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彭博商業周刊》前創意總監做了一份新報紙,我們為什麼關注它?

《彭博商業周刊》前創意總監做了一份新報紙,我們為什麼關注它?

前段時間Interview雜誌停刊又復活的新聞接連傳出,這一次,人們除了感到惋惜,也開始了自我反省:「雖然覺得遺憾,但我自己從沒認真翻過這本雜誌啊。」

我最近一次發布和雜誌有關的內容,是和時代周刊有關的。當時,958 台真實的無人機勾勒出雜誌的新封面,包含了富有標誌性的 logo 和雜誌封面的紅色邊框。

為這個封面喝彩,並不是為了歌頌傳統媒體和印刷,而是致敬設計、創意和精密執行力在媒體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代表的精神理念和趣味。

後來就收到這樣一則評論:「對受眾們淺薄追求視覺衝擊品味的迎合,無用而濫用的嘩眾式營造,這本身恰恰說明《時代》輸給了時代。」

真的是這樣嗎?

社交媒體平台在視覺設計上的局限,讓我們適應了一種直接而粗糙的獲取信息的辦法——例如微信公眾號對信息的呈現是「線性的」。受眾一旦被平庸教化,對內容呈現創意和視覺的鄙視,就會成為一種常態。

就在報刊業夕陽西下的時刻,《彭博商業周刊》前創意總監 Richard Turley 決定設計一份只關注紐約和紐約生活的報紙——Civilization(文明)。

嗯,竟然是報紙。

在介紹這份報紙的不尋常之處前——它位於文章最後,是最重要的——但我們不妨先簡單回看 Turley 的職業生涯,那是一段用設計拯救傳統媒體的奇妙旅程。

逆流而上難免有些英雄主義,不過對於曾經挽救《彭博商業周刊》於頹勢的 Turley 來說,英雄的稱號並不過分。你會發現,設計在他的手中就是一把利器。設計並非「只有美就一無是處」,更好的設計,也能提高獲取信息的效率。

設計師

■ Richard Turley

當年從英國利物浦藝術學校畢業後,Turley 加入了《衛報》,擔任創意總監 Mark Porter 的助手。

彼時,《衛報》的印刷產品還是一種大開頁的報紙,兩人也因此有機會在巨大的版面上進行實驗,不斷地改進設計。

兩年後,Turley 成為《衛報》旗下獨立項目G2 section的藝術總監,這是一份專題日刊雜誌,也是他離開衛報、加入彭博商業周刊前的最後一份工作。

它長這樣:

此時,他的設計風格已經非常有辨識度了。

2010年,Turley 接受了《彭博商業周刊》新任編輯Josh Tyrangiel的邀請來到美國,在這本重新復刊的商業雜誌中擔任創意總監。

上任之初的第一次電話會議上,他便決定把雜誌的字體全部更換為 Helvetica 字體——

他說自己痛恨美國雜誌的原因就是,它們把時間都花在了設計十五種不同的字體上面。而就在讀者花費大量的精力區分這些字體時,早就忘記自己起初買雜誌是為了什麼——高效地獲得信息。

下面就是以 Helvetica 字體設計的封面。

此外,彭博社對設計的重視,也給了 Turley 更多的發揮和試錯空間。

相比月刊,周刊製作周期更短,很多對於封面的大膽想法都可以嘗試,即使最終得到的反饋效果並不理想,等到下一周就可以重新來過。

彭博商業周刊出現了許多經典封面。

而 Richard Turley 「設計先行,插畫與攝影次之」的理念,也是這本雜誌重生的關鍵。

從文章內容的排版,到各種風格鮮明的圖表的加入,擅長讓圖像說話的表達方式,最終改變了公眾對於金錢和商業的看法,銷量也隨之增長。

我猜在電腦或者手機上看到這些版式,你會覺得——太亂了。但是試想:當你看到它們的時候,你是在翻閱雜誌,這種雜亂感很容易會變成一種撲面而來的信息感。

根據美國雜誌媒體協會(MPA – The Association of MagazineMedia)的數據報道,《彭博商業周刊》在 2011 年第一季度的廣告營收同比上漲了 65%。

MTV

憑藉不同尋常的設計風格,Turley 在美國成功地開拓了職業生涯,他的個人風格所產生的奇蹟般的效果被稱為The Turley Effect,應該說是很高的評價了。

以至於當他在入職四年後離開彭博商業周刊、轉而加入MTV音樂電視網時,媒體甚至寫下了這樣的標題:Richard Turley 能讓 MTV 再次酷起來嗎?

2014年的夏天,Turley 以故事可視化(Visual Storytelling)項目高級副總裁的身份(一個專門為他設置的崗位)正式開始在 MTV 的工作,負責由他和團隊開發的新項目 MTV NO CHILL——這是一個為期四周的電視實驗產品,每晚六點至八點在 MTV 直播,一周五次。

Turley 將節目的受眾定位為「叛逆的年輕人」(youthful rebellion),他的工作就將年輕人群體中的叛逆力量轉化到電視節目中去。

如此一來,在雜誌中所信奉的設計規則便不再適用,轉而替代的是年輕化的表達方式,例如表情包和大量極具色彩衝擊力的拼貼畫。

啊,我的眼睛……

最終的結果也是 Turley 希望看到的:在社交網路上,大家紛紛評論著「眼瞎了」,MTV NO CHILL 同樣完成了它作為「培養皿」的使命——去檢測 MTV 品牌忠誠度的發展前景,在社交網路上的粘合度,以及與聽眾們的互動程度。

結束了這個短期的實驗項目後,Turley 繼續帶領團隊製作日更的視頻、圖像和可供探討的社交話題,來擴大 MTV 在社交網路上的影響力。其中僅僅是新聞頻道的內容在當時就為 MTV 在推特和臉書上吸引了330萬和150萬人的關注。

■ Richard Turley 在 MTV 任職期間,針對美國非裔青年 Mike Brown 遭白人警察射殺事件,製作的新聞內容。

自始至終,他所堅持與相信的就是:好的設計,可以讓信息的傳播效果事半功倍。

廣告人

進入四十歲後,Richard Turley 結束了在 MTV 的兩年職業經歷,選擇進入全球最大的獨立廣告公司之一 Wieden + Kennedy,作為執行創意總監負責公司全球業務的內容與設計工作。

也許你對這家廣告公司並不熟悉,但 Nike 的那句「Just Do It」你一定知道,這句沿用至今的廣告語就是公司創始人之一Dan Wieden的傑作。

從2016年在Wieden + Kennedy 工作至今,Richard Turley 最為人熟知的業績是領導並主持了F1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品牌重塑工作。新的 LOGO 替換了此前使用了23年的舊標誌,同時還有一系列專為品牌設計的字體也將投入使用。

不論是LOGO 還是字體的形狀,都在暗示 F1 賽車扁平、低底盤、極速的形象,對於 Truly而言,這一項目的挑戰在於「如何從創意的角度將這一老牌賽事重新定位為一家面向未來的娛樂品牌」。

從最後展示的結果來看,品牌重塑是成功的,這也印證了 Wieden +Kennedy 的首席創意官 Colleen DeCourcy 對 Richard Turley 的評價——

「他總是有這樣的能力,用自己的設計與流行文化建立獨特的聯繫。」

報刊設計

當然,進入廣告業的 Richard Turley 並沒有停止對印刷雜誌和報紙的熱愛。2017年,他先後參與制作了兩本雜誌——032c和Mushpit。

德國半年刊雜誌032c也好,英國雜誌Mushpit 也好,你可以輕易地辨認出這就是 Richard Turley 的設計風格——重疊的圖像,交叉排布的版式,怪誕又充滿個性,清爽、簡潔,疏密有致,總之沒有多餘、冗雜的元素,設計恰到好處地為內容服務。

除去這兩本雜誌,起步於《衛報》的他,為了重新找回設計一份報紙的感覺,在2017年參與制作了激進主義藝術平台網站 Good Trouble 出版的第一份紙刊 Good Trouble issue 23。

■ Good Trouble issue 23

這家成立於2016年11月的網站是由 Dazed & Confused 的前任編輯 Roderick Stanley 創辦的,因為要在紐約舉辦一場有關反抗與藝術的主題活動,才有了這份紙刊的誕生。

十二頁的報紙,A2 紙大小的版面是吸引 Richard Turley 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他來說,現在所有的東西都是在為手機屏幕而設計的,「對設計者來說,這沒有任何發揮的餘地,你沒有辦法再拿尺寸大小來做文章了。」

正是有了Good Trouble issue 23 在此之前的鋪墊,Richard Turley 萌生了創辦一份屬於自己的報紙的想法。

你將看到的報紙——Civilization誕生前的故事,就是這樣了。

新的報紙

與時下的紐約媒體不同,Civilization不關注任何天下大事,它的官方網站上有一句話很好地介紹了自己:一份關於紐約的報紙。

先說結果:它大受歡迎。看看這份報紙在 Instagram Story 中被展示的內容你就知道了。

當你走在紐約的街區間,各種有趣的事情會吸引你的注意力,你也會與身邊的人產生隨機的交流,Civilization 所呈現的正是這樣一種體驗。如果閱讀了這份16頁的出版物,你會感受到像是在紐約城內漫步了一整天。

它不以宏觀的視角去審視一座城市,而是讓讀者能夠儘可能貼近這裡的生活。

Civilization 關注紐約的社會、文化,也關注一些新聞事件。第一期報紙中的選題包括紐約市警察局、紐約市中學、芭蕾女舞者、新自由主義、藝術博覽會等。

這份報紙的設計更是延續了 Richard Turley 一直以來強烈的個人風格:用巨幅的塗鴉和明亮的黃色吸引人的注意力,密集的文字更像是某種拼貼,信息邏輯之間可以隨意被打斷。

總之,僅僅看到封面你也能夠知道這是一份視覺和設計驅動的報紙。

如今,當你流連於那些售賣書籍和雜誌的店鋪時,你會發現很多曾經擺放書架的位置已經被小吃店和咖啡廳所取代,速食文化正一步步蠶食紙媒的生存空間。以往那種在報刊攤中發現好雜誌所獲得的驚喜,看到新期刊發售的快感,已經隨著時代變化而逐漸消逝了。

Richard Turley 惋惜紙媒的離去,這也迫使他開始了現在的創業——去尋找有形和永恆的價值。

「在這個電子化閱讀的時代,很少能夠得到像報紙一樣的閱讀體驗。如今的人們會將眼睛貼近不停滾動的屏幕,閱讀線性的文章,而 Civilization 會強迫你的視線在版面間移動,被周圍的文字和靈感所觸動。」

由此看來,Richard Turley 試圖給報紙這個以傳達信息為主要功能的媒介,加上第二重意義,讓報紙的版面設計形成具有辨識度的品牌,當讀者隨意翻閱的時候就可以獲得直觀的印象,降低最初閱讀文字時的抗拒感。

■ Civilization 報刊內頁展示

自從社交網路佔據了人們接觸信息的核心,照片就已經成為了時代的主流,它們具有極強的實效性和煽動性。但是照片的煽動性很大程度上讓新聞成為了炒作,強加給讀者對於事物的偏見。

因此,Civilization 幾乎完全拒絕了圖片這種信息媒介,轉而使用大量的文字和圖表記錄一座城市,讓讀者獲得扁平的閱讀體驗。

在這份完全遵從 Richard Turley 設計風格的報紙中,你可以充分地體會到他一以貫之的「設計先行」的理念。

雖然 Civilization 幫助讀者獲得了更完美的閱讀體驗,但客觀來看,這並不意味著紙質刊物找到了出路與存活的市場。這是一個風險投資的時代,在媒體品牌或關門或被收購的現狀下,沒有人願意冒險去投資一本雜誌,因為這顯然是一樁只賠不賺的生意。

眼下這樣的問題的確無法克服,不過這是否說明人們就不再需要一本實體雜誌或報刊了呢?

如果你認真觀察過人在閱讀書籍和手機時眼神的差別,就會知道答案是否定的。在版面充足的情況下,正是一流的設計調動起我們的視覺系統,而不是一塊小小的電子屏幕。

同行人

同樣在嘗試用報刊這一形式去吸引更多人群的,也不止 Civilization 一家,而且我分別都介紹過了,例如時尚電商網站 MR PORTER 推出的 THE MR PORTER POST 和 MONOCLE 推出的周報。

當然啦,這些新報紙的出現並不是紙質媒體回春的訊號。

越來越多的品牌開發紙質刊物往往都有著明確的目的,或是為了完善品牌的生態系統,它們被Richard Turley 這樣的設計師賦予了更多的創意和美感,目的是為了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讓用戶獲取信息更有效率。

此時,紙質刊物才真正發揮了它的功能,而非滿足一部分人的虛情假意。我們關注這份嶄新的報紙,正是因為它認可並且重現了「設計」在媒體中的非凡價值。


來源:烏雲裝扮者

原標題:《彭博商業周刊》前創意總監做了一份新報紙,我們為什麼關注它?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愛情公寓》是翻譯界的良心
莫斯科市中心計程車撞向行人 包括墨西哥球迷在內七人受傷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