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不用端,屈原不姓屈

端午不用端,屈原不姓屈

又放假了,是不是很開心?雖然馬上要期末考了,但一想到期末考後有更長的假期,是不是立刻更開心了?

這個假期,咱們要過的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為什麼叫端午節呢?我們一般說端盤子、端東西,從沒有「端」過什麼「午」呀。這就說來話長了,那不如長話短說吧。

「端」這個字,原來的意思是開始、開頭、起初。好奇怪,「端」字怎麼有這個含義?原來,這個字最早只有右邊這一半,就是去掉「立」字邊剩下的部分。

喏,上面就是「端」字最早的寫法,這個字的樣子很像植物發芽冒頭(我們現在看楷書看不太出來),所以就有了「發端」這個詞。這就是開始、開頭、起初的來歷。

端午,本來是端五的意思,就是每個月的第五天,所以,每個月的初五,都可以叫做端午。(因此,初一、初二、初三,是可以叫端一、端二、端三的,當然,你現在這麼跟別人說,別人說不定以為你說的不是「人話」,覺得你故意「端」架子呢。)

端午節是咱們中國的大節日,有很多風俗,最有名的大概是兩個:吃粽子和賽龍舟。咱們廈門島內,比較少見到賽龍舟,但粽子大家肯定都吃過,親自包過粽子的也不少吧。

這兩個風俗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概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一位名人——屈原。不過,很多仔細研究歷史的專家,可不同意這個說法。他們發現,早在屈原出生之前,一些地方就有這兩個風俗了。但是,專家不同意,卻不能妨礙我們照樣喜歡這個說法,古代的傳說多有趣。好比我們都知道月亮上面沒有嫦娥,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詩句多美呀。文學總是要突破思維,有想像才浪漫,對不對?

那麼,屈原又是何方神聖,為什麼要這麼隆重其事地紀念他?

這是陳洪綬畫的屈原,陳洪綬是誰?讀過《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就知道啦)

最早記載屈原故事的,是一部來頭很大的書:漢朝司馬遷寫的《史記》。司馬遷是個很有志向的人,他的志向就是要給後人留下一部可靠的歷史書。所以,他做了很多準備,看了非常多非常多的資料,也親自去了很多地方實地考擦,他真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且,他很正直,勇敢,在皇帝面前也有話直說。雖然因此遭到皇帝懲罰,他也沒有泄氣,還是繼續寫歷史書,終於寫完了厚厚的《史記》。中國的大文豪魯迅先生稱讚《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前一句的意思是說,《史記》真是最棒的歷史書,沒有哪本歷史書比得上它;後一句的意思是說,《史記》就像著名的詩歌《離騷》那麼優美,不同的是,《離騷》是詩歌,有韻,《史記》是歷史書,沒有用韻。而《離騷》的作者,就是屈原。

(這是中華書局新版《史記》標點本,一套十冊,是目前最好的《史記》版本)

《史記》一開始,寫黃帝,注意,不是「皇」帝。黃帝就是「炎黃子孫」這個詞里的「黃」。我們看司馬遷怎麼寫黃帝: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二十個字,就寫完了黃帝從出生到成人的過程和每個階段的特點,厲害不厲害?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像不像一首沒有韻的詩歌呢?

為什麼要先說司馬遷和《史記》?因為在《史記》之前,其他資料里好像找不到屈原的故事,因此有人懷疑到底有沒有屈原這個人呢。但是,《史記》太有名了,寫得太精彩了,所以我們還是相信真的有屈原這個人,對吧?另外,司馬遷很有文采,很有抱負,很有責任,也很愛國家。這些特點,都跟屈原非常相似,可見,他記載了屈原的故事,應該是「大有知己之感」(就是覺得自己跟屈原像非常好非常好的朋友一樣,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司馬遷寫屈原的故事,就在《史記》里的「屈原賈生列傳」中。這篇列傳的第一句話就是「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屈原這個人,他的名就一個字「平」,他的姓跟楚國的國姓一樣。

看到這一句話,是不是問題來了?屈原,不是姓「屈」名「原」嗎?為什麼說他名「平」呢?他跟楚國的國姓相同又是什麼意思?

咱們先說說國姓。在古代,國姓一般就是指皇帝的姓。比如,唐朝的皇帝姓李,李就成了國姓。鼓浪嶼上有個高高大大的鄭成功雕像。鄭成功因為極其英勇,明朝的皇帝就把國姓賞給他,明朝的皇帝姓朱,鄭成功有了皇帝的封賞,也可以姓朱,這在明朝是非常尊貴的事情,所以人們就尊稱鄭成功為「國姓爺」。

屈原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楚國,距今兩千多年了。楚國在今天的長江流域一帶,國王姓羋,這個字很罕見,讀mǐ(跟「米」同音)。

根據《史記》所說的,屈原跟楚國國王同姓,所以,屈原不姓屈,姓羋。

既然姓羋,為什麼現在稱他屈原呢?原來,在戰國時期,姓和氏是不同的(今天,「姓氏」是一個意思)。屈是他的「氏」。屈原那個時代,姓是媽媽這邊的,氏是爸爸這邊的,但稱呼一個男孩子,要叫他的「氏」,而不是他的「姓」。聽起來好複雜呀,還好後來姓和氏就合併了。同樣,名字名字,古代「名」和「字」也是分開的,這個一直到1949年以前都是這樣。名一般是出生的時候,爸爸媽媽取的。字,往往是長大後,自己取的。除了名、字,還可以給自己取個「號」,有點像今天的外號,只不過外號常常是別人取的,古人的「號」多半是自己想出來的。

你看,古代人很複雜是不是?如果有一位屈原那個時代的人,穿越到今天來,跟咱們一起參加期末考,他(她)肯定速度要慢一點,因為光寫自己的「姓名」就夠嗆了,咱們寫「姓」+「名」,少的兩個字,最多四個字;他(她)就得寫:「姓」+「氏」+「名」+「字」+「號」,萬一這個人姓司馬、氏公孫、名相如、字文君,號狐尾山開心居士,完整寫下來:司馬公孫相如文君狐尾山開心居士。天啊,十五個字也,等這人寫完十五個字,咱們都答完二十道選擇題咯。

可見,屈原,姓羋不姓屈,名是「平」,字是「原」,所以,屈原是他的「氏」+他的「字」。

屈原是楚國的大官,而且很能幹,忠心耿耿。可惜,有壞人去國王那裡打小報告,說屈原壞話,結果楚國的國王相信了那個壞人說的話,就將屈原開除了。後來,楚國上了秦國的當,打了敗仗,丟了很多領土。屈原非常愛國,看過國家衰弱了,特別著急。但他的話,國王聽不進去。屈原很傷心。那個時候,沒有手機、微信,要找個朋友都不容易;交通又不發達,想出去散散心也很難。屈原心裡不好受,就披頭散髮,完全沒有了往日的神采,一個人孤零零的,在江邊走來走去。

這時,來了一位漁夫,他看到屈原失魂落魄的樣子,覺得眼熟,就問他:「你看起來好像是屈原呀?」屈原點點頭。漁夫大吃一驚:「你不是大官嗎,怎麼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屈原回答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這兩句話可有名了,一直到今天,「眾人皆醉我獨醒」都還有人說。屈原的意思是,這個世界亂糟糟的,只有我清清白白;大家都像喝醉了酒,迷迷糊糊,只有我很清醒。

漁夫勸屈原想開一點,說:「你應該懂得變通,大家都喝酒,你也跟著喝嘛。沒必要這麼潔身自好。」

屈原不同意漁夫的觀點,他說:「剛洗過澡的人,誰願意又弄髒自己的身體?」

漁夫不以為然,笑嘻嘻地說:「沒必要那麼執著,看到乾淨的水,就用它來清洗衣服帽子;如果眼前的水髒了,就用它來洗腳嘛。」

屈原的心,連民間的漁夫也不能理解。他情願出淤泥而不染,也不願意同流合污。所以,他就跳到汨羅江(汨,讀音和「密」相同,汨羅江在湖南,屬於洞庭湖水系),死了。這一天,傳說就是五月初五。

附近的人,看見屈原落水,趕緊划船去救,又擔心水裡的魚兒吃掉屈原,就將米飯裹好扔到江里。傳說中,這就是划龍舟和包粽子的起源。

因此,我們可以說,端午節發端於紀念屈原之死。還記得吧,發端,就是起源。你看,這一句話,既說清楚端午節的來歷,又讓人明白了「端」的意思。

南朝梁國有個叫吳均的人(距今約一千五百年),寫了一本神神叨叨的書——《續齊諧記》。裡面記載了一個很神奇的故事:最早人們紀念屈原,是把米飯裝進竹筒,扔到江里。過了三百年左右,那時候已經是漢朝了,長沙有個叫區曲的人,大白天在路上碰到一個人,那個人自稱是屈原,對區曲說:「你每年扔竹筒飯到江里紀念我,很感謝你呀,但是江里有龍,竹筒飯每次都讓龍給吃了。所以,下次請你用葉子包裹米飯,再繫上彩色的線,然後扔到江里去,因為龍害怕葉子、彩色的線,就不會再搶著吃米飯了。」區曲聽了,就照著做。粽子就是這麼來的。

這故事看著很玄乎。古代這種記載神奇傳說的書有不少呢。

接著說屈原。他不但品性高貴,而且才華橫溢,他寫的詩歌千古流傳,最有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詩,就出自《離騷》。今天,我們形容一個人老去,說「美人遲暮」,這個詞,也是《離騷》里的。他的詩歌都收錄在一本叫做《楚辭》的書里。《楚辭》里還有屈原的學生宋玉等人的詩作。宋玉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美男子,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顏值很高。不過,古代夸人長得帥,可不會只懂得用「顏值高」來形容,而會說「顏如宋玉、貌比潘安」(潘安也是有名的美男子)。

所以,我們讀的書越多,懂得的好詞好句也就越多,說話、寫文章也就更加生動,不會翻來覆去那麼平常。「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用在學習、閱讀上,也非常合適哦。

(中華書局出版的《楚辭校釋》)

對小學生來說,《楚辭》還比較難。如果想閱讀跟屈原、端午節有關的書,可以看看《不媚俗的楚大夫》、《神魚馱屈原》和《粽子娃娃》等繪本。其中,《粽子娃娃》的作者可是大名鼎鼎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先生哦(這本書還能玩呢)。

不知不覺,就寫了這麼多,我寫著寫著都餓了,準備找個粽子來填飽肚子。你看了這麼長的文章,是不是也飢腸轆轆,要不,一起蒸個粽子來果腹?最好,到賽龍舟的地方,江邊高處找個涼亭,來一碟香氣撲鼻的粽子,大快朵頤;沏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舒懷愜意。再看江上飛舟,拍案叫絕,豈不是快哉快哉?

(全文完)

參考資料:

《史記》,司馬遷著,中華書局標點本。

《細說漢字》,左民安著,中信出版社。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經典》(第一冊),候會著,三聯書店。

後記:端午節到了,急就一篇應景文章,主要是寫給孩子們看的。

編輯:紫涵媽媽

編審:凱瑞媽媽

班級紅領巾小書蟲公眾號,也歡迎您的持續關注和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