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觀 市場與哲學

小觀 市場與哲學

哲學是智慧的結晶。有些極冷靜生澀,有些如摯友深談。無論哪種,都離不開對人世沉浮的切身感受。它並不能完全靠讀幾百本書得出結論。

它過於凝練,給人造成了寂寞、淡然、疏遠的印象。哲學家也確實有類似的特點,但我們卻應該清楚,他們在寫下一句箴言時,省略了許多親身或眼見的經歷。

這些經歷因為過於卑微、猥瑣,他們也羞於搬出做比喻。為了顯示自己的純粹與高潔,不如直接省略掉這萬千的生活支撐,直陳一句枯澀的句子,既避免損害名聲,也不會像那些濫情的作家一樣絮叨,還由於深奧而聲名日盛。

因此,無論哲學家多高貴,他們的智慧也是從一個叫市場的地方撿來的,並沒有太多創新。我們日常的每一個舉動、每一次動念,都是哲學家創作的源泉。

而市場則是一個物慾、膚淺、浮躁的地方,人們在此行走基本都是為了賣掉貨物、得到錢財、買到享樂所需。這也是人人腦袋中的印象。

但市場還是一個大熔爐。

有的帶著騙子的心行善,有的帶著混沌的想法做惡,有的好人受利益和苦難的危害轉念之間做出壞事,有的人卻又像傻子甘心受點委屈,有的則帶著執拗的高尚思想幹些不利於長遠或整體的事,還有的乾脆混一天算一天……

越繁忙,越嘈雜,越艱苦的時候,人也會越混亂,我們不懂得人為何如此厚顏無恥,為何人們的惡念那麼頑固,為何人人都自私,為何有的人失敗或受傷後依然善良。我們會質疑一切,不明白這些以及自己為何存在。

總之,越是市場的地方,越是骯髒的地方,越是卑賤的地方,越是鬥爭激烈的地方,我們越需要哲學,同時也越容易產生真正的智慧。

困惑、痛苦會加速人的思考,緊接著是進一步的觀察、分析與反省,而這就是哲學。進而,許多見解和定理產生了。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心靈太空虛和痛苦了。

哲學使我們的心靈飽滿。但一個過於陽光的心靈無法思索哲學,一個過於市儈的心靈也無法親近哲學;前者求索哲學的欲求寡淡,後者的欲求則投射到了小我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羈學人 的精彩文章:

TAG:不羈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