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難之際,他怒斥元軍入侵,像文天祥一樣大義凜然以死殉國!

國難之際,他怒斥元軍入侵,像文天祥一樣大義凜然以死殉國!

原標題:國難之際,他怒斥元軍入侵,像文天祥一樣大義凜然以死殉國!


山下庄附近有一個叫上河頭的村莊,那裡有一座廟宇,規模不大,所以並不引人注目,走過路過的人大多不知道裡面供奉的是何方神聖。其實,在七百多年前,這裡曾經演繹過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壯故事,一個名叫袁鏞的人,也像文天祥、張蒼水一樣,抱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堅定信念,忠君愛國,大義凜然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129年,北宋滅亡後,時任臨安知府的西門袁氏先祖袁子誠護送趙構南遷,到寧波後,他定居城西的聖旨亭(現新芝路附近),世稱「西門袁家」。袁氏家族的第五代傳人袁鏞就出生在這裡。袁鏞從小就聰明好學,精讀《春秋》,一有空就刻苦練武,漸漸地變成了一個文武全才。他十分讚賞西漢大臣蘇武的愛國精神。1271年,四十二歲的袁鋪中了進士,授簽書平江軍節度判官。正當袁鏞興沖沖準備赴任的時候,他的父親不幸去世。按舊時慣例,袁鏞必須在家丁憂三年。三年後,北方的元朝統治者對南宋虎視眈眈,國勢岌岌可危。袁鏞的出仕問題自然沒有人顧及,所以他仍舊閑居在家。當時袁鏞雖然掛職在家,心中始終懷著報國之志。他與鎮守寧波的宋皇室後裔沿海制置使趙孟傳、將作少監謝昌元兩人交往甚密。三人曾經在一起發誓,準備與寧波同存亡,必要時不惜以死殉國。



1276年的春天,南下的元軍攻佔杭州後,繼續氣勢洶洶地向寧波襲來,局勢危如累卵。那年農曆三月初九,元兵到達當時屬於慈溪的車廄,元將派游騎十八人作為先遣部隊,進駐寧波城西資教寺。袁鏞聞訊後向趙孟傳、謝昌元借兵百人,準備去圍剿元兵。當時趙孟傳對袁鏞說:「明天你先走一步,作為前鋒先與元兵交涉,我們隨後帶兵作為後援前來接應。」第二天,元軍大部隊到達慈溪。趙孟傳、謝昌元被嚇破了膽,不敢抵抗,竟然在車廄秘密向元兵投降了。


凌晨,元兵殺至城郊鱉山(現鄲州區集士港鎮山下庄一帶)。那天早上,袁鏞帶領三個家丁從寧波出發前往資教寺,找到元將鐵木爾其,聲色俱厲地說:「你們元朝師出無名,踐踏我大宋的土地,掠殺我的人民,真是天地難容!現在我們勤王之兵已經從四面向這裡彙集,你們想要回到北方也辦不到了!」鐵木爾其隨即叫出了其他十七個騎兵,用車輪戰來對付袁鏞。袁鏞帶著三個家丁與元兵進行了殊死拼殺,力戰兩個時辰,終因沒有後援,寡不敵眾。三個家丁身受重傷,袁鏞也被元兵俘虜後綁在一棵大樹上。


這時,趙孟傳、謝昌元來到袁鏞面前,要他歸順元朝,被袁鏞罵得羞愧而退。鐵木爾其考慮到元朝日後對江南一帶的統治,決定通過袁鏞收買人心,就對他進行勸降。元將勸降不成,又來硬的,他們見附近有很多用竹蔑製成的曬箕,就拿了幾個用刀在中間挖了一個很大的孔,把它們疊在一起套在袁鋪的頭頸上,然後威脅他,如若不投降,就燒死他。袁鋪冷冷地看著元將,沒作理睬。鐵木爾其見威脅不成,隨即點火焚燒曬箕。頃刻間袁鋪鬚髮全焦,但他仍舊厲詞怒罵,元兵黔驢技窮,就用刀刺袁鏞的身體,終於殘酷地殺害了袁鏞。袁鏞的兩個家丁想去救他們的主人,也都被殺害。


袁鏞犧牲當天剛好是清明。袁鏞的家人掃墓回來,舟行至鱉山潭,聽到袁鏞犧牲的噩耗,為免被元兵侮辱,紛紛投水自盡,死者計有十七人。至此,袁鏞家族一共有二十個人殉難。只有袁鏞才六歲的二兒子,僥倖抱住了一塊浮在水上的木板沒有被淹死,後來被僕人沈蘭解袂救起(此地後有「解袂匯橋」)。為了不使小主人再出意外,沈蘭把小主人藏在土墳中,偷偷送些青糍、黑飯給他充饑,直到五六天後元兵退走才把他秘密背回到家裡。袁鏞的一個侍妾因故沒有去掃墓而逃過一劫,不過貪婪的她為獨霸袁家財產,趁沈蘭等家裡人都去買棺木時,竟然把袁鏞的二兒子扔進了大水缸想淹死他。他在水缸里掙扎、哭喊。袁家的僕人朱腳聽到小主人的哭喊聲,一腳踢開惡婦,從缸里救出了奄奄一息的小主人。



山下庄的村民含著眼淚擇地安葬了袁鏞一家。袁鏞犧牲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城,心懷敬意的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到資教寺,來到鱉山潭前的河邊,灑淚祭奠英靈。袁鏞的摯友、南宋大儒王應麟聞訊後特地到山下庄掃墓憑弔袁鏞,並把一把寶劍掛在袁鋪墓前的樹枝上後才揮淚離去。後人仰慕英烈的浩然之氣,在山下庄立「袁進士抗節碑」。從明朝天啟元年(1621)開始,人們每年都會到在鱉山潭邊進行河祭。

清乾隆時,有人出巨資在離袁鏞就義處不遠建了一座啟孤廟,供奉袁鏞和他那些殉難的家人。此後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廟宇里香煙裊裊。而每年農曆三月初十,即袁鏞殉國之日,當地的人們都會舉行隆重的廟會,敬香供奉,祭拜袁鋪。當地百姓已經將袁鏞看作是他們的護鄉神祇。「文革」時,人們出於對袁鏞的崇敬,自發地把廟裡的袁鏞等人的二十尊塑像藏匿起來。20世紀90年代初,村民又集資修繕了啟孤廟,把袁鏞他們的塑像重新供奉在廟裡。

光陰荏苒,轉眼間到了2008年冬。袁鏞的後裔集資二十餘萬元擴建了廟宇,重塑袁鏞的坐像,並建暖閣,備供桌,鑄香爐。同時把「啟孤廟」更名為「袁聖君廟」,請郭西名士虞善來撰寫了金字廟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花默吟 的精彩文章:

最有魅力女俘:丈夫是亡國之君,她飽經離亂幾十載,迷倒五位君王
明朝駙馬爺跌入水中而亡,朱棣親自審案,賊喊抓賊涉事大臣成冤魂

TAG:飛花默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