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 公號內回復「目錄」,送你往期經典詩詞解讀 -

- 回復「百家講壇」,看傳統文化經典-

離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這首詩我們知道是元稹悼念他逝去的妻子韋叢,而寫的諸多的悼亡詩中的一首。《離思五首》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四首。其中尤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為世人所稱道,也廣為流傳。元稹的妻子韋叢是當時的太子少保韋夏卿最小的女兒,甚得韋夏卿的寵愛,在20歲的時候嫁給了元稹。元稹當時也只有24歲,婚後他們夫妻的感情非常的深篤。不料七年之後,也就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7月,韋氏不幸去世,時年僅有27歲。此時的元稹也只有31歲。韋氏去世之後,元稹一直非常的悲痛,寫了不少的悼亡詩,來追憶自己的妻子。那麼這《離思五首》呢大約寫在他妻子去世之後的兩年期間,這時的元稹擔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在洛陽為官。

我們先來簡單的看一看這首詩的內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從源頭而言,是取自於《孟子盡心上》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從這兒變化而來的。孟子的意思是說,看過大海的人,那麼再看那小水小湖小河流,就不在意了。「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如果曾經在聖人之門遊學、請教。那麼對於那些無根之論,對於那些一般的言論也就不會很在意。所以見過了大境界,就不會在意小境界,見過了大情懷,就不會在意小情懷。所以「曾經滄海難為水」這一句是直接從孟子的話里點化而來的。

至於「除卻巫山不是雲」。則取自宋玉的《高唐賦序>。說巫山呢有朝雲峰,下臨長江,雲蒸霞蔚。據傳說啊,這雲是由神女所化,上屬於天,下入於淵,所以相形之下呀,別處之雲就黯然失色了。自己和自己的妻子韋叢之間的感情,猶如滄海之水,猶如巫山之雲,那種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

那麼第三第四句實際上「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具體的效果,他心裡是這樣想的,那麼最終的結果也的確是「取次花叢懶回顧」。對於別的花再美也懶得看。對於別的鮮艷的花朵再漂亮也難回首,根本就連回頭都不帶回頭的,回頭率等於零。他等於說他對別的女色對別的女性絕無眷戀之心了。但為什麼非要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一半是因為我修了道,所以呢對別的女性毫無興趣,一方面呢是因為你——我的已經去世的愛妻。白居易是元稹最好的朋友,他曾經有兩句詩說這個元稹「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他這個人,把自己獻給了佛教,也獻給了老莊。意思是說他尊佛奉道。我呢,不得不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學問和道德的修養方面,從此感情這方面就免談了。作者的意思實際上是這個意思。

應該說這一首小詩,雖然非常的精幹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情誼卻非常的深湛,尤其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已經引申為只要擁有了最美好的,只要看到了最高的境界,達到了最高的境界,那麼對於其他的一切都不在意了。所以這兩句尤為人所稱頌。

元稹的悼亡詩寫得非常好,可以彼此相互印證。比如說他的《遣悲懷三首》就寫得非常好。讀來也真的讓人非常的感動。其一說「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這首詩咱們就不一句一句地再解釋了。我總體上大體上給大家做一個解釋。說我的妻子啊原來在家裡邊是最受父兄寵愛的小女兒、小妹妹。自從嫁了我這個窮鬼,那真是遇到所有的事情都是很艱難。常常是看我自己沒有替換的衣服,就翻箱倒櫃地去搜尋。那我自己沒有錢還要去喝酒,她不得不扒了金釵,換了錢,讓我去喝酒。我們吃的是什麼?經常吃的都是野菜、豆葉,但她卻吃得很香甜。沒有柴燒,她就把那老槐樹下飄落的枯葉用作柴火來燒。

所以「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現在我有錢了,我月俸過了10萬了,但是再也不能與我最愛的人共享這榮華富貴,只能用祭奠和起度亡靈的方法來寄託自己的情思。他多麼想讓自己的妻子和自己一起來享受目前已經改善過得很好的生活,但這卻不能夠了。

其二,說的也非常好。「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當初咱們倆窮的時候,夫妻兩個開開玩笑,戲說將來,等我百年之後,等你百年之後,你會怎麼做?現在啊用不著猜了。咱們倆結婚才剛七年,你就已經走了,現在當初的戲言都在我的眼前實現了。你穿過的衣裳,我不忍心看,把它們都送了別人了,都是送出去了。你用過的針線,原封不動的都保存起來,也不忍心打開。作者想用這樣的方法封存起來他對妻子的記憶和回憶,而這又根本上證明他無法擺脫對他的思念。看到妻子原來身邊的奴婢也引起自己的哀思,最荒唐的是白天呢他觸景傷情,晚上在夢裡頭,他把自己掙的錢送給他的夫人,讓他的夫人保存起來,對不對?他前面那首詩說了,「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我有的是錢,想讓你享享福。可是想不了,只有在夢裡把錢送給你,這才知道。「誠知此恨人人」有大家都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的,這夫妻之間呢這麼深摯的情感,同貧賤,共患難,一旦永訣,甚為悲哀,沒想到這麼悲哀。」貧賤夫妻百事哀"太沉痛了!

第三首,「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說的什麼呀?唉呀,我這啊悲傷著你的逝去,我自己也挺難過。活100年,能有多長時間?我想一想,在歷史上鄧攸是好人,終身無子,這是命運的安排。潘岳的悼亡詩寫得再好,對死者來講又有什麼用?我自己也是一樣,既失去了你,也沒有兒子,希望咱們來生再做夫妻。可是想想希望也很渺茫,怎麼辦呢?詩人突發奇想,這奇想啊都是因為愛之切。「惟將終夜長開眼。」我一晚上一晚上一晚上,我睜開眼,我想念你,我想著要看見你,來報答你,平生為這個家操的心,你就沒有展開過眉頭,一直都是皺著眉。為什麼呢?家裡太窮了,日子過得太苦了。所以你看看,這個已經是非常痴情的一個表達。所以我們說這個悼亡詩他寫的好好在哪呢?就是一顆真情和真心。尤其是元稹和韋叢之間這種貧賤夫妻。這貧賤夫妻相守彼此之間那種真情,不是常人所能體會。

韋叢去世之後,元稹給他的妻子寫了一篇祭文,這祭文啊篇幅不小。祭文中怎麼說呢?大意是說,祭奠死者,在這個祭文裡頭說,他有什麼樣的門第,有什麼樣的道德,我們是怎麼悲傷,我們用什麼酒食來祭奠你,這都是活著的人做的,是對於已經去世的人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去世的人他是不會有知覺的吧!再者說了,退一萬步講,人去世了,如果有知覺,那麼難道您夫人能不了解我的心愿嗎?既然你了解我的心愿,我又有什麼好說的。

他為什麼這麼羅里吧嗦的這樣說話!他實際上就是思念他的夫人,他既希望他的夫人在天有靈,能聽到,能感受到他的哀傷,同時又希望他的夫人能夠真正地再次來到世間,兩個人能夠再做一回夫妻,所以這樣的一種哀傷的心情是很難用言語表達的,一旦用言語表達出來,有時候讓人覺得語無倫次,這才是最悲傷的一種表現!

那大家可能會問說到底這個韋叢為什麼對於元稹這麼重要呢?元稹為什麼會這樣的悲傷呢?元稹在這祭文里說,別人認為我這日子過的很窮困,未來很虛幻,可夫人認為我走的是正道。我有時候經常跟朋友在一起聚會,好像把這光陰都浪費。可是夫人卻認為我這樣做是跟有才有德的人交朋友。現在看來啊夫人是真了解我,說的話都言中了。那當時別的人都看不到,我的夫人看到了。所以說能夠讓我有所成就的是朋友,能夠理解我,原諒我,寬容我的只有我的夫人。我做丈夫的這麼感動,不就是因為我的夫人有德有仁嗎?

現在想想,當初我做官的時候太窮,俸祿太少,我對我的這種生活感到非常的慚愧。我經常跟你說,跟你許諾:沒事親愛的,將來我們的日子會好起來的,我掙了大錢,我讓你過上好日子。現在這個目標實現了,夫人不在了。不僅是不在了,而且永絕千里之遠,永遠都是陰陽兩隔。所以呢我怎麼才能解除我心中的萬種遺憾呢?沒有,只能希望你的靈魂來享用著祭品。所以我們能看到在元稹給他夫人寫的這個祭文當中,那的的確確這個夫人是跟她同患難,共相伴。最重要的是她理解、了解和深知元稹是什麼樣的人。那我們現在能感覺到這元稹之所以能夠成功,這軍功章裡頭有一半也是他夫人的功勞。

悼亡詩肯定不是元稹的首創和原創。我們知道最早寫悼亡詩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大詩人潘岳。潘岳呢不僅悼亡詩寫得好,他本人又有才又有貌,是一個大才子。元稹之後,像蘇軾又首創了悼亡詞,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不知道感動了多少人。所以我們說啊這悼亡詩看似是悼念自己的親人,悼念自己的妻子,但是往往寫悼亡詩的人,那人生經歷是很豐富,人生的感慨那非常的深沉。為什麼?他的人生經歷這麼豐富之後,為什麼他的人生就沖不出來?為什麼他的人生感慨能這麼深沉?因為他所悼亡之人必陪伴他走過了一條只有他自己心領神會,深入靈魂的難忘之旅。沒有他們的妻子,沒有他們的父兄,沒有他們的姐妹,可能他就無法到達。目前的人生的位置。元稹在中唐是數一數二的大才子,跟白居易一時齊名。他們創作的詩篇被大江南北的才子們奉為「元和體」,一時紛紛仿效,洛陽紙貴。所以元稹的這些悼亡詩在當時也是廣受人們的傳播,廣為人們所傳頌。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們表達深情的一種典範的詩作。

《離思(其一)》

自愛殘妝曉鏡中

環釵漫篸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

一朵紅蘇旋欲融

《離思(其二)》

山泉散漫繞階流

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

水晶簾下看梳頭

《離思(其三)》

紅羅箸壓逐時新

吉了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

些些紕縵最宜人

《離思(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離思(其五)》

尋常百種花齊發

偏摘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

可憐和葉度殘春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一首古詩詞 的精彩文章:

TAG:每日一首古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