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屈原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只是三天假期

屈原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只是三天假期

第134篇,全文2011字

1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楚頃襄王和一眾貴族倉皇出逃,「保於陳城」。得知國破的消息後,被放逐於江南的屈原悲憤不已,在極度苦悶和壓抑的心情下,選擇了在汨羅江懷石自沉。這一年,屈原62歲。

楚國原本是不必陷於如此絕境的。戰國中後期,七雄爭鬥,以秦國和楚國實力最強,兩國都有希望統一中國。《戰國策》里就有「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的說法。

從戰略博弈的角度講,楚國和同為大國的齊國聯合抗秦,是不二選擇。然而,楚懷王卻非常昏庸,重用靳尚和子蘭等,和秦國修好。

當時,秦國派張儀到楚國,提出以六百里土地作為代價,換取楚國和齊國斷交。楚懷王聽信讒言,不但六百里土地沒到手,還損兵折將、丟城失地。最後還被騙到秦國,客死他鄉。

新君楚頃襄王即位,並沒有吸取教訓,反而把直言進諫的屈原免職,放逐到長江以南的楚國邊疆地區。主上無能,朝政腐敗,奸臣當道,楚國很快就衰落下去,並最終為秦所滅。

屈原本來也是不必陷於如此絕境的。他是楚國貴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在楚懷王時代,他擔任過左徒的職務,替國君擬寫詔令。可是,他太耿直,又不懂趨炎附勢、見風使舵。正如他在《橘頌》里寫的: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屈原表面上在寫南方的一種普通果樹——橘,實際上也表明了自己的人格和心跡——獨立不遷。

因為獨立不遷的人格,即使屈原看到楚王昏庸,也沒有周遊列國另尋賢君輔佐。

因為獨立不遷的人格,即使屈原兩次被放逐,一次江北,一次更為遙遠的江南,也沒有離開過故土家園一步。

因為獨立不遷的人格,即使屈原面臨著困頓與愁苦,也沒有跟黑暗的現實社會做過妥協,而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2

公元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當之無愧,因為他創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多項「第一」:

屈原作品《橘頌》,是中國第一首詠物詩。此後,中國歷代的文人們,形成了「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傳統。

唐代駱賓王詠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千條綠絲絛。是為借物抒情。

宋代王安石詠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明代于謙詠石灰,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清代鄭板橋詠竹,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是為托物言志。

屈原是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屈原以前,《詩經》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偉大開端。自《詩經》以後,中國詩壇沉寂了三百年之久。相比於《詩經》的集體主義創作,屈原開創了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屈原的光輝詩篇,反映社會現實,堪稱「詩史」。數量之多、內容之廣、思想之深邃、藝術之卓然,前所未有。

屈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第一人」。他寫女神,絕不是直白膚淺的「膚白貌美大長腿」,而是隱隱透著含蓄婉約之美。

他寫《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

他寫《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他寫《少司命》: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3

對於屈原,後世的評價不一。太史公司馬遷引用漢代淮南王劉安的話說: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然而,《漢書》的作者班固卻不以為然:

「露才揚己,責數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

看得出來,劉安以道家思想為準繩,認為屈原是不溶於世俗的高士;班固以儒家思想為依據,認為屈原的所作所為不符合中庸之道,最多算個狷介之士。

但無論如何評價,有一點卻是歷史上公認的——屈原對後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西漢賈誼才高遭嫉,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途過湘水,引屈原為隔世知己,作《吊屈原賦》:

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託湘流兮,敬吊先生。

司馬遷一心營職,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卻因言獲罪,慘遭宮刑。當活不下去的時候,司馬遷寫《報任安書》給友人以自勵: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南宋陸遊報國無門,老死家中,作《哀郢二首》:

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

這條數不盡的榜單上,還有中國歷代無數失意而又正直的文人士子。屈原的詩歌藝術之美、人格力量之美,為歷代文人士子構築起安頓靈魂的心靈家園。正如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里所言:

「其影響於後世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在今天來說,我們做投資,要不要「獨立不遷」的人格?要的。屈原留給我們的,絕不僅僅只是三天假期,而是無可估量的文化遺產。

又到一年端午時,屈子魂歸何處?也許,在清香的粽子里,在誦讀的詩行間,在競發的龍舟前。屈子從未遠去,屈子長留心間。

△作者手抄《離騷》,恭祝朋友們端午安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冠亞 的精彩文章:

TAG:王冠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