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養生·習俗

端午養生·習俗

漁舟唱晚

 古箏傳奇

中央民族樂團 

00:00/04:49

《乙卯重五詩》

宋 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午·由來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還有從字面看,「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里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云:「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養生

起居養生

端午節前後如何才能養陽?《黃帝內經》告訴我們要「夜卧早起,無厭於日」!端午期間,日照時間更長,白晝時間更長,所以睡覺應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

夜卧

十點半之前,雖然說睡覺更晚一些,但是也不能太晚,如果超過11點還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點半以前就寢,對夏季養陽氣才有益。

早起

六點左右,研究發現,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頭腦更清醒,能夠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較高的活動,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午睡

養心,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此時休息也有利於人體陰陽的轉化。夏天養生重在「養心」,而午睡是中午養心的最佳方式。

食補養生

吃粽子健脾胃

端午節粽子主料:糯米, 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種子。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益肺氣、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

粽葉一般都用葦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經過長時間的蒸煮,粽葉內的有效成分可與內餡部分的營養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增強粽子的補益作用。

大棗具有補氣養血的作用。如果在粽子里加些蓮子,可以健脾除濕;加些小豆,可以消腫。

由於粽子多半是用糯米製作的,在食用中務必控制數量。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以幫助吞咽和消化。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營養。老人、兒童不宜多吃,且應細嚼慢咽。

鹹鴨蛋滋陰清肺

端午節為何要吃鴨蛋,也是順應節氣的飲食。在中醫里,雞蛋黃是一味滋陰的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鴨蛋本性偏涼,味入心,具有滋陰清肺的作用,在陽氣旺盛的時節,可以幫助祛除體內的濕熱。

喝藥酒祛濕邪

提到端午節飲酒,給人印象最深的非「雄黃酒」莫屬。但專家提醒,雄黃屬有毒類中藥,會對肝臟造成損傷,一般不建議直接飲用。可用黃酒和五加酒代替。

中醫認為,黃酒屬溫性,生飲可治療天熱引起的厭食、煩躁等;熱飲可緩解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

五加即五加皮,味辛、苦,性溫。將其切絲,與白酒一起盛入容器浸泡10天左右即可飲用。不過藥酒雖有防治疾病的功效,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如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酒精過敏者,患有肝腎疾病的人不宜飲用。

端午·習俗

01

賽龍舟

賽龍舟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大部分會劃旱龍舟或者舞龍船。劃龍船時,多有助興的龍船歌。

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有「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02

掛草藥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又被稱為「三種武器」,古人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

03

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04

佩長命縷

端午節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05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等形狀,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鬥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緻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

06

沐蘭湯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07

鬥草

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藥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余以斗蟲、鬥草、斗獸等為戲自娛,及至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藥學後,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採藥,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

收穫之餘,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兒童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白居易《觀兒戲》詩云:「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

端午·配棕茶

健脾消滯茶

材料:陳皮、山楂、甘草各5g,麥芽、佛手各10g。

製法:上述材料沸水沖泡,當茶飲用。

功效:理氣健脾,消食開胃。適合胃脘飽脹,食慾欠佳之人。

山楂烏梅湯

材料:山楂10g、烏梅10g、荷葉10g,薏米20g,糖適量。

製法:上述材料放鍋中,加水適量,水煎20分鐘,加糖調味即可。

功效:開胃消滯,清熱利濕。適合濕熱內阻,食慾欠佳,舌苔厚膩之人。

利濕消滯湯

材料:火炭母10g,布渣葉10g,薏米30g。

製法:上述材料放鍋中,加水適量,水煎20分鐘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調和腸胃。適合吃粽過多,胃腸濕滯,腹痛隱隱,大便粘滯不爽之人。

本文梳理整編自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黃養生 的精彩文章:

TAG:岐黃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