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冬病夏治 必做的隔姜灸

冬病夏治 必做的隔姜灸

冬病夏治

什麼是冬病?

顧名思義,就是冬天容易發生的一些疾病,通常表現為手腳冰冷、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屬於中醫脾胃虛寒類疾病。

「冬病夏治」是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治療某些屬於虛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作用。

隔姜灸

簡單有效

歷史記載

隔姜灸,在明·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在明·張景岳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

隔姜灸方法

準備原料:艾絨,生薑,

01

把老薑切成片,橫截面盡量切大一點,每片厚度0.3厘米至0.6厘米,每片姜中心用牙籤刺上滿滿小孔;

02

把薑片放在穴位上,再把艾絨捏成小小的圓錐形放在薑片上,艾絨的大小可跟薑片的大小適當調整,點燃艾絨施灸,感覺燙時可以把薑片稍微移開一會,免得發生燙傷或灸瘡。艾絨燃盡後,再放置艾絨反覆施灸,薑片也可視情況更換。

03

每穴灸9~21壯(每灸一完一堆艾絨為一壯),每次約30~60分鐘。

最佳艾灸時間

每天的中午11點到下午1點,因為這個時候陽氣最足,天氣最熱的時候毛孔是打開的,邪氣都在表淺,容易治療。

隔姜灸功效

艾絨通經絡,生薑去寒,再通過穴位傳導,溫經散寒,糾正虛寒體質,達到治本的目的。

黃金三穴

調百病,傻瓜式艾灸

01

關元穴

出《靈樞·寒熱病》。別名三結交、下紀、次門、丹田、大中極。屬任脈。足三陰、任脈之會。小腸募穴。

02

中脘穴

人體穴位,屬奇經八脈之任脈。

主治:胃脘痛,腹脹,嘔吐,呃逆,翻胃,吞酸,納呆,食不化,疳積,膨脹,黃疸,腸鳴,泄利,便秘,便血,脅下堅痛,虛勞吐血,哮喘,頭痛,失眠,驚悸,怔忡,臟躁,癲狂,癇證,屍厥,驚風,產後血暈。

03

足三里

《靈樞》: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贏瘦。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里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朴艾 的精彩文章:

TAG:朴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