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風景名勝湖區充滿神話色彩,湖底沉睡著一宋代古城,在待開發中

此風景名勝湖區充滿神話色彩,湖底沉睡著一宋代古城,在待開發中

原標題:此風景名勝湖區充滿神話色彩,湖底沉睡著一宋代古城,在待開發中



新余市區西南郊是江西省「三清山—仙女湖—武功山」與「廬山—仙女湖—井岡山」兩條旅遊線路的黃金交匯點。

這兒,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仙女湖景區。


2012年,中央電視台、安徽廣播電視台、以及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等多家影視公司聯合在這兒取景拍攝出品了古裝神話劇《仙女湖》——該劇取材於我國古代神話小說《搜神記》中的毛衣女下凡的故事,講述了女主角仙女小七與男主角非樂歷經波折的愛情故事。


2015年8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又授予仙女湖「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稱號。


仙女湖因此被推崇為「愛情聖地」和「演繹愛情經典的搖籃」。


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宣傳幹事伍榮達卻坦承,仙女湖其實是一個人工湖,是截江蓄水而成的水庫的一部分,原名為江口水庫,修建於 1958 年。


1995年,新余市政府為了開發利用其旅遊資源,將江口水庫更名為仙女湖,2000年,又將有關七仙女下凡的歷史傳說融入開發打造成仙女湖風景名勝區。



提起「江口水庫」這箇舊名字,原分宜縣史志辦主任、《仙女湖志》編輯部主編林禾耿有許多感慨。

他說,當年,為了修建的江口水庫,分宜古縣城被迫遷往袁嶺北面,即現在的分宜縣城,而初建於宋代的古縣城以及歷史上有名的「萬年橋」全被淹沒於水庫庫底了。


《分宜縣誌》有記載,北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8月,宋廷將宜春縣的神龍、招賢、豐樂、化全、儒林、彰善、挺秀、文標、旌儒、清教十鄉之地划出,另置為分宜縣,縣名取自「以分自宜春」之意。


說起被淹沒的分宜古城,林禾耿還如數家珍地提到了一起被淹沒的鈐陽湖書院、分宜師範、城隍廟、魁星閣、文昌宮、黃忠慤公祠、崇聖殿等等。



黃忠慤公,即是「靖難之變」的首難者黃子澄。

分宜地傑人靈,出過很多歷史名人,除了黃子澄,還有北宋江南第一相王欽若、江西第一狀元盧肇、明朝一代權臣嚴嵩、近代國畫大師傅抱石等等。


另外,分宜古城還出現過「陳多壽朱多福生死夫妻」的故事,該故事後來被馮夢龍收入了《醒世恆言》之中。


林禾耿的眼睛裡閃著亮光,曆數著分宜往日的輝煌,他突然想起了什麼,說,現在每年的枯水季,水區水位下降,分宜古縣城遺址還會露出水面,能看到少許古縣城的舊城牆和倒塌的房屋。


事實上,平常日子,也是可以看得到萬年橋的遺迹的。


林禾耿驕傲地說,萬年橋不僅是江西現存最早的聯拱石橋,也是江西第四大聯拱石橋,被認為是高超的建築,即使在今天,無論從歷史文物角度,還是建築藝術研究的角度來看,都著不可忽視的價值。


他還說,很多外地人不會想到,建造這座名橋的人就是嚴嵩,共耗費白銀萬餘兩。


嚴嵩造福桑梓基礎建設方面總共有「七橋一路」——七座石橋和一條官路。最令人稱道的就是萬年橋。當年,分宜人為了過河,把建橋過河的希望寄託給了時任首輔的嚴嵩。嚴嵩也非常慷慨,自掏腰包為家鄉捐建大橋。


為了建好這座橋, 76歲的嚴嵩還不辭勞苦,親自到江蘇江都縣選採石料,僱用大船運抵鄱陽湖,再改用數百隻小船運達分宜。



萬年橋建成,成了古城連接袁河南北兩岸的主要通道,為江西新余、分宜、宜春、安福之間相互連通的重要樞紐。


對這樣一座來之不易的公共設施,古分宜人愛若珍寶,時時愛護整修,三百多年沒有大的破損。


但是,自從1958 年截江蓄水改建水庫,橋與古城一併淹沒於水中。而到了70 年代,為了水道通航,人們用炸藥把偶浮出水面的橋身炸成兩段,數百年風雨不侵的「萬年橋」遂成斷橋。



伍榮達說,每年的春夏之交,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汛期,仙女湖都會開閘放水,萬年橋和分宜古城遺址會呈現在遊人眼前,成為仙女湖一大奇觀。為了保護好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景觀,景區在萬年橋周邊 200 米設立了禁航區, 「接下來,我們還將考慮對這座罕見的水下古城、古橋進行保護和修復,納入仙女湖全域旅遊規劃,並爭取申報文物保護單位,讓更多人知道仙女湖這片美麗的古迹和盛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30萬美元收購一書,以450萬美元轉讓博物館,遍獲讚譽聲
農民上交自家院內挖出文物,專家討論強調:「上交」改稱「捐贈」

TAG:覃仕勇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