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朝獨有現象:開朝三位皇帝相繼禪讓,不愛當天子只愛當太上皇

此朝獨有現象:開朝三位皇帝相繼禪讓,不愛當天子只愛當太上皇

原標題:此朝獨有現象:開朝三位皇帝相繼禪讓,不愛當天子只愛當太上皇


我國歷史上的南宋王朝,是一個偏居一隅的王朝,它有一個很有趣甚至可以稱之為奇怪的現象:皇帝不愛當天子只愛做太上皇!


南宋這一獨特的現象和我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那種父與子、兄與弟之間為了皇位而骨肉相殘的宮廷血案完全不同,真是獨立於封建皇族歷史的一個奇怪現象。


首先是宋高宗趙構,靖康二年(1127年),年僅20歲的他,在金兵滅亡北宋政權後,他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宣布即位,後又定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延續了趙氏的宋王朝。


1161年,金海陵王完顏亮又率兵大舉南下入侵,只是在採石被以虞允文所統帥的宋軍所擊敗,使南宋又轉危為安。但趙構所採取的苟且偷安的國策持續遭到軍民的強烈反對,他自覺難以統治,就以年老厭煩政務為借口,開始籌劃退位。


由於趙構沒有子嗣,他為了退位,最後選定了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shèn)為養子,並於1162年正式冊立趙昚為皇太子,同年六月,趙構宣布退位,把皇位傳給了趙昚,自己當上了太上皇。


宋高宗趙構,從1127年即位,到1162年退位,當了35年的皇帝,而他當太上皇的時間也不短,1187年,80歲的趙構才病逝,也就是說,趙構又當了25年的太上皇,他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當太上皇時間最長的一人了。


趙昚即位後,是為宋孝宗,他生於1127年,他當上皇帝時僅35歲,正值壯年,因此他即位後,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斥退了秦檜餘黨,重用抗金將士,並追復岳飛及其子的官職,依禮重葬。


後來宋孝宗起用抗金名將張浚,並出兵北伐,一度擊敗金兵,收復了靈璧、宿州等地,然而前方將領李顯忠和邵宏淵不和,又被金兵擊潰,北伐失敗。


1164年,南宋和金兵又重新訂立了屈辱的「隆興和議」,按照和議,宋向金稱侄皇帝,不再稱臣。1187年,80歲的太上皇宋高宗去世,早已失去北伐鬥志的宋孝宗此時也已經60歲了,宋高宗的去世讓他感到心灰意冷,也萌發了像宋高宗一樣禪讓的想法。


1189年,金世宗完顏雍病死,其21歲的孫子完顏璟即位,按規定,南宋皇帝應向金皇帝自稱皇侄,年逾花甲的宋孝宗不願向比自己小40多歲的金章宗稱侄,他立即把皇位禪讓給了太子趙惇,自己也就當上了太上皇。宋孝宗在位27年,又當了5年的太上皇,於1194年去世。



趙惇生於1147年,42歲時即位成為宋光宗,他當上皇帝後,偏聽偏信皇后李氏,與太上皇宋孝宗隔閡甚深,宋孝宗病重也不去探望,最終在5年後,即1194年因為拒不參加宋孝宗的葬禮,而被大臣聯合吳太后彈劾,擁宋光宗次子嘉王趙擴為皇帝,宋光宗即被動升格成為太上皇。宋光宗又當了6年的太上皇,於1200年病逝。


怎麼樣,南宋一朝從開始的三位皇帝連續禪讓,不想當皇帝,只想當太上皇,是不是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南宋一朝的帝王不思進取,只貪圖享受安逸的生活呢?

本文參考文獻:《正說中國三百五十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唐太宗繼位後召開了一次辯論會,決定了唐朝的執政走向
李淵為解決儲君之爭,想出一計,如果實施,後果比手足相殘更嚴重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