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陸菠蘿滯銷,為什麼還要買台灣鳳梨?

大陸菠蘿滯銷,為什麼還要買台灣鳳梨?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濱哥哥】

廣東徐聞素有中國「菠蘿之鄉」的美譽,國內市場上三分之一的菠蘿都出自此地。然而,近期徐聞菠蘿繼2016年後再次滯銷:即便價格由往年每斤1元左右跌至2毛,依舊無人問津。與此同時,台灣的水果也出現了大量滯銷的現象,特別是鳳梨也同樣暴跌。

恰逢此時,曾經集體訪問大陸的「泛藍八縣市」之一的台東縣長黃健庭到大陸參加海峽論壇,向福建省台辦推銷台東鳳梨並獲得了500頓訂單的消息也出現了在我們眼前。一個是徐聞菠蘿滯銷,一個是採購台灣鳳梨,兩相比較下似乎很難讓人接受。

但是,在討論之前,我們先來具體了解相關信息,方便大家了解大陸菠蘿的市場狀況。這個有助於理解其他水果滯銷問題——產業升級很必要。

為什麼徐聞菠蘿會滯銷

廣東湛江徐聞縣,大陸南端的小縣城,高達50萬頓的產量讓其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菠蘿的海」。然而,最近這個菠蘿上市的季節,徐聞菠蘿的價格卻遭遇一波三折:4月中旬徐聞菠蘿上市初期,售價為每斤0.5-0.6元。為了推動菠蘿銷售,4月28-29日,徐聞縣舉辦了菠蘿文化旅遊節。菠蘿價格一路高漲,賣到每斤1.3-1.4元。5月1日過後,下跌至每斤1元左右。後面幾日價格連續下滑,跌至每斤0.6-0.7元,次果最低賣到每斤0.2元。因此也出現了大量「菠蘿爛在地里」的新聞出來,注意,0.2元的已經是次果了。

徐聞菠蘿為何滯銷?

其實這種滯銷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在2016年,徐聞菠蘿也曾大量滯銷,當時還發生了「笨生鮮」事件。而今天,海南和台灣的菠蘿也同時遇到了滯銷的情況。其主要問題就在於——天氣原因。

由於年初受到寒潮的影響,菠蘿的生長期延長了30多天,導致了兩個時段的菠蘿大量扎堆在5月份成熟上市,銷售渠道短時難以消化。而膨果期連續暴雨,又造成了大量「水菠蘿」、「黑丁菠蘿」的出現,產品質量嚴重受影響,導致很多收購商都不願意收購這些低品質的菠蘿。品質受到影響加上海南、台灣等地的菠蘿同樣扎堆上市,導致兩岸菠蘿的價格都集體跳水。因此,滯銷並非是徐聞一個地方的問題,兩岸都遇到了這個問題。

那麼,徐聞的滯銷問題解決得如何了?

所幸的是徐聞政府方面在積極解決問題,儘可能減少農民損失。在吸取了2016年的滯銷教訓之後,徐聞縣政府就開始舉辦「徐聞菠蘿旅遊文化節」來打造文化品牌,而今年已經是第三屆。從價格波動曲線來看,在前期確實帶領了價格的上漲,只不過先前延期的菠蘿5月份集中上市後又跳水了。後續中,徐聞縣政府也協調了沃爾瑪超市對菠蘿進行「愛心採購」並賣到了93家的超市中。中化農業分銷事業部也積極調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分公司60餘名銷售管理人員,並聯合當地30餘名業務合作夥伴,將采銷的愛心菠蘿第一時間分發至300餘個基層鄉鎮門店。還有其他的電商平台也在一起助力菠蘿的銷售。

然而,這並非完全的解決之道。

誠然,文化節打造品牌,電商與超商結合的推廣方式確實為滯銷提供了出路。但是,真正困擾徐聞菠蘿的並非只是銷路問題,而是品質問題,這點從由於天氣原因導致出現「水菠蘿」、「黑丁菠蘿」從而賣不出去,沒人收購爛在地里可以看出。徐聞縣的菠蘿面積大約32萬畝,其中的菠蘿品種95%以上都是「巴厘品種」。這種品種的菠蘿是上世紀20年代引進種植的,至今都快100年了,也未經過改良。從而導致這種菠蘿的種植方式便是種下後靠天吃飯,在品質上比不過其他的品種。

而與「巴厘品種」做對比的是同樣在徐聞、同樣時間上市、經歷過同樣天氣卻完全不愁銷售還高價賣出的紅星農場「台農17號」菠蘿。在這場滯銷的風波中,同樣在徐聞的紅星農場的菠蘿自銷售以來,價格都平均在每斤3元以上,收購價保持在2.5-5元左右。

「台農17號」品種菠蘿,顧名思義就是該農場考察台灣地區後,兩年前引進來的優良品種,其品質就體現在它的價格上。同時也不光是引進品種,還升級了種植方式,安裝噴灌設施,起壟後覆地膜種植,用有機肥,採取水肥一體化種植保證了該品種的菠蘿質量。因此該品種的菠蘿能達到每畝8000多元的利潤。不僅是徐聞引進了,海南同樣也引進了這個品種。

徐聞農民並非不知道「台農17號」「金菠蘿」等品種,而是各種原因導致他們望而卻步:比如投入大,新品種每畝需要多投入三四千塊錢;有虧本的可能性;種植方式更精細化,更「麻煩」等等,這都是挑戰。因此導致種植的數量並不高,從而也導致了三年兩次滯銷的問題。這都是教訓。

徐聞菠蘿之外的「台灣鳳梨採購」

讓我們回到事件的另一方面:採購台灣鳳梨的事情上。

「徐聞菠蘿滯銷,幹嘛還要採購台灣鳳梨!」「菠蘿就菠蘿,叫什麼鳳梨!」大家肯定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和情緒。

首先是菠蘿與鳳梨的稱呼上。其實兩者在生物學上完全是一個東西,菠蘿就是鳳梨,鳳梨就是菠蘿。然而,在市場上,兩者的銷售卻有著不同的地方。其主要的區別在於,菠蘿有刺眼,削皮後還需要將刺眼挖掉,同時由於某種酶含量高,需要蘸鹽水否則舌頭會麻。而鳳梨卻沒有刺眼也不會麻,甜度根據品種不同會更甜。這就導致了兩者在市場銷售的時候,不僅會分開銷售,同時價格也不一樣:鳳梨一般比較高。而市場上也習慣將台灣品種的菠蘿稱為鳳梨。

那麼,為什麼要買台灣的鳳梨?

隨著民眾生活需求在不斷提高,對菠蘿的品質需求也有了新的需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菠蘿的消費量年均增速在7.5%,每年我們要進口的菠蘿數量就達到了3.5萬噸。而大陸的產量是多少呢?155萬噸。

也就是說,我們在菠蘿每年產量達155萬噸的情況下,還要進口3.5萬噸來消費。對於菠蘿的消費,即便是貴一點,但是品質好的話則無所謂。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在徐聞,「巴厘品種」的菠蘿會滯銷,而「台農17號」則暢銷無虞甚至供不應求,因為大家對品質的要求提高了。

正是在這個消費的驅動下,導致了我們每年其實都從台灣進口了2萬多噸以上的鳳梨來消費(2017年進口了2.68萬噸)。從台灣農業委員會的數據來看,台灣鳳梨在大陸的銷售並沒有受到政治影響,反而年年遞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們的菠蘿消費需求量不斷增大,品質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台灣地區選育後的菠蘿品種及其氣候種出來的菠蘿在大陸市場深受歡迎,同時對比東南亞又具有從小三通運輸的優勢。台灣鳳梨的外銷上,大陸的銷量佔據了其九成以上的份額。

也就是說,福建台辦採購的這500頓的訂單,也不過是全年台灣運到大陸的2%的份額,既給了藍營市長面子,同時也擠了其他縣市的份額。畢竟,福建台辦的本職本身就是對台工作,不買台東的鳳梨,也沒法越權訂購徐聞的訂單,何況還是藍營地方縣長親自過來的。

台南市永康零售市場鳳梨價格,從一支35元到3支50元都有

交給消費者選擇吧

有的人會認為,台灣水果大多是從台南進來的,而台南是民進黨的鐵杆票倉,他們支持的民進黨台獨,所以是「台獨水果」,我就是不想買可以嗎?

當然可以,市場由消費者決定。太森國際貿易總經理謝忱勛就表示,去年他去四川成都參展推廣台灣水果的時候,就被消費者告知他們不願意買「台獨水果」。市場的選擇已經幹掉了台灣香蕉也幹掉了台南虱目魚。

但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現狀就是:大陸本地的菠蘿品質競爭力還需提高,同時對於菠蘿的消費缺額高達3.5萬頓。因此從台灣進口菠蘿確實是一個滿足大陸消費者的渠道。

因此,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產品的升級換代與多樣化消費市場十分重要。我們需要對本土的菠蘿品種進行改良、升級,同時打造徐聞菠蘿的電商化道路,這個過程離不開各地政府和民眾的努力。我們也看到,隨著需求的提升,我們也不再只進口台灣的菠蘿,同時菲律賓也開始大舉進攻大陸消費市場;去年開始,哥斯大黎加暢銷歐美的菠蘿品種也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我們菠蘿的消費市場會更加平衡多樣化。

我們常說,產業需要供給側改革,徐聞的菠蘿滯銷帶給我們的便是這樣的啟示:表面上的天氣災害,產量過剩,無法掩蓋過時的種植模式導致了抗風險能力弱的事實。同時低端的品種無法滿足市場上對品質的需求,這才是深層次的原因。而徐聞的菠蘿需要產業升級就必須進行改革,這同樣也是徐聞政府面臨的責任與工作。

至於馬英九希望大陸多購買台灣滯銷的水果嘛,這個就交給市場解決吧,畢竟不受大家歡迎的水果也沒辦法。

2017全年數據顯示:台灣香蕉進口量為零,早已被菲律賓等國外香蕉打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台媒體人從「水煮香蕉皮」看到了「台灣必倒」
不要小瞧蔡英文!台作家:言論自由恐被打回原點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