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 5月英國大型看展記錄

3 5月英國大型看展記錄

藝術I生活I讀書

拾肆 | 3~5月英國看展記錄

前言

N個月沒有更新的看展系列~好幾個月都被我直接拖沒了(笑)。這幾個月比較忙,看的展覽沒有那麼密集,但發現了好多很不錯的展覽,也認識了很多新的藝術家。一口氣更新一下這三個月的英國看展記錄。

Tacita Dean: PORTRAIT

★★★★☆

國家肖像畫廊

TacitaDean是獨具魅力的一位英國當代女藝術家,以電影主要創作媒介。在春季展覽季,她野心勃勃的在倫敦同時舉辦了三場個展。國家肖像是其中一個部分,主題是肖像。另外兩場則是RA的風景(~8.12)和NationalGallery的靜物(已結束)。對電影這一媒介確實不太熟悉,但展覽本身還是很好看的。

Murillo:The SelfPortraits

★★★

英國國家美術館

國家美術館一個很mini的小展,只有一個展廳。Murillo是一位我超級不熟悉的畫家,西班牙塞維利亞人,巴洛克畫家,以宗教畫著稱。展覽的「噱頭」在於Murillo一生唯一的兩幅自畫像時隔三百年後重新相聚。此次展覽由分別收藏了這兩幅自畫像的美國佛里克收藏館和英國國際美術館聯合舉辦,先後在英美展出,也是紀念這位西班牙畫家誕辰400周年。兩幅自畫像頗為相似,但不難看出時隔20年歲月在其臉上留下的痕迹。(從意氣風發的男青年到發福了的中年大叔哪怕畫家喜歡把自己畫成有錢人的樣子也掩蓋不了這樣的事實)

Fashioned from nature

★★

V&A Museum

~2019.01.27

時裝藝術展,這種展覽我一般都是飽飽眼福隨便逛逛~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次展出的風格。

OceanLiners:Speed and style

★★★★★

V&A,London

V&A永遠都不缺好玩的展!這個18年春季的特展展示了飛機普及之前,遠洋輪船的黃金時代~一開始磨磨蹭蹭沒去看展的時候,一直以為這是個很理工的展,會講科技發展史之類的。進去才發現展覽套了個遠洋輪船的殼,實際展示的還是V&A最擅長的東西:設計史。從室內的裝飾設計,傢具和生活用品的工業設計,到服飾服裝,海報設計....展覽全面展現了百年前遠洋輪船上的華彩世界。

展廳的布置和多媒體應用也是一貫的高水準,很多那個時代輪船上生活的小片子都很好看有意思,最後一個展廳配合展品還播出了最著名的郵輪—泰坦尼克號電影。對泰塔尼克號頭等艙裝飾板的布展設計也是最為精妙:展板被放置在一塊方形的電子屏幕上,屏幕上是滾滾的浪花,配上昏暗的燈光,營造出漂浮在海上的一塊木板的視覺效果,和裝飾板的歷史背景遙相呼應。

好看好玩也不費腦的展覽。

Victorian Giants:TheBirth of Art Photography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展覽介紹了四位維多利亞時代的攝影大師,由這樣一批先鋒藝術家開始,攝影進入了藝術範疇。他們開啟了藝術攝影的時代,他們擺脫了攝影純粹的記錄功能,捕捉人像中人的神情與思想,捕捉照片里人像自我意識的流露。此外,這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是凱特王妃,這個主題最早的靈感來源是她大學念藝術史時期的本科畢業論文題目的題材。喜歡這次攝影展里那些小女孩們的照片,黑白照有著獨特的魅力。

Votes For Women

★★★

國家肖像畫廊

為紀念英國女性獲得選舉權100周年所舉辦的特展。展覽分了兩個part。第一個展廳展出了維多利亞時代女性政治權利運動中的先驅者們,以攝影肖像為主,照片+解說的形式展示了這些女性先驅者們的故事。另一展廳展現了從1867年開始的女性為爭取選舉權所付出的努力與鬥爭。很喜歡展出的這組照片,黑白的照片隱藏不住她們的力量。

Drawn in colour:Degasfrom the Burrell

★★

國家美術館

此展又名德加掉粉現場。展出的作品來自蘇格蘭Burrel美術館,許多畫作都是二十世紀收藏後首次離開格拉斯哥。之前覺得還蠻喜歡德加的芭蕾舞女系列的,但這次展覽卻讓我有嚴重的脫粉之感,不太喜歡近看後色粉那種粗糙的質地感,也不喜歡有幾張畫里藏著的陰鬱氣息。

Reflections:Van Eyckand the Pre-raphaelites

★★★★★

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覽規模不大但策展思路非常棒的一個展!

本次展覽聚焦點是15世紀尼德蘭畫家凡-艾克的經典之作《阿諾菲尼的婚禮》,以及它如何在1842年來到英國後為19世紀的拉斐爾前派運動提供了靈感。在這幅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後,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生髮現了其與文藝復興大師魯本斯、提香等人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驚嘆不已,紛紛開始效仿,由此誕生了這一英國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學派。

《阿諾菲尼的婚禮》除了極其逼真的細節外,最引人矚目的就是畫面正中心的那一面圓鏡。而展覽也以「鏡子」為線索,串聯起了所有的作品,解析了鏡子在拉斐爾前派的畫作中的反覆出現。展廳的細節布置也處處使用了鏡子呼應「Reflection」這個一語雙關的展覽主題。

展覽由英國國家美術館和TateBritish英國合辦,主要作品主要出自這兩家美術館,但也有其他的借展作品。除了近距離接觸凡艾克的《阿諾菲尼的肖像》可以看清每個細節已經足夠美好之外,Millais的《Mariana》、WilliamOrpen《The Mirror》和Mark Gerlter的《Still Life with Self-Portrait》也都是這次展覽中很喜歡的作品。

FromLife

★★

RA 皇家藝術學院

這次展覽是皇藝建立250周年的特展,把聚焦關注點放在了「寫生」上。人體寫生曾經是所有藝術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但隨著現當代藝術發展,寫生的地位逐漸下降。展覽以18世紀的寫生實踐為起點,沿著時間線探索了新技術對寫生方式的影響。

可能因為我也沒接受過所謂科班的藝術訓練,沒學過素描寫生,所以感覺展覽有點缺乏亮點。最大的樂趣大概是看展廳里各色各樣的作畫的人(展覽提供了素描紙和鉛筆,很應景了)

阿什莫林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牛津,英國

世界第一座大學博物館,也是最早的向公共開放的近代博物館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有著「小大英」之稱的阿什莫林有著極為完整和豐富的世界收藏:珍貴的希臘克里特文明收藏、埃及、中東藝術、印度、絲路.....當然還有歐洲瓷器、古典時代的繪畫與雕塑、首飾...

其中中國Gallery分為兩間,分公元800年前的和公元800年後,此外鄰近的絲綢之路展廳里也藏著不少新疆出土的絲路文物。除了古代收藏外,還有許多當代中國藝術收藏,比如目前在舉辦的曲磊磊畫展,還有方召麐、徐冰等人的作品...

在二樓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展品中,很開心的認識了一位新藝術家——方召麐。她出身在江蘇,一生經歷傳奇。她師從趙少昂,張大千學習繪畫,37年成為英國曼大第一位中國女留學生,48年後移居香港,55年又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博士。重新回到英國求學的時候,她已經四十歲了,在50年代,一個八個孩子的單身母親毅然放棄已經在香港有一定基礎的成就,遠赴異國他鄉學習,這是多麼驚人的勇氣。她獨自遊歷,以水墨記錄歐洲風光,在英國廣受歡迎。但她並沒有就此停步,她繼續隨老師張大千四處遊歷西方博物館,探討中國畫如何在世界立足。

六十歲後,她的藝術事業終於達到頂峰,漸漸擺脫老師的影響,確立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畫色彩鮮明,又充滿童趣。她的作品在全球展覽,她的作品在香港被爭相收藏。很難想像這位在世界都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女畫家竟然在大陸幾乎無人所知。

這位一生傳奇的女畫家也是近代中國女性的傑出代表,她不僅在失去丈夫後獨自撫養了八個孩子長大(這八個孩子都有著非常傑出的成績),也在個人事業上取得了及其傑出的成就。

QuLeilei: A Chinese Artist in Britain

★★★

Ashmollean Museum,Oxford

說來也蠻奇怪的,來英國之前我對中國現當代藝術的了解幾乎為零,也幾乎沒怎麼看過藝術展。也就是近幾個月才開始慢慢從一張白紙的狀態積累起來。

曲磊磊是80年代星星畫派的一員,後一直居住在英國。這次個展的作品幾乎都是曲磊磊來到英國以後創作的作品,主題很豐富,包括了許多個重要的系列作品,而這些作品幾乎都是用水墨完成的。比較有意思的是Nude系列,畫家用水墨製造出了油畫或者說雕塑般的肌理感和光澤感。

查理一世:國王和收藏家

★★★★★

RA 皇家藝術學院

超級棒但超級超級遺憾的一個展。本來想二刷但沒找到機會,而第一次看的時候身體狀態不好加上人很多看的太匆忙了。

這次皇家藝術學院2018年的第一大展展出了100多件查理一世收藏的藝術品。查理一世是英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國王之一,也是一位收藏狂熱愛好者。在位的二十四年時間裡,他收集了大規模的英國皇室收藏,數量超過2000件。本次展覽的大部分展品來自英國皇家收藏信託,還有一部分借展作品來自盧浮宮和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

往期文章

這裡是小魚的生活記錄,和大家分享看展、讀書、電影、美食的生活故事~~也歡迎大家安利各種好看的展覽和好玩的活動!

圖文|小魚

@小魚要勇敢面對新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隻萌小魚 的精彩文章:

TAG:一隻萌小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