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谷歌將退出美軍無人機項目;火星表面發現有機分子

谷歌將退出美軍無人機項目;火星表面發現有機分子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 稿 | 黃華、李研、馮水寒

責 編 | 惠家明

語音播報 | 宋宇錚

●●●

No.1谷歌宣布退出美國國防部無人機項目

?圖片來源:Diggita

近日,谷歌宣布將在2019年退出飽受爭議的美軍無人機項目。今年3月,國外網站 Gizmodo 披露谷歌參與了美國國防部軍用無人機計劃 Project Maven,旨在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改進無人機的目標識別能力。據報道,這是谷歌參與的首個戰爭研發項目。谷歌高管解釋稱,其他互聯網巨頭(如亞馬遜)也在爭奪與雲計算、機器學習相關的軍事研發合同,這些項目價值數十億美元。消息披露以後,超過四千名谷歌員工發起了抵制運動,呼籲谷歌退出合同。技術批評家認為,無人化武器涉及複雜的倫理問題,並指出「谷歌不應該參與戰爭」。 最終,公司內外的強大壓力迫使谷歌決定在當前合同到期以後不再續簽。除此之外,谷歌還發布了應用AI的7條「道德原則」,包括「對社會有益」、「避免增強或創造偏見」等。

文章鏈接:

https://gizmodo.com/google-plans-not-to-renew-its-contract-for-project-mave-1826488620

No.2 英特爾推出Optane非易失性內存,打破內存與硬碟區別

?圖片來源:Comptoir-hardware

內存與硬碟的一大區別在於:內存容量小,也無法長期保存數據。一旦關機重啟,內存上的數據就會丟失。而最近,英特爾正式推出了新一代Optane非易失性內存條,或將打破內存與硬碟的界限。Optane內存基於3D Xpoint晶元技術,在整合到DIMM內存模塊介面後,單條內存就達到了512 GB,並且能以 DDR4內存的速度進行存儲與讀取。由於具有「非易失性」,該內存在關機斷電後仍可保存數據。技術專家認為,這一產品將用於下一代伺服器。屆時,每台雙路伺服器理論上最高可使用12TB的內存,極大加速數據吞吐量較大的程序,減少數據從磁碟載入內存的延遲。

文章鏈接:

https://www.top500.org/news/intel-announces-optane-dimms-aims-to-disrupt-memorystorage-hierarchy/

No.3 為機器人開發具有主動感知能力的人造皮膚

?圖片來源:wiley

如何賦予機器人感知和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課題。在最新的研究中,喬治亞理工學院和中科院的科研人員藉助一種特殊的人造皮膚,讓柔性機器人具備了主動感知外部刺激和內部肌肉運動的能力。該人造皮膚的設計充分利用了「摩擦納米自發電技術」,比傳統的被動感測組件更節能。而因為同時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能與靈敏度,它能夠像人類一樣自主感知被移動物品的每個動作(包括靠近、拿取、抬升等),甚至還可以察覺到物品意外掉落的風險。談及未來的研發方向,該團隊表示:他們接下來要讓人造皮膚能夠感知聲音、光、並與人類進行互動。

文章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1114

No.4 火星上發現有機分子,或曾存在遠古生命

?圖片來源:Wikipedia

雖然火星上沒有發現生命體,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遠古時期的火星曾一度存在液態水。例如,科學家推測火星表面的蓋爾撞擊坑(Gale Crater)數十億年前曾是一片湖泊,這為生命的孕育創造了條件。最近,美國「好奇號」探測器在蓋爾撞擊坑採集了35億年前的岩石,發現其中竟含有噻吩和二甲硫醚等有機分子。其有機物含量達到10ppm量級,是之前報道濃度的100倍。不僅如此,科學家預計地底更深處的有機分子濃度可能更高。這一探測結果雖然還不足以說明火星上曾孕育出生命,但至少證明了火星表面曾存在有機物,而這正是生命誕生的基礎。對於未來的火星生命探索任務而言,目前的發現無疑是個好兆頭。

文章鏈接: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s9185

No.5 新型」繃帶「加速糖尿病人傷口癒合

?圖片來源:Pixabay

一處簡單的擦傷,可能不會引起人們的警覺。但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引發的神經損傷和毛細血管壁增厚讓傷口癒合變得很困難,個別情況下甚至導致截肢。6月11日,PNAS雜誌報道稱,美國西北大學的Ameer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繃帶,有助於糖尿病患者傷口恢復。這種繃帶中添加了一種名為A5G81的短肽,而這種短肽序列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可發揮重要作用。此外,繃帶所利用的水凝膠材料具有熱敏感性,在接觸到傷口後會迅速從液態固化成凝膠。因此,研發者表示這種繃帶可以很好地貼合傷口,而且更換時只需用冷鹽水沖洗,不會影響到再生組織。據了解,這一新型繃帶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文章鏈接: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6/05/1804262115

No.6 如何用細胞再生出一隻完整渦蟲?

?圖片來源:

Cell

多能幹細胞可謂是全能運動員,它能夠變身分化為皮膚、心臟、肌肉等多種細胞類型。成人體內不存在多能幹細胞,但是成年渦蟲體內仍然保有這種細胞。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成體多能幹細胞掌握著再生的秘密,可以為渦蟲再造出缺失的身體部位(包括頭)。但一直以來,人類缺少定位和追蹤這類幹細胞所需的工具,也不曾找到它們的活體「真身」。直到近日,斯托爾斯醫學研究所的團隊開發了一種結合基因組學、流式細胞儀等領域的新技術,非常適合於追蹤和分離這些幹細胞,其研究成果發表在了本周的Cell雜誌上。依靠這項技術,人們首次在渦蟲一類動物中分離出了活體的成體多能幹細胞。而以此為基礎,就可以再造出完整的渦蟲。就現實意義來說,該成果可能會推動再生醫學的發展,比如把渦蟲強大的再生能力賦予脆弱的人類。

文章鏈接: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18)30583-X

製版編輯:黃玉瑩|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商務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夏志宏:數學家丘成桐 | 「點滴」專欄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