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朽詩魂——屈原祭

不朽詩魂——屈原祭

原標題:不朽詩魂——屈原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偉大的詩人,不朽的詩魂。每年一度的端午節,是詩人留給中華民族人文精神最大的殤,同時也是中華民族舉國緬懷詩人最深的祭。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大約在公元前339年,出生在楚國的王族,與楚王同宗。自春秋以來,屈姓歷世都擔任楚國顯要位置,以同宗王族的身份參與國政。屈原聰明好學,博聞強記,精通天文、曆法、地理、歷史,文章和詩辭寫得非常漂亮,在楚國王族中是一位有高度文化教養和卓越政治外交才能的佼佼者。



屈原生活的時代,正是歷史發生劇烈變革的時代。諸侯爭霸,烽火四起,戰連禍結,七雄並峙。楚國懷王時,正是戰國七雄鬥爭最為激烈的時代,也是楚國最需要人才之時。屈原就在這個楚國興亡的關鍵時期,出任職權僅次於丞相職位的楚國左徒一職。對內可以與楚王共商國家大事,對外,則應對賓客,參與合縱抗秦的鬥爭。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在從政期間,對外堅持合縱大略,對內堅持改革,他熱切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強盛起來。然而,懷抱強國理想的屈原在昏君佞臣以及舊貴族的排擠打擊之下,屢遭疏遠流放。屈原在流放期間,看到楚國的河山支離破碎,人民流離失所,心中充滿無盡鬱憤。對故國前途的憂患,施展政治抱負的無望,遭受流放的屈辱,使他凝聚起全部的生命精髓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偉大巨著《離騷》等一系列詩篇。這些詩篇是屈原崇高精神的升華,是他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心跡,是他熱愛祖國的誓言,是他悲憫民生,揭露黑暗現實的檄文,是他傲骨嶙峋的孤芳自賞,是他駕玉虯,乘鳳凰,縱橫自如、神遊八極、瀟洒倜儻、逍遙風流的浪漫主義的豐碑。



公元前278年,楚國國破,詩人心中悲痛欲絕,在同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屈原懷著徹底絕望的報國之心,勇敢的投身於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完成了詩人最後的人生升華。這一跳,跳出了詩人的愛國主義的偉大情懷;跳出了詩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傲氣傲骨。屈原悲壯的走了,留下了他那「逸響偉辭,卓絕一世」的用生命熔鑄的不朽詩篇。



龍舟競渡,粽米飄香,人民在追懷著自己的詩人,詩人也實現了他那「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的豪言。從十八世紀始,詩人的《離騷》、《九哥》等作品已經被翻譯成外文介紹到世界各地。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把屈原作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來進行紀念。

屈原不僅屬於中華民族,也屬於世界人民。

作者:彭濤,中國藝術教育網執行主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教育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藝術教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