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民日報海外版:賽事直播侵權損害賠償制度亟待建立

人民日報海外版:賽事直播侵權損害賠償制度亟待建立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6月18日 第 08 版)

日前,國家廣電總局發出通知稱,根據互聯網電視管理的181號文,2018年世界盃比賽不允許在互聯網電視平台上進行直播和延時播出,否則都屬於違規,只能在賽事結束後提供比賽點播服務。

廣電總局限制「互聯網電視直播世界盃」,實質是對版權的一種保護,目的是為了避免OTT(智能電視和電視盒子)硬體廠商打擦邊球盜播。有報道稱,2017年國內賽事侵權點播鏈接超過62萬條,838封預警函也擋不住亞冠聯賽被盜播。

隨著智能電視、OTT機頂盒、智能手機等終端的發展普及,以盜鏈盜播為主要手段的盜版開始大行其道,給互聯網視頻行業帶來巨大損害,破壞了視頻行業正版化的經營秩序。諸如互聯網版權之類的問題日漸浮出水面。

互聯網並非法外之地,想要利用剛出現的新鮮事物和新的形式,新瓶裝舊酒,違反法律法規,投機取巧,應該受到懲罰。

國家近些年來不斷加強對互聯網經濟的監管,在助其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斷紮緊制度籬笆,以期讓它行穩致遠。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侵犯互聯網版權的事情還是屢禁不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違法成本不高。

互聯網就像一個「大熔爐」,誰都可以在裡面參與,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海量信息,魚龍混雜,監管部門和被侵權者要全面獲取相關違法記錄,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正是鑽了這個空子,有的平台和個人靠打擦邊球來非法盈利,吸人眼球。

互聯網經濟要想平穩發展,離不開監管。在監管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建立違規違法的懲罰機制和補償機制。運用現有的技術手段,配合相應的損害賠償制度,讓違法者付出高昂代價,只有這樣,才能剎住盜版侵權的歪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將於6月14日訪華
女子報假警稱被綁架引大批警力出動 已被行拘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