佛的真意。所以說,佛教,其實就是想讓世界上更多的人,成為品德高尚的人。也因為這樣,佛教,才盛行2500年。

—— 定軍山人2017-12-23-23點40分

作者簡介:

范江華,筆名定軍山人,一九八七年開始在雜誌發表小說,後擱筆。用20多年時間。潛心研究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國哲學史、中華文化史、文化人類學、世界藝術史、考古學、中醫學、中國古代建築史、佛學等。2010年開始寫詩, 星星詩刊第二屆明廣杯詩歌大賽、首屆網路詩歌杯大賽、2014年中國首屆鯉魚溪情詩大賽、中國漢中2011年旱蓮杯徵文大賽、中國第六屆翡翠文化節詩歌大賽,中國第七屆翡翠文化節詩歌大賽,首屆「DCC杯」全球華語詩歌大賽,首屆感恩杯全球華語詩歌大賽等獲獎。詩歌選入《2011年中國詩典》,《《2013?安徽文學年度詩選》,《2013年中國詩典》,《新詩三百首》,《中國當代漢詩年鑒(2012年卷)》,《2014?安徽文學年度詩選》,《2015年中國詩選》,《網路詩選2016年選本》。出版個人詩集《眺望》一部。陝西省作協會員。安徽文學2014——2016全國十佳詩人入圍獎。

詩觀:詩人,是行走在人間的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定軍山人 的精彩文章:

TAG:定軍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