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5月券商業績出爐 興業跌出前十 東吳難挽頹勢

前5月券商業績出爐 興業跌出前十 東吳難挽頹勢

紅刊財經 惠凱

近日,券商1-5月的月報已經披露,前5個月的業績也基本奠定了上半年的行業格局。相比去年,行業盈利前十強的券商基本未變,唯獨興業證券滑落到10名開外。值得注意的是,虧損券商數從去年同期的兩家擴大到今年的6家,行業利潤率也小幅下滑,顯示當前「嚴監管+清淡」的行情確實嚴重衝擊到了證券行業。

就分項業務而言,記者注意到,IPO驟冷導致承銷冷清、股價下跌導致的質押爆倉對券商傷害最大,6家虧損券商中也不乏主打投行業務的精品路線券商;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當前的IPO格局得不到改善,投行就可能上演硬性裁員。

其中,東吳證券表現尤其不佳,今年1-5月的凈利潤不足去年的50%,究其原因,過會的IPO主承銷項目從去年同期的8家銳減至今年的1家,承銷收入縮水嚴重,此外其質押項目也頻頻踩雷。

窮則思變,多家券商已啟動從傳統的通道型券商向財富管理型券商的轉型。太平洋證券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孟京也認為,財富管理轉型是大勢所趨,不過就目前來說,以產品銷售為代表的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尚不足券商總營收的15%,仍低於經紀業務。此外,獨角獸上市也是新的增長點,有券商測算,獨角獸回A將為大型券商帶來120億元以上的增量承銷保薦收入。

大型券商強者恆強,中小券商虧損擴大

今年1-5月,納入統計的50家券商共實現凈利潤263.67元,其中前十家頭部券商盈利200億元。就公司而言,中信證券的龍頭老大地位再次得到延續,前5個月錄得凈利潤31.84億元。國泰君安和華泰圍繞亞軍展開激烈角逐,兩家的凈利潤均在29.5億元-30億元之間。不過近幾年來大踏步前進的華泰卻未能延續逆水行舟的勢頭,儘管華泰的凈利潤率達0.6%,遠超國泰君安的0.41%,但前5月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下跌20%。

總體來看,2018年1-5月營收前十強基本還是延續了2017年同期的格局,但也並非沒有意外。記者注意到,2017年1-5月凈利潤排行業內第10名的興業證券卻在2018年滑落到12名,今年1-5月凈利潤僅5.3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45%。

分業務來觀察,經紀業務是券商的基礎業務。中證協公布的2017年券商經營數據顯示,去年全行業131家券商實現總營收3113億元,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的凈收入為820億元,高於投行、資管等。太平洋證券財富管理部總經理孟京也告知《紅周刊》記者:「如果將信用業務也納入經紀業務的統計口徑,那經紀業務還是多數券商的第一大業務。」就1-5月的成交量排名(股+基)來看,華泰、中信和國泰君安居前三。成交量前十的券商也與利潤榜前十幾乎完全重合。其中,聯儲證券、天風證券的交易量排名各躍升13、11名,進步幅度較大。

究其原因,記者注意到,2017年10月底,聯儲證券的註冊資本金從13.73億元增資至25.73億元。除了資金實力外,聯儲證券董事長沙常明曾表示,公司將華為的人事制度引入證券行業,在業內率先嘗試「合伙人制」,從快速攀升的交易量排名來看,上述「組合拳」確實卓有成效。

此外,已公布業績的券商凈利潤率也出現了小幅下滑。近兩年1-5月凈利潤率最高的券商均為華泰證券,但凈利潤率卻從0.63下降至0.6,券商的凈利潤率中位數也從0.31降至0.3。去年1-5月,僅有瑞信方正、太平洋兩家券商虧損,今年的虧損券商已經增至6家,除前述兩家外,還新增了中德、華英、摩根士丹利華鑫和第一創業承銷保薦。

一家連續兩年1-5月業績均虧損的中型券商向《紅周刊》記者回復稱,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所持金融資產中的權益類證券較為集中,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導致「自營業務產生較大浮虧」。這家券商表示,今年公司調整了投資結構,加大固收類證券的投資規模,公司權益類投資虧損較去年同期減少,非權益類投資收益增加,整體虧損額度已較去年有所收窄。

「投行+質押」業務拉後腿,東吳證券難挽頹勢

記者注意到,上述虧損券商中,大部分主打投行業務。這與2017年10月以來的IPO格局變動不無關係。Wind統計,2017年全年完成IPO融資2301億元、定增12705億元,作為對比,年初至今IPO僅完成854億元、定增3436億元的融資規模。

與此同時,新發審委上任後多次對IPO作出窗口指導,規模和行業門檻大為提高,有媒體援引投行人士稱,近期IPO在審企業近三年凈利潤需超過1億元、最近一年需超5000萬元。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單筆IPO融資規模已提高至14.72億元,而去年IPO的單筆平均融資規模僅5.23億元,不少券商無奈將不符合要求的申報項目撤回。以IPO上市日期為口徑,去年1-6月12日,中德證券保薦的6家IPO公司上市、瑞信方正的1家公司上市,而今年迄今,中德、瑞信方正、華英、太平洋、摩根士丹利均為0項目上市。

一家江蘇籍券商的投行部門人士曾向記者坦言,目前業內還沒有普遍的硬性裁員,「但如果當前的IPO寒冬延續至下半年,就會有券商啟動硬性裁員,尤其是在2016年四季度IPO大潮啟動後,大規模擴招投行部門的券商壓力最大。」

典型案例如國金證券。記者在中證協網站查詢到,目前國金證券旗下的保薦代表人有136名,僅次於中信建投、廣發、國信和中信4家大型券商,但今年以來,國金證券保薦的IPO項目被全部否決或撤回,相比去年同期11家IPO保薦項目過會的輝煌相去甚遠。

就上市券商而言,東吳證券的業績滑坡更加嚴重。1-5月,東吳證券錄得凈利潤1.39億元,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分月業績來看,東吳證券2月份虧損,5月份也僅實現1100萬元的凈利潤。拉長觀察周期,最近三年,東吳證券1-5月凈利潤持續滑坡,行業營收排名也從2016年的22名下滑至當前的29名。相比另外兩家江蘇籍券商華泰和國聯證券,東吳證券在被華泰證券甩開的同時,甚至被資本規模更小的國聯證券超越。2017年1-5月,國聯證券的凈利潤尚只有東吳證券的65%,今年國聯證券的凈利潤已經是東吳證券的1.5倍。

觀察各項業務,東吳證券主承銷的IPO項目數量從去年同期的8家銳減至今年的1家,主承銷收入也從去年同期的3.07億元銳減至今年的4500萬元;此外,東吳證券的信用業務也頻頻踩雷。5月底,德威新材公告稱,因股價下跌,控股股東德威投資質押在東吳證券的8300萬股存在平倉風險。近期康得新股價閃崩、公司宣布緊急停牌,大股東康得集團也表示正積極降低質押率。記者通過Wind查詢到,康得集團仍在東吳證券質押的5500萬股尚未解除質押,停牌前市值達9.35億元。

曾有一家雲南券商高管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業務非常考驗券商的風控能力。上述兩家公司皆為江蘇本土企業,顯然東吳證券將業務重點放在本土,但也匯聚了較大的風險。而據記者了解,質押股份出現平倉風險後,券商需要計提資本減值,這也會對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比東吳「更慘」的是國海證券,其營收排名從去年同期的22名滑落至38名。「蘿蔔章」事件後,2017年7月底,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稱,國海證券需暫停資管產品備案、並暫停新開證券賬戶達1年。反映在業績上,今年1-5月國海證券實現凈利潤5600萬元,僅為去年同期1/5。

券商摸索轉型:獨角獸成新增長點

市場交易清淡,疊加監管全面加強,儘管夏日已來臨,但券商卻身處「寒冬」。重壓之下,如何發掘新的增長點,困擾著整個行業。

對此,孟京向記者表示,當前的市場確實對傳統業務的開展構成了壓力,但新的增長點也並非沒有,「當前資本市場開放和互聯互通腳步加快,而且港股相比A股的過往漲幅和企業質地都很吸引人,陸港通業務對券商的價值越來越大。」

而對於轉型之舉,記者觀察到,多家機構不約而同選擇了「財富管理」型券商的道路。譬如中投證券中金公司收購後,正變為中金旗下的財富管理公司。不少券商也在報表中將傳統的經紀業務悄悄修改為「經紀與財富管理業務」。前述虧損券商亦表示:「經紀業務順應行業大趨勢,積極向財富管理轉型……通過為客戶提供豐富優質的產品來提升客戶滿意度」,資管業務則將著力增強主動管理能力,加強產品設計能力、發展多渠道營銷,並加大在資產證券化領域的布局。

此外,從2017年年底開始,優質資管機構發行的基金產品屢遭搶購,也讓券商對財富管理業務有了更高的期待。孟京指出:「對券商而言,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是當下券商的主流轉型方向,為投資者配置產品則是轉型的必然之舉;產品代銷可以打通券商的零售、資管和PB等業務部門,協同效應非常明顯。」但他也表示,目前產品銷售在券商營收中佔比普遍在10%以下,只有少數券商能做到10%-15%。

「另外今年獨角獸上市,產生的相關新發基金和打新機會,無論對券商還是投資者都很有價值。」對此,民生證券非銀團隊分析稱,CDR發行保薦與承銷對券商的投行實力、海外業務經驗等要求較高,存托憑證管理對券商內控有較高要求,做市商交易要求券商具備雄厚的資本金實力,因此獨角獸回歸更利好大型券商。按照2017年國內獨角獸企業3萬億元的總估值來測算,假設發行5%-10%的股權,承銷保薦費用為8%,則將形成120億元-240億元的增量收入,相當於2017年全行業主承銷凈收入的20%-40%。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來,券商板塊持續下殺,但近期,有一些賣方團隊已開始整體看多券商板塊。「包括券商在內的金融板塊已經進入到左側布局區間。」新時代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樊繼拓向《紅周刊》記者表示,看多的核心驅動是估值,銀行、券商的估值已經很接近歷史極低值。此外還有三方面原因:「一般來說,在熊市後半段,金融都是比較抗跌的,而且一旦熊市結束,券商往往會有較好的表現;隨著去槓桿的深入,會對實體企業有更多影響,下半年政策存在邊際變好的可能,一旦去槓桿政策發生微調,金融最先受益;基本面上,券商由於受到政策影響,最近幾年創新速度放緩,不過對龍頭券商來說,相對的競爭優勢反而越來越明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刊財經 的精彩文章:

紅刊財經:入場拾金
電力自動化為億嘉和打開市場空間

TAG:紅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