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會有一天可以再生器官嗎?

人類會有一天可以再生器官嗎?

▼人類會有一天可以再生器官嗎?

▼港大神經外科機器人 助腦手術更安全高效

▼機器人裝置能夠抽取和分析血液樣本

▼日教授開發八腳"怪物"機器人對付熊

▼新技術可快速精確檢測一個人是否被感染

人類會有一天可以再生器官嗎?

美國著名生物研究所(斯托爾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用流式細胞術在快速流動的血液中掃描細胞,發現了一種可以令生物體再生的細胞,這種細胞可以令扁蟲再生頭部、大腦或其他組織。

這種細胞被科學家命名為Nb2,是人類多能幹細胞的一種(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複製能力)。

這一突破可能為人類再生醫學技術做出貢獻。

港大神經外科機器人

助腦手術更安全高效

帕金森症是全球第二普及的神經系統疾病,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870萬名患者。

香港大學科研團隊成功開發出一套神經外科機器人系統,首創能於核磁共振掃描儀(MRI)頭部線圈內作立體定位,在不受磁場影響下,可確保手術能更準確、更安全、更有效地進行,造福大批帕金森症及其他相關腦部疾病病人。

研究團隊還設計了可以對左右大腦同時精準手術的機械手臂,開發了先進的三維追蹤標記,可以助機器人系統在MRI中實時、快速地定位,令腦部手術朝向更安全、更準確和更有效的方向邁出重要一步。

除了應用於腦外科外,研究團隊指出,機器人系統的核心技術可望應用於其他MRI導航手術,例如心臟導管術、前列腺或乳房組織切片檢查等,下一步會開展更多臨床研究,以確定系統於相關領域的功效。

機器人裝置能夠抽取和分析血液樣本

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自動化系統來抽取和分析血液樣本,這可能會提高效率並減少醫療環境中的人為錯誤因素。

患者首先將他們的手臂放在系統的「靜脈穿刺機器人」下面,該機器人將使用其圖像引導系統來定位靜脈。然後繼續從該靜脈抽血,將樣品轉移到離心機中。隨後分離的血液將通過微流體平台進行計算分析。

到目前為止,該設備已成功在人造手臂上進行測試。研究人員用塑料管代替血管,並加入含熒光微珠的類似血液的液體。該設備使用該液體進行了「高度準確」的模擬白血球測試。

研究人員希望該系統能夠適應於快速執行其他類型的測試,並在救護車、急診室、診所和醫生辦公室等使用。

日教授開發八腳"怪物"機器人對付熊

自今年早春開始,日本秋田縣內關於熊的目擊報告不斷增加,熊襲人事件達4次,這嚴重威脅到縣民的人身安全。當地人口的減少導致能夠擔當驅熊任務的狩獵者不足。

日本秋田縣立大學副教授齋藤敬的研究團隊為運用科學技術與熊「對抗」,正致力於研發八腳動物型機器人。

「看到(機器人)奇怪的動作,熊會把它當作『迷之動物』從而會變得恐懼,」齋藤敬說。目前,他的團隊正加緊開發這種「動物型機器人」。

不過現在還處於試製階段,正確認機器人的動作。該機器人主體部分全長約60公分,高約25公分,從主體部分伸出的8隻腳會不斷活動並發出嘩啦嘩啦的刺耳金屬聲。最重要的是,它的摺疊式不鏽鋼手臂能伸縮自如,最長可達約2米,是威嚇熊的「必殺技」,重複使用此技便可將熊擊退。

新技術可快速精確檢測

一個人是否被感染

儘管當前已經有不少檢測病毒感染的方法,但它們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好消息是,來自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分校(UTSA)的科學家們,剛剛開發出了一種更加迅速和精確的感染檢測新技術。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通過「產生與白細胞酶結合併產生電流的分子」來判斷的新方法。這些分子被包含在了一根測試條帶中,當暴露於患者液體樣本時,與之相連的計算機就會通過程序進行計算。計算機屏幕上會顯示所有的電化學反應,清楚且客觀地指出任何感染的嚴重程度。

研究人員稱,人們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並不總是他們所感染的程度的反映。新方法可以很容易地顯示出感染的嚴重程度,從而讓診斷變得更加迅速、且有望預防更加嚴重的疾病。

MIANZI JINGXUAN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面子精選 的精彩文章:

能住人的3D列印房子

TAG:面子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