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國家是如何在蒙古鐵蹄下堅持了二十年,未被成吉思汗征服?

這個國家是如何在蒙古鐵蹄下堅持了二十年,未被成吉思汗征服?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蒙元帝國的鐵騎和他們的率領者成吉思汗東征西戰,馬蹄聲一度響徹歐洲大陸,讓西歐人驚呼「上帝之鞭」。他在軍事方面的驚人才能和出神入化的指揮藝術讓人嘆為觀止,在當時的草原上,他就是無與倫比的王。可是,有一個國家卻在蒙元鐵騎的長弓和彎刀下堅持了二十餘年,這個國家就是西夏。

成吉思汗

相比較於當時的元帝國來說,西夏只能和當時偏安一隅的幾個小國一樣,生活在這個龐然大物的陰影下瑟瑟發抖。是什麼讓這個國家堅持了二十三年?難道當時所向披靡的蒙元鐵騎到了西夏面前也是弱到不堪一擊嗎?事實上並非如此,與其說是元帝國的軍隊潮水被西夏擋了下來,不如說是成吉思汗當時還在四處征戰,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思將目光投到西夏上罷了。另一個方面就是西夏懂得察言觀色,換句話說就是擅長「詐降」,一旦在和元帝國的軍事對峙中處於弱勢就開始求和投誠,可若是實力又略微恢復的時分就又勾搭其他小國和蒙古軍隊相對抗。逐步就構成了蒙古軍隊一打就投向、一撤就叛變的「滑稽」場面,可恰恰是這種看似滑稽的措施,極大地耗費了蒙古軍隊的戰力和耐心。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戰爭就是為了達成和平手段難以達成的目的。元、夏兩國第一次交手的目的就是為了從對方那裡虜掠各種物資來擴充本身的實力。成吉思汗在攻佔中衛之後便迅速撤兵,顯然只是一次戰略上的嘗試,但這次淺嘗輒止的佔領則展現出他預備擴張的謀劃。

到了1207年和1209年,雙方兩次交手,而蒙古軍隊沒有佔到什麼大的便宜。身為軍事天才的成吉思汗並不滿足於小打小鬧,而是決心此次戰爭一定要重創夏軍,對峙兩個月之後党項人終於頂不住了,被人家圍困在了城內。兵書有雲,十倍圍之,由此可見圍城比攻城更佔優勢,蒙古軍隊也更擅長運動戰而非攻城戰,一時間場面陷入僵局。最終天助蒙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河面暴漲,蒙軍引水灌城,使得城中的軍民死傷大半,最終城牆坍塌。在這之後西夏國主不得已求和。殊不知,其實蒙古軍隊在這場暴雨中受到的影響也不小,也因此順水推舟同意接受西夏的投誠。

1218年和1224年,蒙古軍隊又發起了兩次對西夏戰爭。至於西夏方面,雖然在養精蓄銳試圖抵抗蒙古入侵,但是終究由於實力相差太過懸殊而戰敗。雖然在局部戰場上,西夏仍然打了一些勝仗,但是從總體局勢而言,這次無疑還是蒙古佔據了上風。1226年,兩軍又燃起了戰爭,這次借口西夏遲遲不肯進貢,成吉思汗親征西夏。六十五歲的成吉思汗寶刀未老,一路上所向披靡,搶渡黃河,列陣於岸,兵分兩路,兵臨西夏靈、夏兩大重鎮。

靈州之戰可以說是兩國交戰以來尤為慘烈的戰役。夏末主差遣十萬軍隊死守靈州,但是在途中就被埋伏的蒙軍給予重創,靈州最終也因為守軍損失慘重而城破。但是在這一戰中蒙古軍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抗,傷亡數字也極為慘痛。成吉思汗惱羞成怒,下令讓軍隊在破城後屠城以示威懾。據史書記載,屠城過後靈州居民百不存一,屍骨掩野,遠遠望去白花花的一片。

最後,到了1227年終,蒙軍一路兵力曾經在圍攻中興府了,成吉思汗自己則率領著大部軍隊繞道西夏後方,構成前後夾攻的情勢,意圖一錘定音。夏軍最初拚死戰鬥,屢次擊退了蒙軍。但是這次老天爺似乎還是眷顧蒙軍,七月份的時分西夏的境內發作了一場激烈的地震,房屋倒塌,瘟疫四起,西夏已經沒有再度抵抗之力。無奈之下,夏末主企圖再次獻城投降,但是這個時分成吉思汗卻在西江得了重病,已經不久於人世了。聽到這個投降的消息,他卻再不給這個對手機會,而是立下遺言:在他死後秘不發喪,等到西夏獻城之時屠城中興府以絕後患。不久,西夏末主獻出了都城歸降了蒙古,還沒等將這些人押往蒙軍大本營時成吉思汗就已經撒手人寰。遵照了他的遺言,蒙軍將中興府夷為平地,對城中的兵士和百姓又進行了一次血淋淋的屠殺。

這位傾盡一生擴展版圖的雄主最終還是喪命在征戰西夏的途中,從此也可以發現西夏與蒙古之間從未斷過聯繫。而蒙古軍隊在成吉思汗的指揮下,征服西夏,也為之後元帝國的建立更進一步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仙讀史 的精彩文章:

TAG:貓仙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