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原標題: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以外,其實還有許多的習俗,你都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從端午節的傳說、習俗、美食、詩詞等方面重新認識一下這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傳說故事



1、紀念屈原說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2、紀念伍子胥說


春秋時期,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勾踐伐吳說


在浙江,還有端午節來源於勾踐操練水軍之說。而龍舟競渡活動,被認為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的歷史。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投降,在吳國過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卧薪嘗膽,重用范蠡、文種,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盡,終於一舉消滅吳國。後人為昭彰勾踐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於五月初五日這一天划船競渡,以示紀念。


端午節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懸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洒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長命縷



長命縷是端午節的一種配飾,用五色絲線結成手繩,可懸於門首、掛於床帳,或戴於孩子脖頸、繫於手臂上,可以避災除病、延年益壽。


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藥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端午節美食


1、鹹鴨蛋

端午節吃鹹鴨蛋也是一大習俗,俗話有云:「要吃鹹蛋粽,才把寒意送。」因為端午節過後預示著炎熱的夏天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濕,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眾多疾病。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祛毒,利於保持身體健康。


2、黃鱔


端午前後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蔘」的俗諺。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黃鱔也是很好的補養品,具有補中益氣、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3、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髮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端午詩詞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1《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念奴嬌》


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標籤:寫作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學語文 的精彩文章:

TAG:小學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