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當一位藝術家和寫作者相遇,他們在討論什麼?作為創作者的不同視角,會如何在碰撞?

藝術家石青和作家祝羽捷,在巴黎之花都市謐境藝術空間的午後完成的對談,從日常探討到城市生活,從旅行到游牧,最終歸於創作者的自律。以「景觀詩歌」,好好虛度時光。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作為創作者,如何看待日常?

石青:藝術家還是要在田野中工作的人,所有的工作來自兩部分,一部分來自藝術史,一部分來自田野。我是一個不依靠靈感工作的人。藝術家更應該依靠日常工作,而非靈感進行創作。日常和通常意義上的生活狀態是不同的概念。我個人的生活日常和普通人沒有很多差異,甚至還沒有很多人精彩。日常是代表理論化和哲學化的視角,我們應該如何重新認識日常生活,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被哪些事物所改變。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祝羽捷:藝術家在日常中創作,和寫作者非常相通。其實,靈感不是那麼驚世駭俗的事情,因為人生是非常平淡的,基本上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也非常相似,想像中的戲劇性的瞬間也是非常有限的。如何捕捉日常,就需要調動豐富的感知力和想像力。所以有時候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在旅行中寫作,就是因為旅行可以將自己抽離出過往熟知的環境,進入他人的生活環境而變成新鮮人。如果環境不變,或許只是你不再帶有新鮮的視角去觀察。我也在不停的訓練自己,在閱讀小說、文學作品及藝術品時,將自己抽離,用另一個視角去觀看,在想像中將自己和他人的經歷作出了對比,而產生不同的理解,敏感地去感知,可以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如何理解旅行/游牧?

石青:旅行這個概念,是一個工業化的概念。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人對於山水的遊歷還有所不同。中國傳統之中,文人將遊歷山水認為是一個與自然對話的過程,同時將儒家思想與文化立場作為情景一體的行為。而旅遊這個概念是更為近代的,隨著近代旅遊產業的誕生而誕生,更像是一種工業化的產物。旅行並沒有改變生活,而是將生活搬到所謂自然之中,並不是自發的進入自然。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而游牧,同樣是一個古老的概念,是一種生活生產方式,逐水而居,根據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適應。游牧和旅遊的區別在於,一個是生產型的,一個是消費型的。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藝術家的工作也是同藝術家的工作方式有關。我個人是以空間進行合作,很多作品並不在工作室進行,而是需要根據空間移動。思考一下究竟是否存在家鄉,在我的理解中只有一個各民族的家園。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祝羽捷:作為一個媒體人,每天都在接觸不同的知識領域和各個領域最優秀的人,但我從來不能在某一個領域深深的去挖掘,不能像藝術家一樣陶醉於他們的精神田野。那是我所嚮往的狀態,所以我決定去學習。

我一直有在關注匠人,在旅行的途中,如果我看到匠人的工作室,會特別留意。他們祖祖輩輩在從事著一個細小的領域。從這些匠人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平靜和幸福,從格物致知中得到無比大的智慧。這是我在過去很光鮮的生活之中無法體會的。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回到上海,對我而言,就是回到了熟悉的語境,一個熟悉的邏輯系統。對於城市的感知,飲食和方言,都是一種集體記憶,說到底,是這座城市的人讓你感到安全。我和我的讀者之間也有集體記憶。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不願重複,我已經出版了四本書,和我的讀者一起成長。

在我看來,寫作是一個做簡化的過程。寫作是一個巨大的信息篩選過程。我是一個表達欲比較強的人,看到很多故事或情景都會被觸動而寫作。當我想去讀書之時,就想選一個最無用之美的專業,那就是藝術。藝術給了我一個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觀看藝術品是一面鏡子,每個人在觀看時,都是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過往和經歷。藝術對我的寫作幫助很大。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創作之中,如何自律?

祝羽捷:作家也是一個生產者,和之前當編輯或者今天的程序員一樣。要給自己一個任務,以時間點為目標推進。對於創作者來說,這種目標又是一種束縛。過去的我會認為以後要靠寫作生活,應該非常自由,非常快樂,但是事實是恰恰相反。過去工作的時候,那時的自律是非常容易的,你非常清楚地知道哪天上班,哪天打卡。而現在,真的是完全無規則無紀律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自己強烈的自律精神。我現在開始理解如村上春樹這類的藝術家為什麼要跑步,然後強迫自己坐在書桌前。我現在要完成的自我去控制時間,需要用強很多倍的自律精神在後面做支撐。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石青:比起自律,藝術家面對的是一些更大的問題。自律和時間相關,而時間也是為了劃分工作的時間短,去生產等級,完成許可權的劃分。我的藝術標準不能按照機械的時間來計算,而是感知。藝術家面對的是一種自我僱傭的狀態,儘管沒有所謂上班的形態,但通過某種方式將自己的時間投入或出賣。所以藝術家很大程度上要自己建構時間體系。藝術家的生活很隨性,很不自律,但同時也充滿很多艱辛和不確定性。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巴黎之花特別邀請藝術家石青將西岸格樓打造都市謐境藝術空間,呈現系列藝術裝置「景觀詩歌」,旨在用獨特的視角呈現藝術與自然的關係,展示品牌延續百年的藝術審美與思維。在Art 24 Hours閉幕後,巴黎之花也繼續在這一特別的空間策劃不同主題的活動。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關於藝術家石青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石青,1969年出生於內蒙古包頭,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了近20年,現居上海。石青的創作處於一種跳躍性的不易歸類的複雜狀態之中,無論是媒介還是認知世界的方法系統,從最早的心理學行為解剖,到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政治衝突,以及社會主義文化遺產的繼承,一段時期里游牧式的工作方法使其進入真實的地理空間去創作,近期的方向更多集中於日常生活政治和藝術生產關係等領域。

曾參加過的主要展覽包括:何不再問? - 第11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2016);石青項目——腹地計 劃,時代美術館, 廣州(2015);江漢繁星計劃:氣候——2014青年藝術家研究展,武漢美術館, 湖北(2014);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大運河—戊戌365,威尼斯,義大利(2013);控制氣候的劇場,石青個展,香格納北京,北京(2013),重新發電 - 第九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當代藝 術博物館,上海(2012);美國聖達菲雙年展(2008),廣州雙年展(2005),布拉格雙年展 (2005),釜山雙年展(2004)等。近期個展有: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石青個展,香格納H空間(2012);無產階級花鳥觀,桃浦工作室,上海(2010);半途而廢——石青個展,香格納北京(2009);諸葛熊貓奇遇記——石青新作計劃,香格納F空間,上海(2007);電控制上海,比翼藝術空間,上海(2006)等。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關於作家祝羽捷

三五問:一場藝術家和寫作者的相遇

祝羽捷,曾用筆名「祝小兔」,「好好虛度時光」平台聯合創始人,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評論及策展專業,曾赴牛津大學進修藝術史,前《時尚芭莎》人物報道及專題總監。上海作協會員,已出版散文集《時光不老,我們不散》、《萬物皆有歡喜處》、《過去現在,一併深愛》、《世界從不寂靜》。

《世界從不寂靜》是暢銷書《時光不老,我們不散》作者祝羽捷(曾用筆名祝小兔)2018年全新散文作品,記錄了她在英倫兩年遊學期間的種種遇見和感受,以細膩美好又兼具思辨的文筆展現了年輕一代的生活態度和審美追求。

這是一本獻給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書,他們疲憊、困惑、憂愁,同時又熱切、不甘、渴望,而這本書呈現給他們的,正是一種可能並且可以屬於他們的彼岸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T新媒體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到來的同時,盤點那些美醜美醜的足球雜誌
探究 蘭亭序被墨跡塗抹的內容究竟是什麼?

TAG:YT新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