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裡城鄉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

這裡城鄉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寫好教育奮進之筆

這是一間略顯簡陋但卻乾淨整潔的麵包房。上午10點多,四十多歲的麵包師傅施李元,不時查看正在烤制的麵包。幾分鐘後,烤箱打開,滿屋飄香。記者品嘗了一塊麵包,鬆軟、香甜、可口。「這是給孩子們大課間加餐準備的,孩子們可喜歡吃了。」施李元自豪地說。

這是記者日前在雲南省雲龍縣功果橋鎮雲龍三中採訪時親歷的一幕。

一個民族地區貧困縣的鄉村中學,竟然有專門的麵包師傅給學生們做麵包,這讓記者感到有些意外。

或許是看出記者的疑慮,雲龍縣教育局局長楊雁解釋說:「這幾年我們下大力氣改善鄉村學校食宿條件,就是要讓鄉村學校的師生能吃得好、住得好。」

雲龍縣近年來著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推出包括改善鄉村學校食宿條件在內的一系列舉措,目的就是讓城鄉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

政策暖心,真情留住鄉村學校師生

雲龍縣是一個以白族人口為主的民族縣,也是大理州最偏遠的山區貧困縣。前些年,這裡曾出現因鄉村學校辦學條件差而導致的生源外流現象。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雲龍縣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提振鄉村教育的政策,下大力氣辦好鄉村學校,留住生源。

對於邊遠貧困地區的鄉村學校來說,食堂是為孩子們提供健康飲食、合理營養搭配的主陣地,也是留住生源的一個重要手段。

2014年以來,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實行學校自辦,至今共投入2650多萬元,建成了85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食堂,並投資500多萬元統一購置現代化學校食堂設備設施。

雲龍縣還採用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方式給102所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配齊310多名營養餐食堂用工,並將食堂用工工資列入縣財政預算。

「目前,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食堂建設均實現標準化、規範化。」楊雁說,「縣裡還全力實施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僅2017年以來全縣營養改善計劃支出就達1890萬元。」

雲龍縣結合實際建設鄉村教師周轉宿舍,並將之納入保障性住房建設範圍,妥善解決鄉村教師特別是新教師、交流輪崗教師及實習支教師範生等的居住問題。

在長新鄉中心校採訪時,我們走進青年教師李文會的周轉宿舍。這是一套一室一廳帶廚衛的標準套房,面積大約50平方米。「住著這麼大的房子,真的非常舒適。」李文會笑著對記者說。

如今在雲龍縣許多鄉村學校,像李文會一樣的青年教師大多能住進周轉宿舍。2009年至2016年,全縣共建教師周轉宿舍及公租房586套,投資4100多萬元,建築面積超過2.7萬平方米,惠及30所鄉村學校。

「我們還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按照鄉鎮校每月550元、村小每月600元、邊遠地區學校每月700元的標準發放,覆蓋全縣106所學校2146名教師。」楊雁說,「這些暖心的政策穩定了鄉村教師隊伍,促進了全縣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建設。」

一校一策,提升鄉村學校硬體水平

漕澗中學是一所鄉村初中校,走進校園記者才發現,這所鄉村校的辦學條件實在是太差了。

站在學校不大的操場上,校長樊祖剛皺著眉頭對記者說:「學校現有在校生780多人,而校園佔地面積只有不到13畝,教室、學生宿舍都很緊張。」

指著不遠處的學生宿舍樓,樊祖剛的語氣滿是愧疚:「住宿條件太差了,真的對不住這些孩子啊!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房間最多時住著近20個學生。」

不過,話鋒一轉,樊祖剛的臉上又露出笑容:「縣裡知道我們辦學困難,早就謀劃好了,為我們征了100畝地建新校區,新校區今秋開學就能投入使用,各方面條件都將改善。」

像漕澗中學一樣,如今雲龍縣幾乎所有鄉村學校都有或大或小改善辦學條件的在建工程項目。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雲龍縣掀起了覆蓋全縣所有鄉村學校的硬體達標攻堅行動。

說起這個攻堅行動,楊雁眼睛一亮,這位渾身上下似乎有著使不完勁的教育局長告訴記者,這是縣裡為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而發起的一個「戰役」。

回想起2016年9月9日召開的全縣義務教育均衡工作啟動大會,楊雁至今仍很激動:「會上,縣政府與11個鄉鎮簽責任狀,縣委書記講話,通過攻堅行動著力解決兩大問題:一是鄉村校園面積小、不達標,二是鄉村校專用教室、功能教室不足。」

隨後,縣裡因地制宜,制定「一校一策」規劃。楊雁帶著工作小組歷時3個多月深入102所鄉村學校,會同各鄉鎮,嚴格對照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標準,對每個學校教學用房、運動場、綠化面積、功能室、設備設施等進行了排查、規劃。「所有工程項目規劃投資3.12億元。目前,全縣已開工項目333個,所有項目今年9月可全面投入使用。」楊雁說。

科學謀劃,城鄉教育趨於「一體化」

經過一段狹窄的鄉村公路,拐兩道彎,記者來到團結鄉河南小學。這是一所鄉村完小,校園不大,但教學樓、宿舍樓、食堂、操場一應俱全,辦學條件相當齊備。

曾是特崗教師的年輕女校長施曉艷,指著旁邊即將完工的綜合樓對記者說:「這幾年縣裡對鄉村學校的重視,讓周圍的村民都感受到了,從城裡迴流來的學生越來越多,3年前學校只有49名學生,今年達到70多人。」

兩天內記者走進雲龍縣10多所鄉村學校,幾乎每所學校都生源充足,校園內充滿生機。「城鎮學校擠,農村學校弱」的現象,在這裡一點也看不到。楊雁坦言,這是縣裡科學謀劃、高度重視鄉村教育,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結果。

「為保障農村適齡兒童就近入學,縣裡科學規劃義務教育資源,經過兩次布局調整,全縣形成了較為合理的城鄉學校結構布局。」楊雁說,「到目前為止,全縣每個鄉鎮至少一所初級中學,每個村一所完小,並保留部分村小和教學點。」

在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工作中,雲龍縣注重加強對中小學,尤其是鄉村小學教學點的管理,不斷規範辦學行為;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提高鄉村教師的教學水平,全面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

「下一步,我們將把工作重點轉移到提高鄉村校教學質量上,把師資均衡配置作為關鍵環節,通過實施城鄉聯動、優質資源共享、名師名校幫扶等舉措,促進鄉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鞏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成果。」楊雁最後說。

《中國教育報》2018年06月18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個舞台 萬千精彩
獸醫師趙勇的快樂一天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