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遷還是南袝,嘉靖皇帝如何抉擇?

北遷還是南袝,嘉靖皇帝如何抉擇?

作者:鄭成志,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嘉靖皇帝,全名朱厚熜,是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因為武宗沒有後嗣,明廷圍繞皇位繼承問題展開了一系列討論。最終內閣首輔楊廷和以《皇明祖訓》為據,提出「兄終弟及,誰能瀆焉。興獻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序當立。」獲得一致的認可,將朱厚熜確立為新帝的繼承人,從藩地趕到北京繼承皇位。

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登基後,就開展了一系列禮儀之爭,嘉靖皇帝為其父親興獻王爭取到了追封為皇帝且升袝太廟的權利,也將興獻王墓升格為顯陵。嘉靖三年,前錦衣衛百戶隨全和前光祿寺錄事錢子勛向嘉靖皇帝提出提議,建議將嘉靖皇帝生父的梓宮由顯陵遷葬於天壽山。此提議正和嘉靖皇帝的心意,嘉靖皇帝便以此為由召集大臣商議顯陵北遷一事。出乎嘉靖皇帝意料的事,大臣們對此提議紛紛表示反對,尤其以工部尚書趙璜為重,他提出顯陵不可北遷者有三,「先皇體魄所安,不可輕犯,一也;山川靈秀所萃,不可輕泄,二也;國家根本所在,不可輕動,三也」。以此三條向言明不贊成遷陵的看法,並且還原因明太祖和明成祖的舊曆來反對此議:「昔高皇帝定鼎南京而仁祖之陵遠在鳳陽,文皇帝遷都北京而孝陵遠在鐘山,皆不敢遷改,陛下之視顯陵,猶太祖之視仁祖,太宗之視孝陵也」,大臣們也多贊同這一看法,嘉靖皇帝權衡之後也就放棄了將顯陵北遷的想法,隨後在嘉靖六年、嘉靖十年、嘉靖十五年也都有大臣提出遷陵的提議,但此時顯陵已經營建良久,頗具規模,再加上大臣紛紛反對遷陵,嘉靖皇帝也就沒有選擇將顯陵北遷天壽山,不過顯陵的營建,則是要按照天壽山七陵的規制加以營建。

明顯陵

嘉靖十七年,嘉靖皇帝生母章聖皇太后蔣氏病逝,蔣太后生前曾表示要與嘉靖皇帝的生父合葬,並且嘉靖皇帝也一直有將顯陵北遷的想法,遂借蔣太后去世之機,再度提出了將顯陵北遷的提議:「分天壽山大峪處建造顯陵……啟事興工,一面南奉皇考梓宮來山合葬,庶慰朕二親之靈,以伸朕以禮終事之情」。次此提議後,大臣們沒有反對,嘉靖皇帝也就祭告長陵,並命駙馬都尉、京山侯崔元,兵部尚書張瓚,太監鮑忠三人南下迎奉睿宗的梓宮。

嘉靖皇帝永陵

然後在嘉靖皇帝祭告長陵之後,他的想法出現了動搖,改變了之前的想法,開始傾向於將蔣太后南遷與睿宗合葬。派遣大臣前往顯陵調查,發現顯陵地宮滲水,於是嘉靖皇帝決定將蔣太后梓宮暫時安置於慈寧宮,他則親自南巡視察顯陵,最終將蔣太后送返顯陵與睿宗合葬,遂結束了遷陵之議。

參考資料:

1.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周紅梅,淺述明嘉靖皇帝「遷陵"之議,明清皇家陵寢保護與發展研討會,2006

3.劉毅,明世宗陵墓禮制思想分析,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應社是什麼社團,為何說它是復社的前身?
清吏司—廢除丞相的產物,它有什麼職權?

TAG:季我努沙龍 |