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人從不打喜鵲,也不吃喜鵲,為何數量越來越少?真相很殘酷

中國人從不打喜鵲,也不吃喜鵲,為何數量越來越少?真相很殘酷

中國是一個詩歌王國,幾千年來流傳無數經典詩詞。如果給詩歌中出現的鳥類做個統計,鴻雁、燕子、喜鵲這三類鳥出現的頻率與知名度應該是最高的了。今天專門來說說喜鵲。

中國人從不打喜鵲,也不吃喜鵲,為何數量越來越少?真相很殘酷

喜鵲在中國古代被視為是一種喜鳥,到今天已成為報喜與愛情的象徵。古人有詩云:「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詞牌名有《鵲踏枝》、《鵲橋仙》,無不透露出國人對喜鵲的鐘愛,它已經化身為中華傳統文化里的一個美好意象。

不僅如此,對於無所不吃的國人來說,天上的飛禽,一槍射落,五十年代除四害,麻雀幾乎被打絕。唯獨喜鵲平安無事,畢竟打喜鵲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事情,意為把喜事打跑了。可是儘管如此,為什麼這些年來喜鵲越來越少,即便是在山林里也很少看到?

中國人從不打喜鵲,也不吃喜鵲,為何數量越來越少?真相很殘酷

說來弔詭的是,造成今天喜鵲消失的現象,正是人類造成的。有研究表明,在七八十年代,喜鵲還能常見,但是進入九十年代後,喜鵲開始減少,失去賴以生存的居住環境正是喜鵲消失的主要原因。

喜鵲喜歡將巢穴築在高大的樹木上,然而八十年代末開始,全國森林面積銳減,廣大農村地區,對長成材的樹木濫伐無度,進而導致喜鵲生存環境的不斷惡化。

中國人從不打喜鵲,也不吃喜鵲,為何數量越來越少?真相很殘酷

通過數據統計,還可以看出,喜鵲的消失跟較發達的農業區範圍重疊。這說明濫用除蟲除鼠農藥對喜鵲的危害同樣不可小覷。喜鵲是雜食飛禽,常在耕地、果園、菜園中覓食,很容易吃到受農藥污染的蟲子、種子、植物的果實等,因此導致喜鵲在農業發達地區以驚人的速度消失。

中國人從不打喜鵲,也不吃喜鵲,為何數量越來越少?真相很殘酷

馬上就到一年一度的七夕佳節了,民間有一種說法,在七夕看不到喜鵲,它們都去為牛郎織女搭鵲橋去了。當然這只是一種美好的假想。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在七夕前後正是喜鵲換毛的時間點,它們基本都躲在巢里。

中國人從不打喜鵲,也不吃喜鵲,為何數量越來越少?真相很殘酷

但是如果我們仍不加以重視,為喜鵲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它們就真的有可能如北美旅鴿一樣滅絕了。有一天,牛郎織女傳說中的喜鵲成為滅絕之鳥,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